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

作品数:41 被引量:111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敬黄珺亮杜勤陈叶斐万健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13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日语
  • 5篇语言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4篇翻译
  • 3篇中文
  • 3篇教学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分析
  • 2篇译者
  • 2篇用法
  • 2篇日本语
  • 2篇日本语言
  • 2篇日语精读
  • 2篇外语
  • 2篇外语学习
  • 2篇文化结构
  • 2篇习得
  • 2篇名词
  • 2篇芥川龙之介

机构

  • 37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人民出版社
  • 1篇医学部
  • 1篇明治大学

作者

  • 10篇潘世圣
  • 6篇高宁
  • 4篇杨敬
  • 3篇彭瑾
  • 2篇王建英
  • 2篇杜勤
  • 1篇罗岗
  • 1篇乔颖
  • 1篇曾恬
  • 1篇陈叶斐
  • 1篇倪文尖
  • 1篇陆留弟
  • 1篇马云升
  • 1篇黄珺亮
  • 1篇韩小龙
  • 1篇薛羽
  • 1篇陈凌虹
  • 1篇尹松
  • 1篇李彬
  • 1篇刘杰

传媒

  • 6篇郭沫若学刊
  • 5篇日语学习与研...
  • 3篇外语教学理论...
  • 2篇音乐艺术(上...
  • 2篇日语教育与日...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国外外语教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日本研究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成才与就业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承传人类文化 语言承载民族精神——也谈日本中小学国语教育被引量:1
2007年
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语言文化教育上都与我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向读者介绍了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中小学国语教育的现状与特征,旨在吸取其经验与教训,探索我国母语教育的改革与改善之道。
曾恬
关键词:国语教育
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被引量:8
2003年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则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高宁韩小龙
关键词:文学批评教科书误读
汉字文化圈内的地名等固有名词的日语读音浅析被引量:1
2010年
日语的文字主要由假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组成。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当汉字应用于地名、人名等固有名词时,可采用音读或训读。是否应该遵循汉字音读规律来读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和韩国、朝鲜的地名是个存在着争议的话题。重点分析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名在日语中的读音应该遵循什么规则,遵循某一规则后所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地名的日语读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马云升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音读假名地名
与郭沫若的谈话
2016年
窗外春光明媚,河中载着肥料的小船渐渐远去。在这样静谧的气氛中,我和郭沫若相对而坐。如今每当听到郭沫若这个名字,或是翻开他的著作,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上面的一幕。前不久,他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增订版第三版从上海寄来,6月10日《泰东日报》文艺周刊上刊登了有关他的《反正前后》的文章。
大内隆雄赵艺真(译)潘世圣
关键词:藤森文化运动中国青年
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的叙述学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陈叶斐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叙述学文学评论
郭沫若的《创造十年》
2016年
在《书香》第17号(昭和5年8月)上,我曾用"大内隆雄"的笔名发表了《与郭沫若的谈话》一文。在文章结尾处我说,"今后我们也将常常看到郭先生在‘年轻的中国’的活跃"。现在把手《创造十年》一书,我为两年前未曾妄言而感到欣慰。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方面的工作也有进展,但仅从文学方面来看,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创造十年》窥见郭先生那旺盛不衰的创作活力。
山口慎一赵艺真
关键词:文章结尾《时事新报》
香港一月谈--记未见郭沫若之始终
2016年
从十一月的月初到月末,我在香港逗留了约一个月时间。前边的十天,因为有同行的山本实彦和原藤,很是热闹,但月半以后便只剩了我一人。但我并未感到孤单。熟人在时,往往多是消磨时间的闲谈;独处时,对新知识新经历的渴望就会涌上心头,反倒更好。
大宅壮一赵艺真(译)潘世圣
关键词:中文报纸说文学日本领事馆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中的鲁迅言说》中译本序
2019年
《鲁迅的都市漫游:东亚视域中的鲁迅言说》中译本序。本书原为日本的学术出版社岩波书店所刊行,属该社教养启蒙系列丛书"岩波新书"中的一册。初版印刷两万册,售罄后继续以电子版形式出版发售至今。韩文版也已刊行面世,不久中文版也将荣幸出版,我想这都受惠于鲁迅文学已经成为东亚现代经典这一事实。现在,这本由日本鲁迅研究者面向日本读者写作的小书有机会被译为中文,以供鲁迅的祖国的读者们阅读批评,我感到由衷喜悦。
藤井省三潘世圣
关键词:鲁迅文学中译本刊行
近年日本“小林多喜二现象”考察被引量:3
2009年
近年日本社会出现的"小林多喜二现象"大大超出了文学范畴,成为一个跨越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社会文化现象。小林多喜二文学的爆发式复活,源于其作品《蟹工船》激荡通篇的苦难纪录、对非人道强势群体的抗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对未来的朦胧期待,契合了目前日本社会、特别是"新贫困"人群的复杂情绪。这一现象可以使我们重思日本优秀普罗文学的道德意义和普世价值。
潘世圣
关键词:小林多喜二《蟹工船》普罗文学贫富差别普世价值
郭沫若1937年归国与郁达夫(提纲)
1937年郭沫若归国与郁达夫这一话题,历来不乏刺激性和关注度。郭沫若和郁达夫两位当事人的叙述,同时代以及后代知情人的证言,特别是近些年以来,廖久明、王锦厚、王加慧、铃木正夫等海内外学人孜孜以求,进行富有专业性的考据探索,...
潘世圣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