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作品数:494 被引量:5,332H指数:34
相关作者:孙露娟刘武平陈毓龄邓靖俞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9篇期刊文章
  • 9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5篇建筑科学
  • 38篇化学工程
  • 8篇理学
  • 7篇水利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4篇水处理
  • 93篇废水
  • 83篇污水
  • 61篇污染
  • 44篇废水处理
  • 43篇生活污水
  • 42篇水质
  • 42篇脱氮
  • 40篇降解
  • 38篇饮用水
  • 38篇除磷
  • 37篇污泥
  • 34篇污水处理
  • 31篇饮用
  • 31篇硝化
  • 31篇滤池
  • 29篇活性炭
  • 26篇厌氧
  • 26篇反应器
  • 24篇源水

机构

  • 492篇东南大学
  • 2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12篇河海大学
  • 12篇江苏科技大学
  • 1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8篇南京理工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6篇郑州大学
  • 6篇上海市水务局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沈阳建筑大学
  • 5篇日本东北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4篇南京市市政设...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48篇吕锡武
  • 62篇张林生
  • 50篇李先宁
  • 38篇朱光灿
  • 32篇吴浩汀
  • 27篇宋海亮
  • 23篇纪荣平
  • 23篇王世和
  • 20篇方华
  • 20篇荆肇乾
  • 18篇吴义锋
  • 18篇蒋彬
  • 15篇徐洪斌
  • 14篇徐微
  • 13篇傅大放
  • 13篇王新刚
  • 13篇金秋
  • 12篇唐玉斌
  • 12篇张朝晖
  • 11篇张显球

传媒

  • 52篇中国给水排水
  • 30篇水处理技术
  • 25篇安全与环境工...
  • 22篇净水技术
  • 19篇环境污染治理...
  • 16篇给水排水
  • 15篇江苏环境科技
  • 15篇电力环境保护
  • 15篇污染防治技术
  • 13篇工业水处理
  • 11篇环境科技
  • 11篇2004年全...
  • 11篇中国化学会第...
  • 9篇中国水环境污...
  • 9篇中国土木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城市环境与城...
  • 6篇环境科学
  • 6篇水资源保护
  • 5篇中国皮革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5篇2011
  • 17篇2010
  • 25篇2009
  • 47篇2008
  • 62篇2007
  • 69篇2006
  • 62篇2005
  • 72篇2004
  • 28篇2003
  • 48篇2002
  • 13篇2001
  • 5篇2000
  • 5篇1999
4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力条件对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3
2003年
在自行建造的人工湿地模型上 ,通过对污水厂初沉出水的实际处理试验 ,详细测定并分析了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水深等对人工湿地中SS ,COD ,NH4+ N ,TP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其规律 ,探明了各自的净化机理 ,提出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参数 。
王世和王薇俞燕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力条件运行特性
给水污泥吸附高磷参数优化研究
2008年
利用自来水厂脱水给水污泥吸附高浓度磷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影响铝污泥吸附的主要因素(pH值、给水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大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了得到这5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优化这些参数,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其中初始pH值、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大小高、低水平分别为5~7,1~5g,125~420μm,分析参数为磷去除率。通过建立二次响应曲面模型,可得到最佳的pH值、给水污泥投加量和粒径尺寸分别为4.31、5.5g、224μm,此时磷去除率达到最大(97%)。经过试验验证,给水污泥对磷吸附能力为124.01mg—P04^3-/g,从而验证了给水污泥对高浓度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在水和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傅剑锋武秋立
关键词:给水污泥响应面法
饮用水中卤乙酸致癌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8年
目前饮用水中主要氯化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由于难挥发和难降解,其危害研究特别是致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饮用水中卤乙酸(主要包括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二溴乙酸)的暴露水平、代谢、致癌性、致癌机制、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向红吕锡武
关键词:饮用水卤乙酸致癌性致癌机制
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的动力学参数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介绍了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反应器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测定方法。通过分批试验测定厌氧动力学系数,以基质代谢平衡方程计算得到颗粒污泥双膜模型中的产甲烷层厚度,进行了颗粒污泥粒径、干密度等的测定和扩散系数的确定。以这些参数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反应器长期连续运行测定结果相一致,证明了所测参数及其模型的可靠性。
何炜王世和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参数测定
含氯苯和对邻硝基氯苯农药废水的混凝—氧化预处理被引量:16
2002年
采用混凝沉淀 -芬顿试剂氧化对含氯苯和对邻硝基氯苯农药废水进行预处理 ,探讨了不同条件下农药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废水经混凝处理后可去除 46 .2 %的COD ,BOD5/COD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废水经芬顿试剂氧化处理后可去除 5 0 .9%的COD ,BOD5/COD值可从 0 .0 4提高到 0 .
王世和金杭杨新萍张剑
关键词:农药废水混凝氯苯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权重的聚类矩阵特征向量法确定被引量:5
2004年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评价因子的赋权。因子的权重大小将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公路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各种权重的确定方法,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在充分考虑到环境本身所特有的模糊性与关联性的前提下,运用聚类理论与矩阵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权重确定理论与方法,并与其它权重确定方法进行比较,结合实际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赋权方法,提高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韩国志傅大放
关键词:环境影响综合评价隶属函数
膜生物反应器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02年
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应用原理,并在分析其组合类型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指 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杨小丽王世和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膜技术废水处理
应用生物强化活性滤池的滤料选择及效果被引量:6
2003年
生物强化活性滤池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给水处理工艺,可去除约90%的AOC,保证出水的生物稳定性。滤料的选择应用是构建生物强化活性滤池的基础,直接影响了生物活性滤池内富集的生物量和出水水质。本文着重从滤料的角度,探讨了在构建和运行生物强化活性滤池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问题。
梁汀吕锡武
关键词:生物强化活性滤池滤料给水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生物量
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去除效能对比研究
以长江南京段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强化过滤工艺和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CODMn、UV254、DOC及BDOC的去除率分别为30%、41%...
刘武平吕锡武朱光灿单国平周克梅
关键词:长江南京段水质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水源水有机物去除
文献传递
臭氧氧化对可溶性有机物构成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实验目的在于对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类及考察,研究臭氧氧化影响四种溶解性有机物:1.可生物降解不可吸附;2.可生物降解可吸附;3.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4.不可吸附不可生物降解。(NA&BDOC、B&ADOC、NB&ADOC、NRDOC)的因素及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不能同时去除四种溶解性有机物,而是影响它们所占比例,使可生物降解性有机物增加,可吸附性有机物减少。根据实验结果可优选出后续生物活性炭净水效果的最佳的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实验结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陈妍清吕锡武张朝晖
关键词:臭氧投加量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