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961 被引量:3,870 H指数:24 相关作者: 饶志仁 王百忍 赵宇 曹荣 陈镔复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理学 更多>>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足底注入蜜蜂毒诱致长时程自发痛、痛敏和炎症的不同效果(英文) 被引量:17 2004年 为进一步了解孤啡肽在脊髓水平是否具有抗伤害及抗炎作用,本实验在具有多种痛行为表现的蜜蜂毒模型上观察了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大鼠一侧后足底注入蜜蜂毒所诱致的同侧自发缩足反射、原发热和机械性痛敏以及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了新的高选择性孤啡肽受体拮抗剂CompB的作用。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鞘内注射孤啡肽(3、10、3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发的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的抑制作用随剂量提高而增大,抑制率分别为37±7,43±6 and 57±11%(三个剂量vs对照,P<0.05);而对蜜蜂毒诱发的注射部位炎症反应(爪体积、爪背腹厚度和蛋白渗出的增加)无显著影响。CompB(30nmol)可完全翻转10nmol孤啡肽对自发缩足反射的抑制作用。鞘内单次或重复注射孤啡肽(10nmol/10μl)对蜜蜂毒诱致的原发性热和机械性痛敏的发生和维持均无作用。本实验结果提示,外源性孤啡肽在脊髓通过孤啡肽受体的介导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是它可能仅对持续性自发痛有抑制作用,而对热和机械性痛敏及炎症反应均无影响。 孙焱芫 罗层 李震 陈军关键词:孤啡肽 痛敏 炎症 抗伤害作用 离体成纤维细胞热损伤模型制作的研究 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建立离体细胞烫伤诱导凋亡的模型 ,深入研究组织烫伤后主要修复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变化。 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含小牛血清 (体积分数为 5 %和 1 0 % )的DMEM培养液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不同温度 (43 ,45 ,48℃ )和不同时间 (1 0 ,30 ,40min)的处理 ,对照组细胞置于 37℃水浴 30min。采用DNA凝胶电泳、Hoeschst332 58荧光染色、透射电镜等技术对烫伤细胞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 在 43℃和 45℃水浴中 ,成纤维细胞孵育 1 0 ,30 ,40min均可出现细胞凋亡 ,以含体积分数为 5 %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45℃水浴 1 0min一组最为明显。 48℃中水浴 30min以上 ,则出现大量的细胞坏死。对照组中无明显的细胞凋亡发生。 结论 热损伤能造成离体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 程飚 付小兵 盛志勇 张萍 孟晋红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创伤 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对实验性急性缺氧诱导的大鼠窦神经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最近的研究显示,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除具有缺氧等化学感受功能外,还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刺激起反应。但是,IL-1β刺激对颈动脉体的缺氧感受功能有何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在体(invivo)细胞外神经干电位记录的方法,利用麻醉大鼠,观察了CB局部给予IL-1β对实验性急性缺氧(experimental acute hypoxia,EAH)诱导的CB传入神经窦神经(carotid sinus nerve,CSN)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发现,EAH可以诱导麻醉状态下大鼠的CSN放电频率增高;颈动脉体局部给予ATP(0.1mmol/L)和ACh(0.5mmol/L)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缺氧诱导的CSN放电;局部给予IL-1β(40μg/L)可诱导窦神经放电频率增加。但同时给予IL-1β和EAH,所引起的放电频率增高效应与单独给予EAH或IL-1β所诱导的放电频率的增高效应间无显著性差别,且IL-1β对ATP和ACh诱导的窦神经放电的增高效应也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提示,IL-1β对EAH诱导的窦神经放电无调节作用。 树海峰 范娟 汪世溶 姚伟 王曦 周专 王百忍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 三磷酸腺苷 颈动脉体 细胞外记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皮脂腺导管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皮肤附属器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体外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1×10~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4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 HE 染色及 BrdU 和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部分 BrdU 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皮脂腺周围的导管中参与皮脂腺导管的形成,这些细胞经双染证实也同时表达角蛋白。提示这部分双染的导管细胞来自于植入的 MSCs。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分化为皮脂腺导管细胞。 方利君 付小兵 程飚 孙同柱 李建福 曹荣 王玉新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重组鼠IL-1β和/或慢性缺氧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TH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或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8组,分别为缺氧刺激0、1、2、3周组和缺氧0、1、2、3周的同时伴rmIL-1β刺激组。对C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对TH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相对于缺氧0周组,缺氧1周、缺氧2周和缺氧3周组大鼠CB中TH的含量明显增加。相对于正常大鼠,rmIL-1β刺激引起大鼠CB中TH表达量增加。相对于单纯给予缺氧1周和缺氧2周,缺氧1周和缺氧2周同时给予rmIL-1β刺激后引起大鼠CB中TH表达量的增加。结论:慢性缺氧和rm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TH上调,慢性缺氧伴rm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刺激可引起TH更显著的增加。这个结果提示慢性缺氧或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不仅能够分别促进颈动脉体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而且IL-1β刺激可以促进慢性缺氧时颈动脉体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合成。这说明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对大鼠颈动脉体的慢性缺氧感受发挥调节作用。 范娟 王曦 彭正午 郭玲 王百忍 徐学红关键词:颈动脉体 缺氧 酪氨酸羟化酶 神经激肽对基底核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 神经激肽是分布于神经系统的重要小分子神经肽,在伤害性信息传递和神经性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神经激肽分子在基底核神经元功能和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脑内局部立体定位注射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体系,Fluo... 王艳芹 曹荣 陈良为关键词:神经元变性 神经变性疾病 文献传递 三磷酸甲酯中毒致母鸡脊髓神经元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机制在有机磷中毒后的动物迟发性神经病 (OPIDN)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动态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给母鸡一次性肌内注射三磷酸甲酯染毒的方法建立OPIDN动物模型 ,以染毒后 3、5、7、10、14、18d为时间点分别取材 ,以HE染色、尼氏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其第三腰髓 (L3 )的病理改变、神经元数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母鸡于肌内注射三磷酸甲酯后第 9天前后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和肌无力等OPIDN的典型症状。HE染色示染毒后 5d后母鸡脊髓前角大神经元出现细胞核红色深染 ,至 18d消失 ;尼氏法染色示母鸡脊髓前角神经元数量呈进行性减少 [从 (82±4)个 /mm2 到 (66± 6)个 /mm2 ] ;TUNEL法示母鸡腰段脊髓TUNEL阳性细胞于染毒后 5d左右开始出现[(2 2± 2 )个 /mm2 ] ,以 7d[(2 7± 3 )个 /mm2 ]数量最多 ,18d消失。结论 在母鸡OPIDN发病过程中出现腰髓前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现象。 王英鹏 宋俊峰 饶志仁 牟丹蕾关键词:母鸡 脊髓神经元 神经元凋亡 OPIDN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体外存活及活性作用研究 1996年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NSE-ELISA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及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Arg组(100、200μmol/L)NSE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面积(AF值)及活性(OD值)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一氧化氮合酶底物L-Arg组(1mmol/L)神经元面积积分和活性则小于对照组(P<0.01)。L-Arg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为N-Arg逆转。 廖柏松 杨浩 贾铀生 陈镔复 鞠躬关键词:一氧化氮 神经递质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共同参与脑干腹侧pre-Btzinger c ■mplex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 <正>Pre-Botzinger complex(pre-BotC)作为一个延髓腹外侧形态和功能的特定区域,被认为是新生和成年大鼠呼吸节律产生的部位。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 1 receptor,NK1R)... 刘津平 魏晓燕 刘莹莹 鞠躬关键词:呼吸节律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文献传递 移植含嗅鞘细胞和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对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含嗅鞘细胞(OEC)或(和)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移植对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大鼠:A组(周围神经对照组):将取出的一段自体坐骨神经与眶内切断的左侧视神经近侧断端吻合;B组(OEC注入周围神经组):自取出的坐骨神经两端注入10μlOEC悬液后移植于视神经断端。C组(周围神经体外溃变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在体外单独培养5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D组(OEC-周围神经共培养组):将取出的坐骨神经与OEC共培养5d后植于视神经断端。移植术后4周处死动物,计数各组以5%荧光金逆行标记的再生RGC数量。结果B、C、D三组RGC均数1481±268、1235±266和1464±285显著高于A组799±109(P值分别为0.0002、0.0010和0.0003);B、C、D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44、0.9167和0.4344)。结论OEC具有促进RGC轴突在新鲜周围神经移植物中再生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与体外溃变的周围神经相比无明显差异,二者亦无协同作用。 武明媚 罗娜 杨浩 焦西英 游思维关键词: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