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作品数:405 被引量:197H指数:5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1篇期刊文章
  • 51篇专利
  • 18篇标准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6篇建筑科学
  • 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经济管理
  • 26篇社会学
  • 20篇机械工程
  • 11篇电子电信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文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矿业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3篇轨道交通
  • 74篇地铁
  • 73篇城市轨道交通
  • 23篇隧道
  • 17篇基坑
  • 17篇车站
  • 15篇建筑
  • 12篇供电
  • 12篇车辆
  • 11篇地铁车站
  • 11篇列车
  • 11篇交通运营
  • 11篇轨道交通运营
  • 10篇深基坑
  • 10篇施工技术
  • 10篇轨道交通工程
  • 9篇地铁车辆
  • 9篇轨道车
  • 9篇轨道车辆
  • 8篇开挖

机构

  • 338篇合肥市轨道交...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 14篇中国电建集团...
  • 9篇浙江华东测绘...
  • 7篇上海申通地铁...
  • 7篇讯飞智元信息...
  • 7篇广州市品高软...
  • 6篇中铁二院工程...
  • 6篇南京熊猫信息...
  • 6篇天津市地下铁...
  • 6篇北京城建设计...
  • 6篇青岛地铁集团...
  • 6篇中国铁道科学...
  • 6篇成都轨道交通...
  • 5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杭州市地铁集...

作者

  • 2篇孟益平
  • 2篇翟红侠
  • 2篇曹广勇
  • 2篇郝英奇
  • 1篇刘晶波
  • 1篇兰清群
  • 1篇杜修力
  • 1篇汪亦显
  • 1篇王立峰
  • 1篇贾银亮
  • 1篇马子彦
  • 1篇沈秀芳
  • 1篇杨新安
  • 1篇罗小华
  • 1篇张纯
  • 1篇梁树林
  • 1篇程桦
  • 1篇肖新标
  • 1篇祝金龙
  • 1篇王平

传媒

  • 16篇中国科技期刊...
  • 16篇中文科技期刊...
  • 14篇安徽建筑
  • 11篇城市轨道交通...
  • 9篇交通科技与管...
  • 8篇信息产业报道
  • 7篇设备管理与维...
  • 7篇汽车世界
  • 6篇电子乐园
  • 5篇经济技术协作...
  • 5篇产城(上半月...
  • 5篇中国战略新兴...
  • 4篇安徽科技
  • 4篇风景名胜
  • 4篇电力设备管理
  • 4篇中华传奇(下...
  • 3篇中国标准化
  • 3篇环境技术
  • 3篇中国科技纵横
  • 3篇都市快轨交通

年份

  • 29篇2024
  • 88篇2023
  • 63篇2022
  • 86篇2021
  • 47篇2020
  • 24篇2019
  • 1篇2018
4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红外双目客流统计摄像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红外双目客流统计摄像机,包括:壳体、双目摄像头以及补光灯,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双目摄像头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补光灯嵌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有导水槽...
林亚龙赵静王婧雯马迪迪虞赛君彭鹍何兴旺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管理模式优化探究
2021年
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取得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成为当前城市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的乘务运作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城市运营经营的重要条件,同时对于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形成一种紧密联系。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彻底地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本文通过对乘务组织方式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管理模式优化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管理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葛健郭方欣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声像档案采集与整理研究--以合肥市轨道一号线三期及三号线南延项目为例
2021年
本文以合肥市轨道一号线三期及三号线南延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采集与整理为例,结合实际工作论述了轨道交通声像档案采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对轨道交通声像档案采集与整理工作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此项工作带来的启示,供同行参考。
席克平方微朱玉凯
关键词:轨道交通
旁侧堆土卸载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块开发邻近城市轨道交通,地块内堆土的卸载对下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结合合肥地区典型地质特征,以轨道交通旁侧堆土卸载为实例,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堆土卸载全过程施工对既有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轨道交通旁侧土体卸载对轨道交通结构有显著影响,同时卸载方式和速度也是影响既有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的关键因素。所得成果可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参考,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潘学凯耿宁宁
关键词:有限元软件
城市轨道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探索
2023年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时,对于以地下运营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极端天气下如何防范雨水倒灌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轨道交通气象监测系统概况、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论述了系统部署原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气象监测系统的探索应用提供了方案。
夏典
关键词:轨道交通气象监测可视化
异步响应数据对结构模态识别影响的研究
2023年
作为健康监测的前提和基础,结构模态识别在健康监测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结构模态识别首先要获取结构的振动响应数据,理想情况下结构上的信号采样点之间同步进行采样,然而当采样点之间异步采样时,会导致响应信号的相位信息出现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究结构的异步响应数据对结构模态识别的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子空间法对有限元仿真结构进行异步采样下的模态识别,并将识别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结果分析表明,在进行模态识别时,结构的异步响应数据对频率的识别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结构的振型识别影响较大。
金大帅
关键词:模态识别异步采样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怀宁路站暗挖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2019年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怀宁路站1,4号出入口暗挖通道下穿长江西路,2个通道属浅埋~超浅埋,通道的上覆地层与围岩为人工填土和膨胀性黏土,工程环境条件复杂。采用合理的设计与综合施工技术,实现在合肥地区浅埋土质围岩且地面道路有车辆荷载的隧道暗挖施工。其要点包括: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4部CRD+预留核心土开挖工法并控制循环进尺,在暗挖通道穿越的地面主干道上满铺12000mm×2000mm×20mm钢板以减小隧道上部地表的车辆荷载。监控量测表明,拱顶下沉等数据均符合控制标准,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的发展过程与暗挖隧道拱顶下沉过程相似。
吴四二黄彬
关键词:隧道浅埋暗挖土质隧道CRD工法监控量测
紧邻既有建筑地铁车站超深基坑施工沉降控制技术被引量:4
2023年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建筑密集区修建基坑越来越普遍,基坑建设中如何保证周边建筑的安全成为了工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复杂的环境对于基坑工程,特别是超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在修建的合肥北一环地下四层车站超深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安全等级为一级,针对周边建筑林立的环境,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对策,按“分层、分段、平衡”进行开挖,采用地连墙进行围护,内部设置五道支撑结构,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建筑的倾斜率和沉降值均不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处于安全稳定状态,车站建设时相应的施工对策有效的保护了周边的建筑物。
刘秀赵猛魏兵超孟益平祝金龙
关键词:超深基坑周边建筑沉降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科学大道站暗挖通道施工技术被引量:3
2019年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科学大道站3号出入口暗挖通道下穿长江西路,通道属浅埋-超浅埋,通道的上覆地层与围岩为人工填土和黏土,且位于合肥市长江西路主干道下方,上覆地层中管线众多,工程环境条件复杂。通道采用了合理的设计与综合施工技术,实现在合肥地区浅埋土质围岩且地面道路有车辆荷载的隧道暗挖施工。其要点包括:采用超前大管棚加超前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四部CRD法(交叉中隔壁法)加预留核心土开挖工法并控制循环进尺,在暗挖通道穿越的地面主干道上满铺4 cm钢板,以减小隧道上部地表的车辆荷载,并且将车辆荷载转移至隧道两侧的土体向下传递。监控量测表明,拱顶下沉等数据均符合控制标准,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的发展过程与暗挖隧道拱顶下沉过程相似。
黄俊黄彬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浅埋暗挖监控量测
以换乘客流为导向的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优化
2021年
在合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背景下,制定合理的末班车衔接方案对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网络末班车能够成功换乘的客流量最大化为目标,以地铁运行实际情况为约束条件,建立末班车衔接模型,并依据遗传算法设计求解方法,对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衔接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末班车能够成功换乘的人数是现状的1.7倍,末班车换乘成功率可达74.4%。
胡勇健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遗传算法PYTHON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