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作品数:1,398 被引量:13,578H指数:60
相关作者:毛节泰刘树华钱维宏刘式适赵春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3篇期刊文章
  • 429篇会议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110篇天文地球
  • 2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农业科学
  • 15篇理学
  • 13篇建筑科学
  • 13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9篇经济管理
  • 9篇电子电信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生物学
  • 4篇机械工程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电气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0篇气候
  • 136篇降水
  • 108篇气溶胶
  • 97篇值模拟
  • 92篇数值模拟
  • 91篇气象
  • 84篇环流
  • 77篇雷达
  • 74篇暴雨
  • 70篇污染
  • 60篇边界层
  • 59篇中尺度
  • 59篇水汽
  • 59篇夏季
  • 57篇遥感
  • 57篇反演
  • 47篇气候变化
  • 46篇MODIS
  • 42篇变暖
  • 37篇沙尘

机构

  • 1,394篇北京大学
  • 12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92篇中国气象局
  • 49篇中国气象局国...
  • 45篇清华大学
  • 43篇中国气象局北...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国家气象信息...
  • 29篇国家卫星气象...
  • 27篇北京市气象局
  • 27篇中国气象局广...
  • 25篇兰州大学
  • 2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8篇天津市气象局
  • 17篇中国民用航空...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1篇王绍武
  • 86篇刘树华
  • 86篇毛节泰
  • 75篇张宏升
  • 74篇赵春生
  • 73篇闻新宇
  • 68篇李成才
  • 56篇胡永云
  • 54篇王洪庆
  • 51篇陶祖钰
  • 50篇钱维宏
  • 50篇张庆红
  • 49篇黄嘉佑
  • 48篇李万彪
  • 44篇黄建斌
  • 42篇刘晓阳
  • 38篇赵宗慈
  • 35篇刘辉志
  • 35篇罗勇
  • 31篇郑永光

传媒

  • 211篇北京大学学报...
  • 68篇气候变化研究...
  • 63篇气象学报
  • 56篇气象
  • 54篇大气科学
  • 48篇应用气象学报
  • 36篇科学通报
  • 35篇热带气象学报
  • 29篇地球物理学报
  • 27篇气候与环境研...
  • 26篇高原气象
  • 20篇气象科技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9篇中国气象学会...
  • 17篇地球科学进展
  • 17篇自然科学进展
  • 17篇第30届中国...
  • 16篇第34届中国...
  • 13篇中国科学(D...
  • 13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16篇2023
  • 25篇2022
  • 12篇2021
  • 26篇2020
  • 13篇2019
  • 20篇2018
  • 36篇2017
  • 32篇2016
  • 41篇2015
  • 65篇2014
  • 97篇2013
  • 70篇2012
  • 84篇2011
  • 108篇2010
  • 81篇2009
  • 91篇2008
  • 109篇2007
  • 122篇2006
  • 95篇2005
1,3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气溶胶吸湿性影响臭氧光化学辐射通量的研究
地面的高浓度臭氧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对于人体健康和农业建筑都有很大的危害.高浓度的臭氧产生需要的条件有高浓度且比例合适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充足的紫外波段光化学辐射通量.高光学厚度条件下,达到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会减...
陶江川赵春生刘鹏飞马楠
利用mopitt卫星资料计算co源排放的方法研究
借助mozart模式,逐一计算分析影响大气中CO浓度变化的各个物理化学过程,发展一种新的方法,利用2004年MOPITT卫星观测的月平均CO柱总量浓度反演CO的源排放,得到2004年3.75*3.82分辨率的格点源强分布...
林云萍赵春生彭丽
关键词:COMOZARTMOPITT源排放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异常水汽输送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从多方面提取对致洪暴雨有指示意义的异常信息,进一步提高对致洪暴雨的判别能力,利用Box-Cox变换将信号场方法引入致洪暴雨水汽条件气候异常的诊断,并具体分析了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850 hPa水汽通量场的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期间,850 hPa经向水汽通量信号场105°E~125°E易形成以淮河流域为中心南正北负的双极型配置;850 hPa纬向水汽通量信号场低纬的显著信号反映出各条水汽输送通道的相对重要性因致洪暴雨而异。
陆桂华何健吴志勇杨扬黄嘉佑
关键词: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水汽输送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预报研究被引量:88
2006年
利用NCEP1°×1°分析场资料,对北京地区2000—2005年夏季和2006年5—6月出现的30个雷暴大风日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大气可降水量(PWAT)、垂直速度(ω)、相对湿度(RH)和抬升指数(LI)等物理量平均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雷暴大风发生之前,CAPE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与之相对应,CIN有一个减少的过程。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垂直-时间剖面图显示,在雷暴大风发生前,对流层低层一般为上升运动,来自大气中、上层的干冷空气及其伴随的下沉气流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增强;雷暴大风发生当日的20时,大尺度环境场为较强的上升运动控制,上升运动可达到对流层顶高度附近,与之配合,大气中层(600hPa左右)存在一相对湿度为70%的高值区,其中55%的相对湿度高度可伸展到300hPa,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抬升指数最小;从22时左右开始,随着不稳定层结的破坏,500hPa以下逐渐转为下沉气流控制。通过与2004—2005年5—8月期间46个普通雷暴日和非雷暴日平均场对比分析还发现,大气可降水量对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即普通雷暴要求大气中含有较高的可降水量,而雷暴大风则较低。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尤其是多普勒速度图像是做好雷暴大风临近预报的关键。
梁爱民张庆红申红喜李秀连王科
关键词:雷暴大风对流有效位能多普勒雷达
京津冀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多尺度大气环流对大气污染扩散影响的机理研究与展望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落,近年来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已形成区域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形成机理已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京津冀靠山临海,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山谷风环流、海陆风环流等边界层过程会对污...
刘树华缪育聪李婧Xiao-ming Hu郭建平何萍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结构大气环流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京津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和光学闭合研究
在估计大气辐射平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时,大气气溶胶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而闭合实验提供了一种评估和降低气溶胶观测中不确定因素的方法。在2009年HACHI大型气溶胶外场观测实验中,在天津武清进行了冬夏各一个月的连续...
马楠
关键词:散射系数浊度计
文献传递
广州白云机场“7.21”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综合分析
文章对2005年7月21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一次低空风切变飞行事件进行分析,得到此次过程是由超级单体风暴云产生的下击暴流和阵风锋共同作用造成的。利用机场实时的多普勒气象雷达和地面自动观测资料定量计算出风切变的大小,从而...
刘峰刘式达文丹青
关键词:低空风切变飞机颠簸下击暴流阵风锋
文献传递
潮汐锁相行星的大气环流与气候
红矮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恒星。红矮星的表面辐射温度比太阳的辐射温度低得多,因此,红矮星的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非常近。在强大引力的作用下,位于红矮星宜居带内的宜居行星很可能是潮汐锁相行星。锁相行星的特征是其一侧永远面对恒星,...
胡永云丁锋
星载毫米波测云雷达资料的云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综合地基和天基遥感资料云特征反演算法,开展了云分类和云相态识别方法研究,并将所得结果分别与CloudSat数据处理中心(DPC)发布的云分类产品和CALIPSO星上载荷Lidar产品进行了比对分析和个例研讨。
严卫杨汉乐叶晶
关键词:CLOUDSAT云分类
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西北地区1960~2009年25个日射站观测资料和163个常规气象站日照百分率资料,建立用日照百分率拟合太阳总辐射的估算式,对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量进行拟合计算,并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1960~2009年太阳总辐射年总量整体呈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地区以及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的青、新、甘三省交界地区,最大值在青海格尔木。2个低值区分别位于陕西和甘肃南部的秦岭以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地区,最小值在陕西安康。从各月的空间分布情况看,各月西北地区中部的高值区和西部的低值区位置有较大变化,特别是中部的高值区具有明显的北移南撤的变化特征;东部的低值区位置无明显变化。
冯鑫媛龙清怡王海霞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
共1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