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先进成形技术研究所

作品数:63 被引量:264H指数:8
相关作者:辛喜玲田琨曹进琪赵梓皓房士义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武夷学院电子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摩擦学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合金
  • 12篇溅射
  • 12篇磁控
  • 12篇磁控溅射
  • 11篇铝合金
  • 11篇摩擦磨损性能
  • 11篇纳米
  • 8篇压痕
  • 8篇纳米压痕
  • 8篇晶间
  • 8篇晶间腐蚀
  • 8篇合金表面
  • 7篇固溶
  • 6篇微合金
  • 6篇微合金化
  • 6篇镁合金
  • 6篇合金化
  • 6篇剥落
  • 5篇喷焊
  • 5篇镁合金表面

机构

  • 63篇江苏大学
  • 3篇盐城工学院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江苏技术师范...
  • 1篇武夷学院

作者

  • 54篇许晓静
  • 13篇罗勇
  • 11篇程晓农
  • 10篇宋涛
  • 10篇王彬
  • 10篇吴桂潮
  • 9篇郝欣妮
  • 8篇张振强
  • 8篇卓刘成
  • 8篇张福豹
  • 8篇陈丹
  • 7篇夏登福
  • 7篇张允康
  • 7篇宗亮
  • 7篇王宏宇
  • 6篇成城
  • 6篇潘励
  • 6篇李新城
  • 6篇辛喜玲
  • 5篇陈康敏

传媒

  • 8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热加工工艺
  • 5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航空材料学报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润滑与密封
  • 2篇摩擦学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工程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大型飞机关键...
  • 1篇焊接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2篇2013
  • 15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钢、钛基材上火焰喷焊Ni基耐磨覆层的研究
本文分别在钢(45碳素钢、1Cr18Ni9Ti不锈钢)和钛(Ti6A14V钛合金)基材上实施了NiCrBSi粉末的火焰喷焊,用SEM-EDAX和XRD研究了覆层的元素分布、界面相和表层相组成.结果表明:钢基材与覆层之间几...
许晓静陆树显姜玉杰曹进琪
关键词:火焰喷焊
文献传递
Ti6Al4V表面磁控溅射高硬SiC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表面制备出高硬SiC薄膜,对其组织结构、纳米压痕行为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SiC薄膜呈非晶态,其纳米硬度、弹性模量分别为26.8GPa和229.4GPa;在以氮化硅球(半径为2mm)为对摩件的室温Kokubo人体模拟体液下,其磨损速率在10-5 mm3 m-1 N-1级,载荷低(50g)时摩擦因数约为0.173,载荷高(200g)时摩擦因数约为0.280,此时薄膜自身发生局部破裂。
潘应晖许晓静
关键词:纳米压痕磁控溅射
强化固溶对含Sr2099型铝锂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Х射线衍射仪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强化固溶工艺对含Sr 2099(Al-2.52Cu-1.87Li-1.19Zn-0.497Mg-0.309Mn-0.0825Zr-0.0605Sr)型铝锂合金抗晶间腐蚀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溶(540℃×2 h)+T8时效(121℃×14 h+151℃×48 h)工艺相比,强化固溶(540℃×2 h+550℃×2.67 h)+T8时效(121℃×14 h+151℃×48 h)工艺显著减少了合金中的粗大未溶相,再结晶程度提高,细化了晶粒,且促进等轴晶的形成。按晶间腐蚀标准(GB7998-2005)和剥落腐蚀标准(GB/T 22639-2008),强化固溶+T8时效工艺降低了该合金的抗晶间腐蚀能力,但显著提高了该合金的抗剥落腐蚀能力。
张振强许晓静宋涛王彬张允康罗勇吴桂潮
关键词:SR强化固溶晶间腐蚀剥落腐蚀
磁控溅射DLC/SiC/Ti多层膜对镁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镁合金(AZ91D)表面制备DLC/SiC/Ti(类金刚石/碳化硅/钛)多层膜(SiC,Ti为中间层),研究了薄膜的纳米压痕行为和膜基系统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LC薄膜具有低的纳米硬度(4.01GPa)和低的弹性模量(40.53GPa),但具有高的硬弹比(0.10);膜基系统具有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在以氮化硅球为对磨件的室温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平均约为0.19,与镁合金相比,磨损速率低了约三个数量级,膜基系统经3.5h磨损后,未出现裂纹和剥落,显著改善了镁合金的抗磨损性能。
夏登福许晓静卓刘成郝欣妮宗亮
关键词:磁控溅射
TA2表面磁控溅射CNx/SiC薄膜的纳米压痕与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工业纯钛(TA2)表面制备出氮化碳/碳化硅(CNx/S iC)双层薄膜,S iC为中间层.研究了CNx薄膜的纳米压痕行为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Nx薄膜的纳米硬度(H)为15.80 GPa,杨氏弹性模量(E)为130.88 GPa,硬度与弹性模量比值(H/E)为0.121;与4 mm的氮化硅球对摩,在载荷1.96 N、室温Kokubo人体模拟体液条件下,CNx薄膜的磨损速率为10-6mm3/(m.N)级,摩擦系数约为0.124,磨损后薄膜未出现裂纹和剥落.分析表明,薄膜具有的良好抗磨性能与其H/E高、抗腐蚀性强以及摩擦系统摩擦系数低相一致.
许晓静卓刘成夏登福韦宝存郝欣妮
关键词:纳米压痕
强化固溶对含Sr 7085型铝合金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硬度和电导率测试、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试验、金相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强化固溶处理对含锶(Sr)7085型铝合金(Al-7.95Zn-1.80Mg-1.59Cu-0.15Zr-0.024Sr)硬度、电导率、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溶(470℃/2 h)处理相比,强化固溶(470℃/h+480℃/2 h+490℃/2 h)处理使合金中粗大第二相溶解更为充分,经进一步常规T6(121℃/2 h)时效处理后,强化固溶处理的合金其硬度略微降低、电导率有所提高,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显著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强化固溶处理是一种提高含Sr 7085型铝合金抗腐蚀性能尤其是抗剥落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罗勇许晓静张允康宋涛王宏宇张振强张福豹吴桂潮吴瑶
关键词:晶间腐蚀剥落腐蚀
异步轧制驱动的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同步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中主动轮扭矩与总扭矩之比过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Defrorm-3D研究了异步轧制对轧制驱动等通道转角大应变技术的影响,分析了工件的大应变过程。结果表明:采用下轮比上轮转速低的异步轧制驱动,能够降低主动轮扭矩;与同步轧制驱动相比,可有效缓解主动轮扭矩与总扭矩之比过大这一现象,但其产生的有效应变有所降低。当下轮的转速在0.1rad/s或以下时,工件的形貌较为光整;反之工件表面则出现严重的凹凸不平,甚至出现局部开裂现象。在对称转速下,当下轮比上轮的转速低时,装置的能耗特性低。
蒋凌许晓静费震旦陆文俊卢予东成城
关键词:大应变有限元模拟
200和400℃退火对ECAP形变40Cr钢拉伸性能与位错强化的影响
2012年
研究200和400℃退火对经完全退火预处理并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加工的40Cr钢拉伸性能和位错强化的影响。拉伸试验表明,200和400℃退火对ECAP形变40Cr钢屈服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抗拉强度提高,应变硬化能力提高,但塑性降低。基于XRD分析和Taylor公式的定量计算说明,200和400℃退火对ECAP形变40Cr钢的位错强化影响较小,抗拉强度的提高和塑性的降低主要与材料内部退火导致的可运动位错数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成城许晓静费震旦蒋凌罗勇
关键词:退火位错强化
St14镀锌板冲压件开裂成因探析与控制被引量:1
2009年
St14镀锌板冲压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经常出现开裂现象,其微观特征为拉长变形的韧窝。为了探析和控制其开裂情况,以便优化其冲压性能,必须对冲压件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在对St14镀锌板冲压件冲压开裂实验的基础上,从冲压工艺参数、材料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三方面分析其失效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出对试件开裂影响较大的相应参数和组织特征,提出优化工艺,以保证St14镀锌板冲压件的顺利拉深。
冯晓天李新城徐志伟
关键词:镀锌板韧窝工艺参数
等通道转角变形对铸态3003铝合金夹杂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在室温下对铸态3003铝合金实施了道次等效应变约为0.5的等通道转角变形(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对其夹杂物的碎化、分布和合金的硬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第1道次的ECAP加工将合金内部的粗大(长5-15μm、宽1-2μm)且几乎呈连续分布的夹杂物(AlFe(Mn)Si)折断碎化(长1-3μm)并初步分散开,引入大量位错至合金中,提高硬度幅度达66.7%。后续的2-4道ECAP加工将夹杂物分散均匀,但对夹杂物的碎化和硬度影响很小。本文的试验结果说明了ECAP作为一种细化铝合金内部AlFe(Mn)Si夹杂物并使之分布均匀的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王彬许晓静吴桂潮张福豹赵梓皓房士义潘励张增雷
关键词:铝合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