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769 被引量:2,580H指数:20
相关作者:赖钟雄林玉玲刘生财陈裕坤陈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宁德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5篇期刊文章
  • 10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33篇农业科学
  • 177篇生物学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2篇基因
  • 168篇龙眼
  • 108篇克隆
  • 77篇愈伤
  • 76篇愈伤组织
  • 76篇体胚
  • 69篇基因克隆
  • 63篇胚发生
  • 52篇体胚发生
  • 48篇胁迫
  • 48篇家族
  • 47篇生物信息
  • 45篇生物信息学
  • 45篇胚性
  • 44篇香蕉
  • 44篇基因家族
  • 41篇植物
  • 41篇胚性愈伤
  • 41篇龙眼胚性愈伤...
  • 40篇胚性愈伤组织

机构

  • 767篇福建农林大学
  • 76篇福建省农业科...
  • 17篇三明市农业科...
  • 14篇泉州师范学院
  • 12篇宁德师范学院
  • 11篇台湾大学
  • 9篇漳州卫生职业...
  • 8篇惠州农业学校
  • 7篇福建省亚热带...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学研究院
  • 5篇韩山师范学院
  • 5篇三明市农业科...
  • 4篇滨州学院
  • 4篇福建农业职业...
  • 4篇漳州城市职业...
  • 4篇福建省热带作...
  • 4篇戴尔豪西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作者

  • 600篇赖钟雄
  • 245篇林玉玲
  • 85篇陈裕坤
  • 85篇刘生财
  • 79篇张梓浩
  • 53篇程春振
  • 51篇徐小萍
  • 47篇陈晓慧
  • 42篇陈义挺
  • 39篇郭玉琼
  • 39篇张舒婷
  • 35篇陈晓静
  • 32篇赖呈纯
  • 29篇赖瑞联
  • 24篇吴少华
  • 24篇申艳红
  • 24篇朱晨
  • 23篇李永裕
  • 22篇林秀莲
  • 22篇孙雪丽

传媒

  • 125篇热带作物学报
  • 65篇应用与环境生...
  • 58篇福建农林大学...
  • 50篇园艺与种苗
  • 46篇亚热带农业研...
  • 39篇西北植物学报
  • 31篇福建农业学报
  • 27篇园艺学报
  • 2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1篇果树学报
  • 14篇第五届全国植...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1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亚热带植物科...
  • 7篇第三届全国植...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食品科学
  • 6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2篇2024
  • 19篇2023
  • 55篇2022
  • 47篇2021
  • 51篇2020
  • 70篇2019
  • 51篇2018
  • 41篇2017
  • 31篇2016
  • 29篇2015
  • 40篇2014
  • 43篇2013
  • 44篇2012
  • 44篇2011
  • 24篇2010
  • 23篇2009
  • 30篇2008
  • 40篇2007
  • 36篇2006
  • 20篇2005
7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眼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克隆及其在体胚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克隆生长素应答因子基因(auxin response fac-tor,即DL-ARF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其在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DL-ARF1基因的mRNA全长序列为2 695bp(GenBank登录号GQ923778),包含2 046bp开放阅读框,163bp 5′非编码区(5′UTR),486bp 3′非编码区(3′UTR);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68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ARF基因相似性达40%~81%。DL-ARF1基因可能属于转录抑制因子,在龙眼体胚的各阶段均有表达,整个变化趋势呈双峰形,在胚性愈伤Ⅱ(Stage 2)中的表达量最高。
李惠华赖钟雄苏明华林玉玲
关键词: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浓硫酸与沸水浸泡对厚荚相思种子离体萌发的影响被引量:19
2005年
厚荚相思种子是硬实性种子,本试验采用浓硫酸与沸水浸泡处理方法打破其休眠。结果表明,浓硫酸25min+沸水浸泡20min的处理方法最好,萌发率可达95%;浓硫酸与沸水浸泡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对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整齐度均优于单独用浓硫酸处理或沸水浴处理,而异状萌发率、腐烂率也较低。该处理方法对提高其它相思类的种子萌发率有参考价值。
林珊珊蔡汉权赖钟雄郭玉琼林庆良吕亚凤
关键词:浓硫酸沸水种子浸泡厚荚相思种子萌发率离体培养
3种类型福建野生蕉的离体繁殖研究
2014年
对3种类型的福建野生蕉进行了离体繁殖研究,以宦溪野生蕉、北峰野生蕉吸芽为材料建立无菌株系;以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增殖、薄片出芽以及类原球茎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3种野生蕉试管苗增殖的基因型差异;最后将所得福建野生蕉试管苗进行生根及移栽研究。结果表明:MS+NAA 0.1 mg/L+6-BA 4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的增殖;MS+NAA 0.2 mg/L+Ad 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试管苗薄片出芽;MS+6-BA 6 mg/L+Ad30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多芽体)的增殖,MS+NAA 0.2 mg/L+6-BA 4 mg/L培养基较适宜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大芽)的增殖。三明野生蕉试管苗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5也适合福州宦溪野生蕉、福州北峰野生蕉不定芽增殖。培养基S4还可用于福建野生蕉试管苗的生根。三种野生蕉试管苗在0.5∶1∶1的沙土、园土、泥炭土基质中移栽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达到97%、95%、90%。
刘炜婳赖钟雄
关键词:野生蕉离体繁殖类原球茎不定芽
香蕉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香蕉水通道蛋白(AQP)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特点,为其基因编码规律及功能和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don W、SPSS、Origin等软件分析香蕉AQP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结果]从香蕉基因组中鉴定获得54条香蕉AQP基因,其中包括9条NIPs、21条PIPs、4条SIPs和20条TIPs。香蕉AQP基因家族A、T、C、G出现频率平均值分别为12.0%、15.9%、52.3%和37.4%,平均GC3s含量为75.8%,ENc值在31.0~60.7,平均值为42.9;SIPs、NIPs、PIPs和TIPs分别有2、5、7和6个最优密码子,且多以C结尾,少数以G结尾;ENc和CAI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会影响基因表达能力。[结论]香蕉AQP家族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G和C且以G/C结尾的密码子,PIPs和TIPs密码子偏好性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较大,而NIPs和SIPs受碱基突变的影响较大。
屈蒙蒙孙雪丽郝向阳时梦谭秋月刘萍元梁蕾廖斌赖钟雄程春振
关键词:香蕉水通道蛋白密码子
紫果西番莲染色体制片方法比较及其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酶解时间和制片方法对紫果西番莲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收缩程度和分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室温下处理根尖2.5 h、混合酶液(2%纤维素酶和0.5%果胶酶)37℃酶解70 min、涂片法制片的染色体分散性好,背景干净,着丝点比较清晰,随体明显,效果最佳;紫果西番莲的核型公式是2n=2x=18=14m(2sat)+4sm,属于2A型,第4对染色体上带有随体。
魏秀清陈晓静
关键词:紫果西番莲染色体制片核型
余甘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09年
余甘(Phyllanthus emblica L.)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保肝、抑菌、抗炎等功效,目前,我国对余甘的研究较为零散,开发利用较少。综述余甘生物学功能的作用机制及余甘活性单体的研究进展,提出余甘功效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停留在药效现象观察和细胞水平机理的研究上,未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研究;对余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展望,提出今后应加强余甘单体和多糖的药效和药理研究,为余甘进一步的药理研究及新药、保健品的综合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李永裕吴少华温凤英陈建烟王会全
关键词:余甘生物学功能
梨休眠DELLA蛋白PpGA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赤霉素(gibberellins,GA)通过DELLA蛋白的去阻遏作用来调控植物生命循环过程。为研究DELLA蛋白在梨花芽休眠过程表达情况及功能,以不同砂梨品种‘蜜雪梨’和‘黄花梨’为试材,分别采集整个休眠时期花芽,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梨基因组CDS数据库筛选梨DELLA蛋白编码基因Pp GAI。分离并克隆得到两条Pp GAI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743 bp和1 905 bp,命名为Pp GAI-1和Pp GAI-2,Gen Bank登录号为KU311002和KU311003,编码580和634个氨基酸,预测其均为亲水性蛋白,其蛋白分子量为62.98 k D和69.72 k D。进化树分析表明Pp GAI-1与苹果的亲缘关系最近,而Pp GAI-2与杜梨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研究显示在‘蜜雪梨’中两个Pp GAI基因均在休眠期出现一个表达低峰,在休眠解除临界期、休眠解除期和萌动期出现3个表达高峰;在‘黄花梨’中两个Pp GAI基因均在休眠解除临界期明显上调表达,并在萌动期达到最大表达峰值。本研究所获得梨两个编码DELLA蛋白Pp GAI基因对梨花芽休眠解除起到调控作用,且在不同砂梨品种间的休眠调控模式有所不同。
刘杭杨贺忠李亮王芳王芳李永裕
关键词:休眠赤霉素DELLA蛋白
66份荔枝古树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RAPD技术对66份荔枝古树(其中福州市64份,广东开平市2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共产生232条RAPD带,其中216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93.10%,说明66份荔枝古树资源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扩增条带多态性,利用UPGMA构建了荔枝古树的亲缘关系树状图,遗传距离为0.000~1.000。当D=0.909时,66份荔枝古树资源可以分为3组;当D=0.746时,分为9组;当D=0.578时,可归为18组,同一地方的荔枝古树基本可以划分在一起,但也有个别划分在不同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该研究为福州市区荔枝古树特异基因资源的保护与进一步挖掘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焕苓赖钟雄陈义挺林秀莲徐炜林治良
关键词:RAPD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RM1基因的克隆及其定位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该研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DRM1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检测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2,4-D、IAA、KT)处理下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以揭示DlDRM1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结构域重排甲基化酶1基因(命名为DlDRM1)全长序列,并利用RT-PCR法从‘红核子’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获得DlDRM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990493);DlDRM1基因cDNA全长2 574bp,包括494bp的5′UTR,184bp的3′UTR,可编码包含6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lDRM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分子式为C_(3104)H_(4839)N_(851)O_(984)S_(2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眼DlDRM1与脐橙DRM相似度最高(76.85%),二者亲缘关系也最为接近。(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DlDRM1在龙眼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DlDRM1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且在非胚性愈伤向胚性愈伤转变过程中DlDRM1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DlDRM1基因与体胚胚性呈负相关关系,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浓度的IAA和2,4-D能够促进DlDRM1基因的表达,而KT则抑制DlDRM1的表达。(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lDRM1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
白玉陈晓慧谢礼洋吴晓佩林玉玲赖钟雄
关键词:龙眼体胚发生基因克隆
低温胁迫下荔枝古树花药胚性愈伤组织SOD活性的变化
以福州市西禅寺“宋荔”等荔枝古树花药胚性愈伤组织(EC)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下荔枝古树EC的SOD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古树“宋荔”X2胚性愈伤组织SOD活性随温度降低呈“M”型变化,分别在20℃、144h和5℃、...
许珊珊赖钟雄
文献传递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