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

作品数:516 被引量:5,777H指数:37
相关作者:郭介华陈聿华张秀如邓仲篪徐同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8篇农业科学
  • 38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6篇水稻
  • 77篇不育
  • 69篇油菜
  • 68篇小麦
  • 66篇棉花
  • 56篇杂交
  • 52篇核不育
  • 46篇育性
  • 41篇光敏核不育
  • 38篇甘蓝
  • 38篇甘蓝型
  • 35篇甘蓝型油菜
  • 32篇性状
  • 31篇基因
  • 30篇杂种
  • 29篇育种
  • 28篇不育水稻
  • 27篇核不育水稻
  • 26篇栽培
  • 23篇雄性不育

机构

  • 5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广东省农业科...
  • 6篇湖北农学院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厦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广西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湖北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解放军农牧大...
  • 4篇湖北省种子管...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郧阳医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省农业厅

作者

  • 34篇刘金兰
  • 32篇李合生
  • 29篇李泽炳
  • 25篇张金发
  • 23篇孙济中
  • 22篇朱旭彤
  • 21篇傅廷栋
  • 20篇靳德明
  • 20篇余毓君
  • 19篇吴征彬
  • 19篇刘后利
  • 19篇王维金
  • 18篇马平福
  • 18篇杨光圣
  • 17篇石淑稳
  • 17篇张献龙
  • 17篇蔡得田
  • 16篇骆炳山
  • 15篇杨书化
  • 14篇张端品

传媒

  • 181篇华中农业大学...
  • 65篇湖北农业科学
  • 24篇作物学报
  • 1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1篇棉花学报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8篇Journa...
  • 8篇江西棉花
  • 8篇湖北农学院学...
  • 8篇中国麻作
  • 8篇中国油料
  • 7篇武汉植物学研...
  • 7篇杂交水稻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6篇种子
  • 6篇遗传
  • 6篇作物品种资源
  • 5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湖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9篇2003
  • 32篇2002
  • 32篇2001
  • 29篇2000
  • 32篇1999
  • 54篇1998
  • 45篇1997
  • 21篇1996
  • 31篇1995
  • 22篇1994
  • 37篇1993
  • 37篇1992
  • 28篇1991
  • 51篇1990
  • 31篇1989
  • 1篇1988
5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冷性不同的小麦、水稻品种脯氨酸含量的比较试验被引量:29
1989年
关于植物的抗冷性与脯氨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报导不尽一致。Hellergren与Li研究了马铃薯在悬浮培养中加入0.87mol/L的脯氨酸,其组织可忍耐—14℃的低温,而不加脯氨酸的在—2℃时不能生存。未经冷锻炼的白菜中脯氨酸仅占总氨基酸的2—4%,而经冷锻炼的植株中可达60%。另外在甘蓝、大麦小麦、上也都有类似的试验报导,说明植物的抗冷性与脯氨酸含量成正相关系。但也有相反的结果,如Yelenosky指出,柑桔属树中脯氨酸累积与抗冷性无关。笔者测定了对寒冷敏感程度不一的28个小麦品种和10个水稻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旨在为抗冷育种提供可供参考的生化指标。材料和方法材料:小麦品种28个,抗冷性和非抗冷性品种各占一半,由本校小麦育种室提供的原种。水稻品种10个,抗冷性和非抗冷的各占一半,由本校水稻育种室提供的原种。方法:小麦种子播种于田间,出苗后于1月下旬和2月初分别取其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剪下上部全展叶片,剪碎混匀,各称取0.5克于大试管中(三次重复),用5ml3%
陈翠莲马平福
关键词:水稻小麦抗性脯氨酸
应用复相关分析筛选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1993年
小麦的杂交育种工作,根据育种目标,主要是选配好的杂交亲本,使双亲主要性状的优缺点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杂交后代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好的变异类型,选育出优良的品系或品种的可能性就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除选择优良的株系外,对于优良单株的选择,依据于生育期、抗病、抗逆性及产量因素,如每株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长,选择的效果如何,我们应用复相关分析,对产量因素进行筛选,验证了多年以来田间的单株选择方法是适用的。
饶华熹
关键词:小麦杂交
离子注入水稻单(双)胚苗种子生理特性探讨被引量:3
1992年
单胚苗种子经离子(30KV,50次)注入后,发芽率和成苗率与CK相比均降低,根、芽的生长也较CK为慢;但没有^(60)Co—γ射线(照射量40KR)辐照的表现严重。经离子注入的两个品种的干种子的生物超弱发光值均高于CK。双胚苗品系种子经离子注入后,发芽率和根、芽的生长与单胚苗表现趋势一致;虽然其双苗率有所下降,但却增加了独立双苗(2个芽鞘、2个芽、2条根)类型的比率。
马平福蔡得田陈翠莲万钟粟祝虹
关键词:离子注入水稻双胚苗
籼型黑米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分析籼型黑米品种双列杂交 F1和 F2 种子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黑米碱消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和细胞质作用影响 ,其中 ,种子直接效应和细胞质效应比母体效应的作用更大 ,且种子直接效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黑米糊化温度的细胞质遗传率较高 ,而胶稠度的种子直接遗传率较高 ,在杂种早代对糊化温度的选择可侧重于单株筛选 。
张名位何慈信彭仲明
关键词:黑米糊化温度胶稠度稻米籼型
关于呼吸链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机制的教学被引量:2
2003年
近年来,植物生理学中呼吸作用过程及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相对较少.在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中,有些传递体的结构和排列、功能尚待进一步确证.目前,对有关呼吸链上伴随着电子传递,线粒体衬质中的H+跨内膜转移到膜间空间、建立质子动力并形成ATP的问题,国内外植物生理学教材有不同提法.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说法的比较分析,以求得到一个比较恰当的说法,这对教学工作可能是有益的.
李合生王学奎
关键词: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教学植物呼吸
两用核不育水稻光敏与温敏分类的探讨被引量:6
1997年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补效应。参试核不育系N58s,31111s,33001s与W7415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互为等位,但均与W6154s的核不育基因不等位。因此,利用上述3种方法检测两用核不育水稻的光敏与温敏属性是有效的。
谢国生杨书化李泽炳万经猛梅明华
关键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以8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了6个单交组合和3个复交组合,对杂种的一些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交种F1代比对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F2代优势下降,但大多数经济性状在F1与F2代之间存在正相关,F2代优势的衰退程度也因不同的组合而有较大差异,有的组合F2代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能连续利用F1和F2代的高优势组合是完全可能的。杂种增产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多。
吴征彬李文忠郭介华张金发
关键词: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棉花
3种不同短波光暗期间断对农垦58s育性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为材料,用3种不同波长短波光(UV-B,UV-A,蓝光)进行长暗期间断,结果表明:3种光质都有间断效应,其中UV-B大于蓝光和UV-A。暗期间断15d后,倒二叶及幼穗中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岳兵李合生丰胜求熊秋芳于永红
关键词: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
抗虫棉若干性状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抗虫棉若干性状研究吴征彬王平祥郭介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STUDIESONECONOMICCHARACTERSTOINSECTSRESISTANCEINCOTTONWuZhengbinWangPinxiangGuoJiehua(...
吴征彬王平祥郭介华
关键词:棉花抗虫性经济性状抗病育种
若干玉米胚乳突变体基因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1997年
对5个玉米单隐性胚乳突变体、3个双隐性胚乳突变体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水溶性多糖、淀粉、粗蛋白、赖氨酸含量测定,并对突变体种子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玉米胚乳突变体的基因效应及其互作效应。
夏涛刘纪麟窦美安
关键词:玉米基因效应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