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方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作品数:63 被引量:258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洪敏陈虎宋海星岳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电子学研究所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基因
  • 17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基因芯片
  • 8篇K562细胞
  • 7篇寡核苷酸
  • 7篇核苷酸
  • 7篇病毒
  • 5篇限制性显示技...
  • 5篇基因表达
  • 4篇血管
  • 4篇探针
  • 4篇瘢痕
  • 4篇酶链反应
  • 4篇聚合酶
  • 4篇聚合酶链反应
  • 4篇合酶
  • 4篇SIRNA
  • 4篇测序
  • 3篇蛋白质

机构

  • 6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4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华南基因组研...
  • 3篇伦敦大学
  • 2篇江苏财经职业...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武警广东总队...

作者

  • 41篇马文丽
  • 38篇郑文岭
  • 20篇宋艳斌
  • 17篇张宝
  • 11篇李凌
  • 9篇毛向明
  • 9篇石嵘
  • 7篇姜立
  • 6篇吴清华
  • 5篇张宏斌
  • 5篇冯春琼
  • 4篇徐钤
  • 4篇姚文娟
  • 4篇胡振富
  • 4篇危敏
  • 4篇张海燕
  • 3篇李薇
  • 3篇燕翔
  • 3篇朴英杰
  • 3篇徐秋林

传媒

  • 9篇第一军医大学...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东医学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癌症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4篇2006
  • 30篇2005
  • 1篇200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PRS远程医疗系统的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8
2010年
远程医疗是基于生物医疗、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等多学科,将无线数据传输、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密切结合的高新技术。介绍远程医疗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设计基于ARM芯片S3C2410和MC55无线模块的远程医疗系统的移动终端,该终端以ARM芯片为控制器,以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无线网络和Internet网络为通道,实现远程生理数据的传输。该终端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移动终端通信可靠、实时性好。
刘军马文丽姚文娟郑文岭
关键词:远程医疗GPRSS3C2410MC55WINCE.NET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建立人脂肪细胞分化的绿色荧光蛋白活体检测动态模型,为进一步进行脂肪细胞分化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法从培养的人前脂肪细胞总DNA中扩增出过氧化物体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启动子,将该启动子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1后转染3T3成纤维细胞及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在胰岛素、地塞米松及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诱导下,人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而3T3细胞则不能诱导为脂肪细胞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论脂肪组织特异表达的PPARγ2基因启动子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构成的重组基因转化人前脂肪细胞后,能够用来动态活体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状态。这一模型的建立为脂肪细胞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更加方便的检测途径。
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吴清华郑文岭
关键词:脂肪细胞分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K562细胞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2005年
背景与目的:消减杂交技术是一种寻找和克隆差异基因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快速、高质量构建消减cDNA文库,筛选K562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用限制性显示(restriction display,RD)技术制备的K562细胞cDNA片段作为消减对象,以正常人淋巴细胞的Sau3AⅠ酶解cDNA片段对其进行消减。经过消减后的RD片段被分组扩增出来,并克隆于T载体中,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构建的K562细胞消减cDNA文库,包含360个阳性克隆,插入片断大小范围在200~800bp之间,选取50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为来源于42个已知基因。结论:利用自行建立的消减杂交法,成功构建了特异性K562细胞消减cDNA文库,文库质量可靠,可用于进一步筛选及克隆K562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
宋艳斌马文丽冯春琼石嵘毛向明张宝郑文岭
关键词:K562细胞消减杂交CDNA文库
Dystrophin基因3~5号外显子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3-5号外显子缺失后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分析,探讨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发生机制。方法先以外显子PCR反应检测证实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5号外显子缺失,然后在2、5号内含子上用PCR步移方法寻找断裂位点,最后用靠近断裂位点处设计的引物,以PCR法直接扩增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连接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和正常内含子序列作对比分析。结果获得2113bpPCR产物,本例基因缺失片段长约49000bp。5'端断裂点位于2号内含子短散在元件Alu序列内,3'端断裂点在单一序列,附近有TTTAAA序列。断裂点附近有较强的拓扑异构酶Ⅱ酶切位点。连接片段插入了26bp序列并在断裂点周围形成3个13bp的短序列重复(GGCTTATATTTAA)连接断裂点两端。结论推测重复序列、断裂点附近较强的拓扑异构酶Ⅱ酶切位点关联易引起基因的断裂重组,加上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等综合因素可能是导致基因缺失的重要原因。
钟敏潘速跃陆兵勋姜立李伟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缺失
感染组学在探索新的抗微生物药物中的应用
2005年
在现代医学界,研制新的抗感染药物是一个急迫的任务。由于生物基因组测序的成功,以及各种高通量技术和计算机工具的发展,可以对微生物病原体及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合性的总体研究,这就构成了感染组学的研究内容。感染组的特征反映出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探索新的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着重阐述了感染组学及其在探索抗微生物药物中的应用。
黄胜和徐钤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物病原体宿主高通量技术生物基因
消减杂交技术结合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K562细胞特异基因探针
2005年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制备基因芯片探针的方法.以K 562细胞和正常人淋巴细胞作为消减对象,利用自行建立的消减方法进行消减杂交,结合限制性显示技术,分组扩增差异cD N A,回收K 562细胞特异基因片段,制作基因芯片探针.结果显示,分离到400个K 562特异的基因,片段大小均一,适于制作cD N A芯片.消减杂交技术结合限制性显示技术制备基因芯片探针,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特点,降低了芯片制作成本,可加速芯片的推广应用.
宋艳斌马文丽冯春琼石嵘毛向明张宝郑文岭
关键词:K562细胞消减杂交限制性显示技术基因探针
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将外源基因通过重组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表达,以研究其功能。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4-12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的相关文献,检索词“foreign recombined gene,subcellure location”等分别进行检索提炼,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 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500余篇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外源基因重组策略。②与表达产物定位检测方法相关。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综述、Meta分析类文章。未排除文章中资料是否应用了随机、对照和盲法。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0余篇关于外源基因重组表达后定位相关的文章。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内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对符合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析。 资料综合:外源重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如报告基因,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技术等,且大规模的外源重组基因亚细胞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因为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与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定位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研究其在宿主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对研究外源重组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或未知新基因的功能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胡莲美朴英杰郑文岭
关键词: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芯片寡核苷酸探针的研究
2006年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利用Arraydesigner2·0和BLAST等生物学软件对10种型别的人乳头瘤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设计高特异性、熔解温度(Tm)和GC含量相近的60merHPV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用于HPV检测芯片的制备,并对其中四型最常见HPV病毒(HPV6,11,16,18探针的有效性进行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设计所得的探针型特异性好,可以应用于HPV的检测与分型。
危敏马文丽李凌张宝郑文岭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寡核苷酸芯片
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克隆中国人的肥胖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瘦素蛋白。方法用RT-PCR从培养的中国人脂肪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出肥胖基因,与TA载体连接后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将该基因定向克隆至高效表达质粒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克隆出中国人肥胖基因,其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一致,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0-OB,并成功地实现了人肥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人肥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脂肪代谢与脂肪细胞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宋艳斌郑文岭
关键词:肥胖症肥胖基因反转录PCR基因表达
病理性瘢痕中IGF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印迹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组织中IGF2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IGF2基因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分别为正常皮肤组织的5.67倍和27.87倍,与正常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印迹基因IGF2在病理性瘢痕中的异常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特别是在瘢痕疙瘩中的超量表达,可能与其细胞分裂增殖及类似于良性肿瘤的特性密切相关。
胡振富李薇宋艳斌李晓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瘢痕基因芯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