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

作品数:163 被引量:1,145H指数:19
相关作者:孙时进高隽王燕周楚陈斌斌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哲学宗教
  • 26篇医药卫生
  • 24篇文化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5篇心理
  • 15篇社会
  • 14篇儿童
  • 13篇心理学
  • 11篇中介
  • 11篇生命史
  • 10篇大学生
  • 10篇情绪
  • 10篇理学
  • 8篇童年
  • 8篇自我
  • 7篇父母
  • 6篇中介作用
  • 6篇自我概念
  • 6篇进化心理学
  • 6篇DRM范式
  • 5篇心理健康
  • 5篇信度
  • 5篇中介效应
  • 5篇进化

机构

  • 162篇复旦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3篇上海电机学院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河北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澳门大学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32篇孙时进
  • 29篇高隽
  • 26篇王燕
  • 18篇周楚
  • 10篇陈斌斌
  • 7篇田芊
  • 7篇邓士昌
  • 7篇张学新
  • 6篇吴国宏
  • 6篇高山川
  • 5篇王俭勤
  • 5篇钱铭怡
  • 4篇马前锋
  • 4篇侯博文
  • 3篇张露
  • 3篇张雷
  • 3篇周文佳
  • 3篇杨治良
  • 3篇朱磊
  • 3篇林镇超

传媒

  • 28篇心理科学
  • 19篇中国临床心理...
  • 14篇心理学探新
  • 10篇心理学报
  • 7篇大众心理学
  • 6篇心理科学进展
  • 5篇中国特殊教育
  • 5篇心理发展与教...
  • 3篇心理与行为研...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新闻大学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唐山学院学报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心理技术与应...

年份

  • 13篇2023
  • 11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生的基本兴趣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该研究调查了1304名来自18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的基本兴趣和专业承诺,并用回归法分析了特定基本兴趣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31种基本兴趣在二维空间中呈现近似圆形的排列,且基本兴趣结构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2)在14个专业领域内大学生的特定基本兴趣能显著预测其专业承诺,所解释的变异量平均为20%,接近中等水平的效果大小;(3)在不同专业领域内基本兴趣对专业承诺的影响效果大小有所不同。
高山川孙时进
关键词:专业承诺
中学生羞耻应对在羞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考察中学生羞耻应对在羞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选取北京某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6月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儿童抑郁问卷(CDI)、中学生羞耻体验量表(MSSS)、羞耻应对方式量表(CSS),时间点1回收有效问卷224份,时间点2回收与时间点1信息匹配的问卷166份。结果:使用纵向数据进行中介作用检验,结果显示,羞耻应对中的攻击自我、攻击他人两个维度对羞耻和抑郁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以时间点1的羞耻为自变量,攻击自我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共可以解释时间点2抑郁方差的19%;而攻击他人作为中介变量的模型共可解释时间点2抑郁方差的13%。结论:羞耻可能通过羞耻应对而影响抑郁水平。
丁欣放高隽张祖贤钱铭怡
关键词:羞耻抑郁中介作用
错误记忆的产生是否依赖对词表的有意加工:无意识激活的证据被引量:21
2007年
使用DRM范式考察了错误记忆产生过程中无意识激活的存在与否。通过操纵实验任务和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对学习词表的无意加工和不同水平的有意加工。结果发现,无意加工时所产生的对关键诱饵的无意识激活足以导致错误记忆效应,说明对词表的有意加工并非错误记忆产生所必需。随着对词表有意加工水平的提高,多次无意识激活的累积可导致增强的错误记忆效应,且表现出与真实记忆的共变,而阻断连续激活累积的因素可有效降低错误记忆。
周楚杨治良秦金亮
关键词:错误记忆DRM范式
刍议进化环境、大脑与智力的交互决定性
2010年
本文从智力的定义、遗传性、智力的神经基础、进化环境对智力的间接影响这几个方面论述了进化环境、大脑与智力三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塑造的关系。以斯皮尔曼的g因素论为基础,进化心理学将智力分为一般智力和专门智力,前者与神经加工效率指标,尤其是新皮层面积有关,负责解决进化史上新颖的适应问题——这些适应问题可能来自自然环境,也可能来自人类的社会文化体系本身;后者以类似"模块"的方式解决进化环境中重复出现的适应问题。与生存密切相关的专门智力主要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的约束,而社会文化领域的专门智力则以一般智力(及其神经基础)的高度发达为前提,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中被"选择"出来。
朱楠
关键词:一般智力模块性社会选择
双向亲密伴侣心理暴力的“刹车装置”:社会支持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较于单向亲密伴侣心理暴力,目前对双向心理暴力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较少。I模型将亲密伴侣暴力(IPV)中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刺激、驱力和抑制因素,通过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能更准确地预测IPV的发生。本研究基于I模型,在大...
佘雯翊何叶高隽
关键词:社会支持
童年压力及死亡威胁启动对择偶要求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本实验从生命史理论出发,研究童年期环境压力如何与当前环境中的压力线索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被试为70名大学本科生,其中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死亡威胁启动组,他们阅读一篇描述近期国内暴力犯罪及死亡率上升的新闻报道,另一部分被试被分配到控制组,他们阅读一篇描述一个人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遗失钱包的文章。被试自我报告对异性的理想择偶要求及其童年压力。控制了性别及恋爱状态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童年压力与启动条件仅在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上有显著交互作用。其中,低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标准显著高于控制条件,而高童年压力组在死亡威胁启动下对异性身体吸引力的理想要求则显著低于控制条件。此外,启动条件在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上有显著主效应,死亡威胁启动下的被试对异性做好父母的择偶标准高于控制组被试。而在对资源的择偶标准上既不存在童年压力和死亡威胁启动的主效应,也不存在交互作用。研究说明童年压力与当前环境压力会影响个体对异性的择偶要求,但对不同择偶要求的影响作用不同。
汪佳瑛陈斌斌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经济压力对女性择偶偏好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研究用实验的方法,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对照组女性在外显测量的情况下往往表示更喜欢男性的'好爸爸'特质,而在阈下测量时,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田芊张雷孙时进
关键词:经济压力
生命史理论:进化视角下的生命发展观被引量:19
2015年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很少从发展角度系统地考察童年早期经历和个体生物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然而,以进化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史理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幼年环境会影响一系列生命史事件的出现和持续时间。其要义在于,为了最大限度地成功繁衍,个体会根据环境线索来做出关乎生存和繁衍的具有适应性的权衡。特别地,性成熟时间是生命史理论区别于其他人类发展理论的核心变量。未来的研究一方面需要深入挖掘人类社会规范在生命史权衡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探索实证研究的新方法。
林镇超王燕
关键词:进化性成熟童年经历
职业决策的策略及其与人-职匹配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职业决策常分三类:理智型、直觉型及依赖型,但直觉型的内容不明。本研究用自编的职业决策问卷(其中直觉型策略细化为三种启发式)对516名近两年做过职业决策者作了调查。结果发现:除理智型策略外,受调查者还较多使用再认、满意化、排除法这三种启发式,较少使用依赖型策略;性别、学历、求职经验不同者使用的策略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理智型策略和满意化对人-职匹配有显著预测作用。这提示应合理认识人们使用的多种策略及其不同作用。
高山川孙时进
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贾永萍周楚李林郭秀艳
关键词:熟悉性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