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中心

作品数:507 被引量:1,626H指数:18
相关作者:谢宝贵吴小平傅俊生严俊杰叶丽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7篇期刊文章
  • 132篇会议论文
  • 18篇标准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3篇农业科学
  • 52篇医药卫生
  • 50篇生物学
  • 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化学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6篇基因
  • 63篇草菇
  • 60篇栽培
  • 57篇灵芝
  • 57篇金针菇
  • 45篇活性
  • 42篇食用
  • 38篇食用菌
  • 33篇菌丝
  • 30篇抗氧化
  • 29篇菌草
  • 28篇子实
  • 28篇子实体
  • 26篇生物学
  • 25篇银耳
  • 24篇生物学特性
  • 23篇多糖
  • 23篇香菇
  • 22篇木耳
  • 21篇菌株

机构

  • 504篇福建农林大学
  • 32篇福建省农业科...
  • 9篇新加坡国立大...
  • 9篇西藏自治区农...
  • 9篇福建省科技厅
  • 7篇上海市农业科...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宁德师范学院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闽江学院
  • 4篇福建华南女子...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漳州市新发生...
  • 3篇福建农业职业...
  • 3篇福建省疾病预...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清远职业技术...

作者

  • 237篇谢宝贵
  • 90篇吴小平
  • 86篇江玉姬
  • 64篇邓优锦
  • 64篇刘新锐
  • 48篇陈炳智
  • 42篇朱坚
  • 42篇傅俊生
  • 39篇严俊杰
  • 34篇林占熺
  • 28篇陶永新
  • 26篇温志强
  • 23篇叶丽云
  • 20篇柯斌榕
  • 20篇林辉
  • 19篇罗海凌
  • 16篇熊芳
  • 15篇林冬梅
  • 15篇林兴生
  • 12篇林应兴

传媒

  • 79篇菌物学报
  • 38篇食用菌学报
  • 19篇食药用菌
  • 17篇中国食用菌
  • 17篇中国农学通报
  • 15篇福建农林大学...
  • 14篇福建农业学报
  • 1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1篇中国菌物学会...
  • 9篇生物技术通报
  • 9篇中国菌物学会...
  • 8篇基因组学与应...
  • 7篇北方园艺
  • 7篇食用菌
  • 7篇园艺学报
  • 7篇第八届全国食...
  • 6篇微生物学通报
  • 6篇中国菌物学会...
  • 5篇第九届全国药...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22篇2023
  • 15篇2022
  • 22篇2021
  • 32篇2020
  • 34篇2019
  • 38篇2018
  • 19篇2017
  • 37篇2016
  • 31篇2015
  • 36篇2014
  • 28篇2013
  • 22篇2012
  • 36篇2011
  • 35篇2010
  • 24篇2009
  • 29篇2008
  • 20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4篇2004
5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樟芝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本研究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时间和水料比显著影响樟芝多糖提取效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建立了樟芝多糖提取方法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
张迅捷王捷谢宝贵蔡志欣陈绍军
关键词:水浸提响应面法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0
2013年
以生长3个月、1 a、2 a的巨菌草、象草、芦竹、五节芒等4种菌草为材料,对其进行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分析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菌草的干燥基灰分含量为5.85%-18.25%,挥发分含量为64.28%-75.79%,固定碳含量为15.70%-19.54%,全硫含量为0.12%-0.76%;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14.67-18.49 MJ.kg-1,是原煤发热量的70.0%-88.3%,空干基高位发热量为14.27-18.20 MJ.kg-1,是原煤发热量的68.2%-86.9%;巨菌草、芦竹和五节芒不同生长期的干燥基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发热量不同,且随着生长期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生长1 a时达到最高,最适宜作为生物质燃料,4种菌草中,芦竹的发热量最高。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有潜在应用前景。
林兴生林占熺林冬梅林辉罗海凌胡应平林春梅朱朝枝
关键词:菌草不同生长期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灵芝菌株的DNA指纹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CTAB法提取灵芝菌丝体总DNA,再以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IGRⅠ-PCR RFLP)结合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分析30个灵芝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ITSⅡI、GRⅠ-PCR RFLP产生了47条带,其中42条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菌株分成七大类,包括紫芝、黑灵芝、树舌灵芝、薄树灵芝四大类,以及另外三个无法确定具体归属的类群,但没能将赤芝与松杉灵芝区分开。RAPD从247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并全部显示出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的30个灵芝菌株全部区分开。
罗联忠林树钱谢宝贵林志彬
关键词:灵芝
草菇子实体不同成熟阶段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草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差异蛋白质组进行研究。首先将提取的草菇不同成熟阶段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其次将经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MASCOT软件搜库,之后对鉴定蛋白质数据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分析。试验共计获得2 335个不同肽段,鉴定到1 039个蛋白质,其中1 030个蛋白质具有定量信息。与蛋形期相比,在伸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显著上调蛋白质85个,下调蛋白质103个。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草菇不同成熟阶段中的68个差异蛋白质可定位于4种伞菌目模式真菌(灰盖鬼伞、双色蜡蘑、可可丛枝病菌和裂褶菌)的45个不同生物代谢途径,全景展示出草菇成熟阶段差异表达蛋白质定位的代谢网络。结果表明,iTRAQ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草菇蛋白样品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
刘靖宇江玉姬谢宝贵陈炳智严俊杰
关键词:草菇
山羊痘病毒感染的OFTu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和宿主细胞中山羊痘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曾显成池雪林林群群罗树红吴宝成黄一帆陈吉龙谢宝贵
关键词:山羊痘病毒细胞病变超微结构
密码子优化的肺炎支原体P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获得密码子优化的肺炎支原体P1黏附蛋白优势表位抗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临床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肺炎支原体P1蛋白的抗原表位,筛选特异性P1蛋白优势表位区;采用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设计上述P1蛋白优势表位基因序列;采用退火PCR技术合成上述基因,并利用载体pGEX-4T-2实现P1优势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采用ELISA法对纯化的P1抗原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肺炎支原体P1蛋白特异性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154~1521 aa,获得的P1优化密码子基因平行突变37个稀有密码子和2个终止密码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ST-P1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9×103,纯化后重组抗原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结论:采用密码子优化基因合成技术实现了肺炎支原体P1优势表位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试剂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张奇舒修冰水宋晓国张贺秋谢宝贵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原核表达
野生假芝的驯化栽培与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假芝的民间药用历史悠久,有消炎、利尿、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功效,开发价值大,对福建青芝山上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假芝进行分离,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ITS测序手段鉴定,确定其为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对该野生假芝的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以及子实体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的结果: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蔗糖,适宜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为8~9;采用仿野生短段木林下覆土栽培,两年可产4潮子实体,生物转化率达6.52%;其子实体多糖成分的抗氧化活性高于赤芝、紫芝。
赖丽红叶丽云吴小平谢宝贵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抗氧化
灰树花杂交子的特性与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20年
选用白色耐高温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 Gr0001+3与性状优良的5个栽培菌株进行配对,得到13株杂交子作为试验菌株,研究温度和pH对不同杂交子生长的影响,并对杂交子进行分子鉴定。试验筛选出5株生长较快的杂交子,杂交子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5。共发现6种可以用于杂交子鉴定的RAPD和ISSR引物,并成功鉴定了其中7个杂交子菌株。为灰树花工厂化栽培专用菌株的生长条件控制、杂交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权新华武鑫温蝶温志强
关键词:灰树花分子鉴定
无柄灵芝品种特性研究
利用前期从灵芝产地分离鉴定得到的三个无柄灵芝菌株(Ganoderma resmaceu),通过子实体与担孢子两方面比较了无柄灵芝与赤芝之间的异同点.测定了三个无柄灵芝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结果表明无柄灵芝菌丝最适...
柯斌榕李晔吴小平卢政辉金珊珊
关键词:适宜温度多糖含量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Z21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芽孢杆菌Z21发酵液对黑曲霉、康氏木霉等真菌有拮抗性,探究Z21菌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及抑菌活性分析,可为开发天然防腐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牛津杯法,以康氏木霉为指示菌,优化Z21菌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探讨不同温度、紫外线、pH、作用时间、酶和金属离子对Z21菌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测定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的粗提物MIC及对康氏木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当发酵条件为500 mL锥形瓶装液体培养基150 mL、接种量3%、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30℃、转速140 r·min^(-1)时,150μL无菌发酵液对康氏木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2%左右,粗提物的MIC为25 mg·mL^(-1)。在紫外光波长为260 nm和280 nm时,经25 mg·mL^(-1)的粗取物处理后的康氏木霉菌液紫外吸光值升高,说明菌丝的核酸和蛋白质有泄露。Z21菌发酵液耐热,耐酸、碱,对紫外线、许多酶和金属离子不敏感。扫描电镜观察显示:Z21菌处理后的康氏木霉菌丝比较纤细,不分化孢子梗。【结论】Z21菌发酵液对康氏木霉的生长和繁殖均受到抑制,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良好。
江丹霞武少兰杨国辉詹艺舒罗小芳周天峰刘培培杨成龙江玉姬
关键词:拮抗细菌发酵条件优化稳定性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