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660 被引量:5,725H指数:42
相关作者:赵衡刘猛曹喜仁肖尧单远铭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3篇期刊文章
  • 8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5篇建筑科学
  • 18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天文地球
  • 13篇理学
  • 8篇矿业工程
  • 7篇水利工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2篇地基
  • 87篇复合地基
  • 87篇沉降
  • 74篇荷载
  • 68篇载力
  • 68篇承载力
  • 65篇桩基
  • 62篇边坡
  • 60篇基桩
  • 52篇桥梁
  • 47篇路工
  • 46篇岩溶
  • 46篇桩基础
  • 44篇道路工程
  • 44篇应力
  • 44篇碎石
  • 44篇路基
  • 43篇碎石桩
  • 37篇桩土
  • 35篇荷载传递

机构

  • 659篇湖南大学
  • 47篇长沙理工大学
  • 21篇浙江大学
  • 19篇中南大学
  • 17篇湖南省高速公...
  • 13篇湖南理工学院
  • 1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0篇湖南省交通科...
  • 6篇湖南城市学院
  • 6篇五邑大学
  • 5篇湖南工业大学
  • 5篇湖北工业大学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衢州学院
  • 4篇湘潭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3篇广州市城市规...
  • 2篇贵州省交通规...
  • 2篇宁波大学

作者

  • 374篇赵明华
  • 186篇曹文贵
  • 117篇陈昌富
  • 66篇张玲
  • 52篇杨明辉
  • 50篇张永杰
  • 39篇赵衡
  • 38篇杨超炜
  • 30篇苏永华
  • 28篇邹新军
  • 26篇尹平保
  • 24篇肖尧
  • 22篇刘猛
  • 22篇王江营
  • 20篇程晔
  • 19篇马缤辉
  • 18篇罗宏
  • 18篇刘建华
  • 18篇翟友成
  • 17篇杨宇

传媒

  • 80篇湖南大学学报...
  • 75篇岩土力学
  • 70篇岩土工程学报
  • 4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3篇公路交通科技
  • 39篇岩石力学与工...
  • 32篇公路工程
  • 29篇中国公路学报
  • 23篇中南公路工程
  • 15篇中南大学学报...
  • 13篇工程力学
  • 8篇铁道科学与工...
  • 6篇水利学报
  • 6篇公路
  • 6篇勘察科学技术
  • 6篇第二届全国环...
  • 5篇工程地质学报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4篇第八届全国地...

年份

  • 2篇2023
  • 11篇2022
  • 5篇2021
  • 22篇2020
  • 28篇2019
  • 32篇2018
  • 30篇2017
  • 27篇2016
  • 45篇2015
  • 28篇2014
  • 21篇2013
  • 31篇2012
  • 48篇2011
  • 29篇2010
  • 34篇2009
  • 57篇2008
  • 55篇2007
  • 49篇2006
  • 47篇2005
  • 35篇2004
6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控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在复合地基中,桩、土的变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褥垫层较难协调、匹配好所有桩土之间的沉降差,往往存在桩承载过大而破坏,或桩承载过小而浪费的情况。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可控刚性桩与排水体组合型复合地基,该复合地基通过桩顶注浆装置来协调桩土的沉降差,使得注浆前刚性桩基本不承担上部荷载,地基土充分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注浆后刚性桩恢复承载作用,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和控制沉降。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该新型复合地基的受力与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地基的沉降主要产生于注浆前,注浆后沉降量相对较小,而且,新型复合地基能有效减小不均匀沉降;桩顶盖板所分担的荷载压力在注浆前小于桩间土压力,注浆后盖板顶压力迅速增大,而桩间土压力相应减小;刚性桩的承载作用可由注浆实现人为可控。
周志军陈昌富肖水强
关键词:复合地基刚性桩排水体模型试验
红层软岩崩解破碎过程的分形分析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1
2007年
通过红层软岩的室内恒温保水和模拟大气条件的渐进崩解实验,跟踪观察崩解产物的粒度变化,引入分形几何的理论模型,提出利用分维数来定量描述红砂岩崩解破碎的非线性动态过程,并结合湘南某高速公路红层软岩路基工程建设,提出相应的崩解稳定分维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质量的分形分布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岩石崩解破碎过程中粒度的分布特征,其分维数可作为判断红层软岩崩解完成与否的控制指标。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分形理论应用于崩解破碎过程定量描述的适用性,并以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的筛分数据,统计得出基于质量的分形分布和常用的R—R分布的参数之间的关系。
赵明华陈炳初苏永华
关键词:红层软岩崩解粒度分布分维数数值模拟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围岩的稳定是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稳定的关键,本文围绕围岩稳定性分析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针对地下工程围岩的地质历史特征,使用能够反映开挖扰动影响的Hoek-Brown准则作为岩体力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并基于隧道围岩次生应力分布及其松动失稳机制,提出了基于隧道拱顶下沉变形位移突变的围岩失稳判据;然后,通过将强度折减法与失稳判据相结合,建立了围岩自支护结构稳定的安全系数分析方法;最后,通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并采用FLAC软件,对影响隧道围岩结构稳定安全系数的基本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质强度指标起到关键控制作用,其余依次是开挖扰动因子、岩块单轴抗压强度、隧道埋深及跨度。
苏永华何新亮罗正东
关键词:围岩稳定失稳判据强度折减法正交试验设计
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土石混填路基压实质量的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利用一般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与不足。首先基于快速静载试验,建立静载试验荷载—变形曲线与土石混填体密实度之间的理论模型;然后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制作了各种形状及尺寸的探头,在不同含石量、不同压实度的路基上进行了试验,探讨了快速静载试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最后通过实验所得到的快速静载试验曲线,确定了合理的加载方式,探头形状及尺寸,提出了基于快速静载试验的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
罗宏赵明华曹文贵胡天浩
关键词: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静载试验模型试验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弹性力学与弹塑性土力学理论,本文分析了受荷时碎石桩桩体的空间应力应变分布,在Brauns法基础上综合考虑筋材及桩侧土体围限力,桩土自重及桩土接触面剪切力对桩体承载力影响,根据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筋箍碎石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引入现场试验与某工程实例,将本文计算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于普通碎石的计算结果两者较为接近,对于筋箍碎石桩,本文方法所得计算结果较实测值更为接近,这表明本文方法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最后在算例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桩土接触面的剪切力、桩径、筋材强度对筋箍碎石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赵明华张赞威刘猛张玲
关键词:弹塑性理论极限承载力
路基下伏矩形溶洞的稳定性解析法被引量:7
2018年
为评价荷载作用下的路基下伏矩形溶洞的稳定性,首先根据岩溶区路基承载特性建立简化的力学分析模型,并进一步得到等效计算模型。其次,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提出矩形溶洞任意截面映射函数的确定方法,并给出常用矩形截面映射函数的具体表达式。然后,求得矩形溶洞在自重与路基荷载联合作用下的地层应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求得任意截面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同时引入Griffith强度准则,对溶洞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最后,通过数值方法及工程实例对本文计算方法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得水平应力和切应力与数值结果误差在5%以内,竖直应力误差在8%以内,工程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对岩溶区路基设计计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矩形溶洞4个顶点处的水平应力及竖向应力值都比较大,应力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说明矩形溶洞的4个顶点比较容易破坏,在工程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处的验算。
赵衡肖尧赵明华杨超炜
关键词:复变函数稳定性岩溶区路基
考虑软硬物质双变形特征的脆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2020年
基于脆性岩石变形力学特征,将脆性岩石视为由岩石颗粒骨架等硬物质以及裂隙和孔隙等软物质组成;考虑软硬物质变形特点,分别建立了软物质与硬物质的本构关系以及软硬物质与RVE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几何损伤理论,建立了考虑软硬物质双变形特征的脆性岩石变形破坏模拟方法,根据软硬物质及其与脆性岩石宏观变形关系以及峰值点法,分别提出了力学参数和统计参数的合理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本文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对脆性岩石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模拟,脆性岩石宏观变形被视为由软物质变形和硬物质变形两部分组成具有可行性与合理性。
张超雷勇曹文贵
关键词:脆性岩石本构模型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嵌岩桩负摩阻力计算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结合有效应力法及荷载传递法建立了嵌岩桩负摩阻力计算的分段模型。通过位移控制方程计算得到了桩身不同段位移及轴力的解析解及幂级数解,进一步得到了计算桩身轴力及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的迭代计算方法。在一工程实例分析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准确拟合桩周土体沉降,所得的桩身轴力沿桩长范围内的变化曲线与实测曲线较为吻合,该法能较准确地描述桩身负摩阻力的传递过程及其沿桩身的分布。
贺成斌赵明华雷勇
关键词:嵌岩桩负摩阻力有效应力荷载传递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多需借助数值软件,为得到可考虑多因素的边坡稳定性简化计算公式,首先,设计了多因素水平下的正交试验,采用理正岩土和FLAC^(3D) 6.0分别求解了各组试验中基于瑞典条分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和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安全系数。然后,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各因素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并选取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用于建立回归模型;之后,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和选取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回归分析得到了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本文公式与数值试验和文献中算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有误差均在10%以内,说明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本文简化计算方法可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可为类似工程分析提供参考。
刘菁钰彭文哲赵明华
关键词:正交试验安全系数边坡稳定性分析
剪胀围岩隧道开挖响应曲线的等价圆近似法
针对岩体受开挖影响进入塑性状态后存在剪胀及非圆形隧道围岩响应状态无法解析求解的现状,选用反映围岩剪胀的本构关系,围绕建立各种断面形状隧道围岩开挖后的响应特征描述函数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各种断面形状隧道开挖数值模型并进行模...
苏永华张盼凤肖旺
关键词:隧道工程
文献传递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