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作品数:1,087 被引量:10,209H指数:48
相关作者:乔永民黄伟建尹伊伟魏南于赫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35篇期刊文章
  • 14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3篇生物学
  • 38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7篇农业科学
  • 43篇天文地球
  • 18篇医药卫生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水利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理学
  • 6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4篇植物
  • 99篇水库
  • 99篇浮游植物
  • 98篇群落
  • 86篇赤潮
  • 72篇浮游
  • 68篇营养化
  • 68篇富营养化
  • 60篇养殖
  • 58篇污染
  • 57篇沉积物
  • 54篇甲藻
  • 53篇水质
  • 47篇群落结构
  • 39篇营养盐
  • 37篇海域
  • 35篇对虾
  • 31篇毒性
  • 31篇
  • 28篇棕囊藻

机构

  • 1,084篇暨南大学
  • 94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水产科学...
  • 29篇西南大学
  • 26篇教育部
  • 21篇中国水产科学...
  • 21篇国家海洋局
  • 18篇汕头大学
  • 18篇广东省教育厅
  • 17篇中山大学
  • 15篇华南师范大学
  • 12篇广东省水文局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仲恺农业技术...
  • 8篇广东药学院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7篇黄冈师范学院
  • 7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151篇韩博平
  • 127篇林小涛
  • 110篇齐雨藻
  • 93篇王朝晖
  • 85篇杨宇峰
  • 72篇林秋奇
  • 67篇张其中
  • 66篇段舜山
  • 55篇吕颂辉
  • 55篇许忠能
  • 54篇胡韧
  • 52篇刘正文
  • 52篇章群
  • 48篇聂湘平
  • 46篇陈菊芳
  • 45篇徐宁
  • 43篇江天久
  • 37篇顾继光
  • 32篇王庆
  • 31篇雷腊梅

传媒

  • 186篇生态科学
  • 76篇暨南大学学报...
  • 38篇生态学报
  • 32篇海洋环境科学
  • 30篇湖泊科学
  • 29篇海洋与湖沼
  • 26篇海洋科学
  • 24篇生态学杂志
  • 24篇水生生物学报
  • 20篇应用与环境生...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8篇热带亚热带植...
  • 16篇淡水渔业
  • 16篇热带海洋学报
  • 15篇生态环境
  • 1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4篇水生态学杂志
  • 14篇生态环境学报
  • 13篇农业环境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21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21篇2014
  • 36篇2013
  • 54篇2012
  • 74篇2011
  • 80篇2010
  • 65篇2009
  • 104篇2008
  • 102篇2007
  • 119篇2006
  • 63篇2005
1,0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惠州西湖浮游动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被引量:126
2008年
通过对惠州西湖五个子湖的浮游动物情况进行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55种,其中轮虫38种,枝角类10种,桡足类7种,主要优势种为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刺盖异尾轮虫(T.capucina)、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等,多为富营养化指示种,各子湖浮游动物检出丰度处于147.3到726.1ind./L之间,其中轮虫丰度占据优势,浮游动物趋向小型化,结合浮游动物丰度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
陈光荣钟萍张修峰谢贻发李传红
关键词:浮游动物水质
流沙湾养殖区的贝类毒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为掌握流沙湾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特征情况,作者进行了贝类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PSP毒素在各季节均有出现,但含量值较低,且染毒的生物品种不多。春季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较多,有6种,属低毒性值和中等毒性值成分,但其总毒性值相对较高;而在冬季样品中,春季出现的各毒素成分均未被检出,取而代之的是两种新的中高毒性值的毒素成分,但其总毒性值低于春季。污染的主要贝类品种是牡蛎。(2)DSP毒素的含量值较高,季节性和染毒的生物品种均较为普遍。但OA成分未检出。(3)在贝类消费方面,PSP和DSP毒素一年四季均应予以关注,但PSP更应注意春季,而DSP应多注意秋季。在该海域,应重点注意的是DSP毒素的危害。(4)该海域存在能产生DSP毒素的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
吴施卫陈凯彪曾淼邓国群卢大鹏柯东胜
珠江广州河段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
2006~2008年,对珠江广州河段的中山大学码头(S1)和渔珠码头(S2)两个站点的微型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理化因子进行了3周年调查。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20种,其中硅藻、绿藻和蓝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占总浮游植物数量的...
刘擎杨宇峰王庆
关键词:群落结构珠江广州河段
文献传递
抚顺市水污染源调查及对策分析
2006年
于2002年对抚顺市辖区内水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抚顺市COD排放总量为5.8万吨,入浑河总量2.7万吨。氨氮总排放量为0.7万吨,入浑河总量0.2万吨。分析了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王毓军隋文义顾继光王丽
关键词:水污染源
胚后发育阶段军曹鱼生长和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2008年
研究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不同日龄生长情况及蛋白酶活力的变化,包括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最适pH的变化及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军曹鱼仔、稚鱼的全长、体重与日龄之间呈幂函数相关;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蛋白酶活力虽有波折,但整体不断增大;蛋白酶在7日龄出现1个低谷,应是一个饵料转换的关键时期。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显示其稚鱼和幼鱼白天的蛋白酶活力远大于夜间且出现多个峰值,与其摄食情况存在一致,稚鱼和幼鱼蛋白酶都在12:00前后出现最高峰。在军曹鱼胚后发育不同阶段,鱼苗的蛋白酶最适pH值从仔鱼期的6.4逐渐升高到幼鱼期的7.5。
宋波澜陈刚初庆祝叶富良
关键词:军曹鱼胚后发育蛋白酶
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密度变化率动态模型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以1990年3月30日-1990年6月10日期间在大鹏湾每隔2d采样一次的数据为基础,另参考黄伟建等(1992,1993,1995)、Huang等(1992)和齐雨藻等(1991)的研究结果,研究建立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密度变化率动态模型。结果表明,夜光藻种群密度变化率与其自身后期密度、可溶性无机磷浓度、温度、可溶性无机氮浓度有先以变分方式对夜光藻种群密度变化率动态模型进行辨识,从而建立3个站位6个层次的变化率模型(模型公式详见文内),该模型较为准确地拟合其变化率,为预测夜光藻赤潮发生提供依据。
黄伟建齐雨藻朱从举骆育敏
关键词:夜光藻种群密度动态模型
周期性断食对凡纳滨对虾氮磷收支和环境氮磷负荷的影响
以凡纳滨对虾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单周期的饥饿后再投喂和周期性断食-投喂实验,查明凡纳滨对虾达到完全补偿生长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周期性断食-投喂过程中摄食、排粪、生长和蜕皮的变化规律,探讨周期性断食-投喂方式对凡纳滨对虾氮...
林小涛潘剑雄许忠能李活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氮磷收支环境负荷
文献传递
广东肇庆星湖浮游生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被引量:27
2000年
1996年4月至1997年8月对广东肇庆星湖5个子湖泊的浮游生物进行6次调查.观察到浮游藻类82种,浮游动物中轮虫56种,枝角类19种,桡足类19种.不同子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及其季节变动均有不同.对星湖水生生物的分析可以得出,各子湖水质优劣程度为中心湖>青莲湖>里湖>波海湖.
陈菊芳王朝晖江天久章群杞桑齐雨藻
关键词:星湖浮游生物水质生物类群生态系统采样
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汤溪水库为例被引量:62
2005年
通过调查汤溪水库2003年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汤溪水库浮游植物丰度与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明显高于枯水期,并以7月份最高(>104cellsml-1)。全年中,蓝藻(Cyanophyta)与硅藻(Bacillariophyta)比例变化较大,二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1月份硅藻占较高比例(63.1%),蓝藻较低(<20%);3、5、7月份蓝藻比例较高(分别为45.6%、55.9%、87.7%),而硅藻较低(30.1%、25.9%、1.1%);11月份硅藻与绿藻比例相当(各占40%),蓝藻低于20%;12月份硅藻与蓝藻比例分别为25.6%与38.2%。3月份和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和线形粘杆藻(Gloeothece linearis)等蓝藻种类,枯水期的1月、11月和12月主要以曲壳藻类(Achnanthes)、模糊直链藻(Melosiraambigu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等硅藻种类为优势种。枯水期营养盐可能对浮游植物生长形成限制,但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并不是汤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汤溪水库全年水体较稳定,在全年范围内水动力学对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没有明显影响,但丰水期5月份至7月份优势种的变化可能主要受水动力学的影响。水温与蓝藻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硅藻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温可能是引起汤溪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赵孟绪雷腊梅韩博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影响因素
中草药应用于水产养殖的研究概况被引量:21
2006年
王文博汪建国李爱华林小涛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水产养殖业免疫增强剂无公害食品绿色渔药鱼类病害
共1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