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

作品数:13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揭建旺陈晓瑜胡国华李艳芳杨春玲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大学生
  • 3篇自杀
  • 2篇自杀意念
  • 2篇家庭
  • 2篇健康
  • 2篇焦虑
  • 1篇大学生考试
  • 1篇大学生考试焦...
  • 1篇大学生自杀
  • 1篇大学生自杀意...
  • 1篇胆管
  • 1篇胆管肿瘤
  • 1篇蛋白
  • 1篇丁酯
  • 1篇学法
  • 1篇学生考试
  • 1篇医学本科
  • 1篇医学本科生
  • 1篇医学生
  • 1篇饮用

机构

  • 1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增城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刘茂玲
  • 7篇邹宇华
  • 5篇张瑛
  • 4篇靳娟
  • 3篇方小衡
  • 2篇张东枚
  • 2篇秦鹏哲
  • 2篇董泾青
  • 2篇张岩波
  • 2篇赵丽
  • 2篇杜琳
  • 2篇邹宗峰
  • 2篇郜艳晖
  • 1篇杨春玲
  • 1篇陈妙
  • 1篇余日安
  • 1篇陈晓燕
  • 1篇揭建旺
  • 1篇夏云
  • 1篇邹声泉

传媒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潜在类别模型在健康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模型在广州市社区居民健康行为模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吃早餐、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健康体检和不吸烟等5种健康行为的人群行为模式,根据健康行为模式对人群聚类后,进一步比较不同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健康知识得分。结果识别出健康行为模式(69.60%)和次健康行为模式(30.40%)两类人群。和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相比,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中低年龄者较多、男性、单身比例较高、初中文化程度、工人农民和个体户等职业人群比例较多,行政技术人员和离退休人员较少。除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得分外,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的其余各类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次健康行为模式人群。结论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人群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揭示健康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赵丽张瑛靳娟杜琳秦鹏哲张岩波郜艳晖
关键词: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5例;对照为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人群,共214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OR=6.507,95%CI:3.788 ̄11.178)、高血脂(TG:OR=2.625,95%CI:1.295 ̄5.323;LDL-C:OR=6.337,95%CI:3.379 ̄11.884)、工作压力(OR=1.901,95%CI:1.263 ̄2.863)、高血压(SBP:OR=1.055,95%CI:1.022 ̄1.089)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24,95%CI:0.599 ̄0.875)、运动锻炼(OR=0.499,95%CI:0.268 ̄0.930)是保护因素。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之间广泛存在一阶或二阶交互作用,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和运动锻炼三者分别与多个危险因素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刘茂玲吕郁豪邹宇华方小衡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预防医学本科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预防医学本科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评价及建议,对广东药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4届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对所有课程的评价中除形势与政策教育Ⅵ的重要性为2.94分,其余课程重要性及满意度均高于3分;专业主干课程与临床课程的总体评价高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实习与课程实践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因此当前应适应专业发展及学生的要求,积极探讨从内容到形式的教学改革。
靳娟陈妙莫嘉裕刘茂玲余日安
关键词:课程设置本科教育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分析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找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从而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80人。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80名大学生中有101人出现自杀意念,其发生率为21.5%,其中有15.8%的人有详细的计划和自杀方法。多因素分析揭示,与自杀意念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385)、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亲属在过去是否有人自杀死亡(OR=3.675)及认识的朋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3.033);与自杀行为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176)、认识的朋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5.490)、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情况(OR=2.114)等。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刘茂玲贺年玉邹宇华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家庭因素
广州市饮用水中双酚A及邻苯二甲酸酯的调查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饮用水中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污染现状。方法于2014年的枯水期(1—2月)、春季平水期(3—4月)、丰水期(5—8月)和秋季平水期(9—10月),采集广州市现有7家市政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及管网末梢水各28份,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进行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的测定。结果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全部水样的DBP含量超标,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全部水样的BPA和DEP含量达标,水源水中BPA和DEP均有检出;水源水丰水期BPA含量低于枯水期(P<0.05)和秋季平水期(P<0.01),水源水丰水期DEP含量低于秋季平水期(P<0.01);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BPA含量均低于水源水(P<0.01),管网末梢水中DEP含量高于水源水(P<0.05),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DBP含量均高于水源水(P<0.01)。结论广州市饮用水中DBP的含量较高,应结合不同水处理工艺采取控制措施。
周自严黄仁德钟嶷张瑛
关键词:饮用水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08名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意念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t检验和直线相关进行分析。结果18.8%的学生有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学生;男女分布、年级差异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无显著性;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r=-0.53,P〈0.01)、情感表达(r=-0.42,P〈0.01)、知识性(r=-0.48,P〈0.01)、娱乐性(r=-0.33,P〈0.01)和组织性(r=-0.50,P〈0.01)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r=0.57,P〈0.01)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加强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
刘茂玲陈晓燕邹宇华方小衡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家庭环境
大学生死亡、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索大学生对死亡、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杀态度问卷和死亡态度问卷调查广州某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480人,对研究因素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体被试大学生自杀态度的总均分为(3.44±0.56)分,其均值在2.5-3.5分之间,说明大学生对自杀总体上保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从大学生死亡态度的整体情况看,总得分为12-14分的人数最多,占40.62%,说明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总体上表现为企图以嬉闹玩笑来隐藏内心的情绪,在讨论与死亡有关的主题时,表现得不自在,部分大学生对死亡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对安乐死的态度(OR=0.779)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死亡态度(OR=1.143)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刘茂玲李艳芳邹宇华方小衡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
医学生“倡导行动四步走”控烟效果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评价"倡导行动四步走"在医学院校的控烟效果,探索行之有效的控烟模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广东某医药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学生394名进行"倡导行动四步走"干预活动(倡议-建立联盟-宣传、动员-行动),对干预前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晓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干预措施实施后,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对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及其引起的主要疾病的认识也大幅度提高。在假设现在不吸烟和吸烟的情况下,有12.2%的医学生选择将来会吸烟或者也许会吸,15.2%的医学生选择不会戒烟或者也许会戒烟。结论"倡导行动四步走"方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控烟对策,可以提高医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水平和控烟意识。
陈晓瑜邹宇华刘茂玲马起山陈斌
关键词:吸烟干预性研究
某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医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4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高水平考试焦虑的学生占4.96%;考试焦虑存在年级、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水平;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反复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邹宗峰邹宇华张瑛胡国华张东枚
关键词:教育考核焦虑
广州市居民健康行为模式的潜在类别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已证实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人群的健康行为特点,对不同行为模式的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慢性病的管理、高危人群的识别以及干预措施效应最大化。本研究运用潜在类别分析技术研究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模式,分析不同行为模式人群的特征,揭示健康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和内容,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赵丽张瑛靳娟杜琳秦鹏哲张岩波郜艳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