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防震减灾研究所
- 作品数:552 被引量:1,956H指数:20
- 相关作者:李喜梅张琼黄小宁南娜娜陈凯更多>>
- 相关机构: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高层连廊跌落仿真
- 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对称与不对称高层连体双塔楼结构的分析模型,利用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编制了判定单元失效的'生死单元'子程序,进而对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高层连廊的跌落做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对...
- 杜永峰王振宇
- 关键词:近断层仿真
- 文献传递
- 人工主余震作用下桥墩结构损伤预测评估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主余震作用下,断层距(RJB)和余震次数的不同对结构造成的损伤也大不相同,进行主余震序列下桥梁损伤评估时需要考虑断层距、余震次数等影响因素。基于OpenSees平台,以一座连续梁桥为例,根据人工主余震构造时不同的影响因素,选用余震衰减和PGA调幅的人工主余震构造法构造主余震序列进行结构损伤分析,并与实际主余震事件的损伤结果作对比,研究人工构造主余震序列预测结构损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PGA调幅构造主余震的方法,当考虑余震衰减时,能够较好模拟出结构在实际主余震地震作用下造成的最终损伤,能够较合理的预测结构在实际主余震序列中的损伤指标;对区域主余震作用下的桥梁进行损伤评估时,需要考虑断层距和余震次数影响因素,桥梁距断层距RJB越近时结构的损伤状态越严重,余震发生次数越多则结构的损伤增量就越大,并且结构在人工主余震作用下RJB越大的地方,结构损伤增量误差程度越小,预测的损伤状态就越接近实际的损伤状态。
- 李喜梅李明睿母渤海
- 关键词:连续梁桥
- 基于Bouc-Wen模型橡胶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识别被引量:4
- 2017年
- 基于简化的Bouc-Wen迟滞模型来描述隔震支座非线性力学模型,为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支座提供合理的力学性能状态评估,提出判断隔震支座进入非线性阶段时域演化特征的小波系数能量比指标;并采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理论进行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及参数识别.数值算例表明,小波系数能量比可以很好地判断基础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激励水平下的非线性状态,利用小波多分辨识别算法可以准确识别隔震结构隔震层的非线性特性及模型参数.
- 赵丽洁杜永峰王昊李喜梅
- 关键词:橡胶隔震支座BOUC-WEN模型参数识别
-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超长复杂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超长、平面不规则的复杂隔震结构的出现,关注超长复杂隔震结构的安全性也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平面不规则的超长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运用Seismo Struct建立超长隔震结构分析模型,输入近场脉冲、非脉冲及远场地震动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通过比较平面不规则的超长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分析地震作用对隔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平面不规则的超长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明显大于近断层非脉冲地震作用。同时,通过分析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发现,超长复杂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依旧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 杜永峰董云霏包超
- 关键词:近断层隔震支座
- 基于计算机视觉人行桥挠度影响线非接触式识别被引量:17
- 2021年
- 该文将便携式相机与无线传感器结合,开发了一种人致挠度影响线非接触式识别系统,避免了传统识别方法需要长时间阻断交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不足,可用于运营状态下的桥梁影响线识别。通过便携式相机获取桥上行人行为,引入遮挡模型改进YOLO算法识别桥上行人,跟踪目标行人坐标变化得到行人位置信息,结合无线传感器得到的行人荷载作为结构输入数据。通过视觉识别技术跟踪结构行为获得人行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作为结构输出数据。根据结构输入输出数据反算人行荷载作用下桥梁挠度影响线。对初始影响线进行高阶滤波处理,消除环境和其他因素干扰,然后利用多项式分段拟合实测桥梁影响线进而得到具有准静态特性的挠度影响线,可为结构工程师准确高效地提供桥梁损伤检测依据。
- 朱前坤陈建邦张琼杜永峰
- 关键词:桥梁结构计算机视觉多项式拟合
- 曲率模态和神经网络在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以连续梁为例,通过曲率模态及改进后的模态置信准则联合确定损伤位置,并使用神经网络判定各损伤处的损伤程度。数值模拟考虑了梁不同位置及不同程度损伤情况,研究了运用曲率模态和模态置信准则进行损伤和损伤位置的识别,分析了各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两种方法的联合运用,使损伤位置识别准确、合理,并且说明了1阶曲率模态的局部参数是损伤程度识别较优的网络输入量,最后运用神经网络识别损伤程度。
- 杜永峰张冬兵
- 关键词:桥梁工程损伤识别曲率模态BP网络
- 填充墙刚度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
-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地震,特别在"5.12"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墙结构产生了严重的震害,引发了研究人员对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问题的关注.对"5.12"地震填充墙倒塌破坏的原因进行了思考,...
- 郑文智杨洋
- 关键词:结构抗震填充墙可持续发展
- 考虑结构构件退化特性评估大震下RC框架抗整体性倒塌能力被引量:12
- 2012年
- 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是结构抗震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大震及特大震作用下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准确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先对国内外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多种微观和宏观本构模型特性及大震作用下考虑结构构件退化特性对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通过增量动力分析获得结构抗倒塌能力易损性曲线及确定结构抗倒塌能力极限状态的方法。最后以一个RC单层单跨平面框架结构分析模型为例,利用OpenSees分析软件,研究了钢筋后期强度退化对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钢筋后期强度退化会明显高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 韩建平杨军平
- 关键词:本构关系刚度退化增量动力分析
- 附设耗能装置的高层基础隔震建筑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针对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混合隔震控制的设计方案。建立高层基础隔震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构建上部结构与隔震层之间的非比例阻尼矩阵,并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对在上部结构附设黏滞性阻尼器的结构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可以看出在地震作用时由于所设黏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同时对添加了黏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高层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李慧刘迪杜永峰
- 关键词:高层隔震建筑隔震层
- 新旧规范设计RC框架地震易损性分析及抗整体性倒塌能力评估被引量:9
- 2015年
- 利用Open Sees分析软件对按GBJ 11—1989、GB 50011—2001、GB 50011—2010新旧不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3栋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考虑填充墙平面内外相互作用、钢筋混凝土柱轴-剪-弯耦合、钢筋后期强度退化、P-Δ效应等因素,分别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了静力推覆分析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利用25条地震动记录输入下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得到了基于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不同损伤状态相应地震易损性曲线,并给出了具有50%倒塌概率的结构抗整体倒塌能力。结果对比表明:按1989、2001、2010不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结构的震后可修复性和抗倒塌能力依次有所提高。
- 韩建平黄林杰
- 关键词:抗震设计规范增量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