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作品数:169 被引量:563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武毛牧然陈玉海李纪宁刘晓宇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自然科学总论
  • 39篇经济管理
  • 28篇文化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11篇哲学宗教
  • 9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文化
  • 10篇教育
  • 9篇企业
  • 8篇知识
  • 7篇STS
  • 6篇哲学
  • 6篇社会
  • 6篇伦理
  • 5篇道德
  • 5篇自主创新
  • 5篇进路
  • 5篇技术创新
  • 5篇STS研究
  • 5篇产权
  • 4篇意蕴
  • 4篇知识产权
  • 4篇职业教育
  • 4篇视阈
  • 4篇人工自然
  • 4篇消解

机构

  • 162篇东北大学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2篇辽宁省委党校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辽宁省交通高...
  • 1篇辽东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科技部
  • 1篇辽宁省人民政...

作者

  • 31篇陈凡
  • 22篇郑文范
  • 15篇秦书生
  • 11篇罗玲玲
  • 11篇毛牧然
  • 7篇邢怀滨
  • 7篇李兆友
  • 6篇陈玉林
  • 5篇刘晓宇
  • 5篇郭嘉
  • 5篇顾海波
  • 5篇陈红兵
  • 4篇丁海斌
  • 4篇李泽清
  • 4篇于洪波
  • 3篇卢锡超
  • 3篇赵进华
  • 3篇潘澍
  • 3篇陈玉海
  • 3篇王义

传媒

  • 35篇东北大学学报...
  • 9篇科技进步与对...
  • 9篇自然辩证法研...
  • 7篇科技管理研究
  • 4篇科学管理研究
  • 4篇科学技术与辩...
  • 4篇科学技术哲学...
  • 3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科学学与科学...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科技与管理
  • 2篇技术经济与管...
  • 2篇理论界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科技与经济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系统科学学报
  • 2篇第六届东亚科...
  • 2篇中国自然辩证...
  • 1篇哲学动态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17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23篇2008
  • 56篇2007
  • 18篇2006
  • 2篇2005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工程伦理学产生于美国有其深厚的渊源:专家治国思想、职业伦理传统和西方核心价值观念是美国工程伦理学形成的思想文化根源;政府与企业支持、工程协会的自觉发展与大学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完善是该学科得以建立的社会背景支持;公众对科学技术全面认识水平的提高是该学科持续发展的认识基础保证。当代世界不同文化和社会中所共同面对的技术和工程问题,使美国工程伦理学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的理解和沟通成为可能。
唐丽陈凡
关键词:工程伦理学职业伦理
技术创新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化及其公共政策
创新是我国传统农业焕发蓬勃生机的动力引擎.传统家庭作业方式的重组、高新技术对现有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新技术的产业化,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化的三种基本方式,但其实质都是农业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其中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
陈多闻陈凡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不确定性
日本STS研究的文化审视
2008年
对日本而言,STS是外生型学科。早在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社会中就已经存在着与STS研究相关的文化因素,为STS研究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历史文化视角探析STS研究在日本传播的文化背景,不难看出:日本历史上注重吸收外来科技的文化传统成为STS研究传播的文化基础,而20世纪初对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为STS研究的传播作了理论准备;二战后,理科教育重心的调整由偏重"技术"教育向重视"科学"教育的转变则是STS研究传播的内在驱动力。同时,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举国上下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从现实角度对STS研究的传播提出了要求。
王秋菊殷国梁
关键词:文化
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被引量:9
2008年
探讨现代技术异化的根源,不能只从技术层面去寻找。技术是人类生存实践的产物,技术形态和应用后果都是社会建构的,技术异化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应用技术的主导模式。通过对劳动异化和技术异化的分析,认为技术异化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机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前提的,根本的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异化了。因而,技术作为资本增值的内在手段,与劳动和自然对立,技术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表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丽包国光
关键词:技术异化劳动异化资本
论抑制科技发展负效应的若干关系
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两面性,利弊并存,福祸相依.当人们充分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益处时,也注意到其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危害.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如何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所有人都应关注,而科技机构、科技人员更应主动负起责任.当前应处...
赵兴宏
绿色文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被引量:11
2006年
从分析绿色文化内涵入手,探讨绿色文化对绿色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现绿色技术创新,需要绿色文化的引导和支持。不良文化观念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文化是绿色技术创新的思想基础。中国要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就必须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弘扬绿色文化。
秦书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文化
基于环保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解读被引量:4
2012年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基于此,从环保角度出发,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挖掘其内在的、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将其作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基础和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论,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包含的自然观内涵,对新时期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刘晓宇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生态危机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深化:切身化被引量:5
2007年
从技术文化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立场与他在技术哲学研究方面采用的解释学方法论的矛盾的解析,讨论了技术文化批判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当下技术的文化研究在经验方法上的不彻底性,从而阐明了技术文化研究走向"切身化"经验方法的必要性;讨论了对技术展开"切身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此作为深化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途径。
陈玉林
关键词:技术哲学文化批判
辽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被引量:5
2007年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提高环境质量,这就要求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路。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在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环境。
秦书生黄威威付微
关键词:辽宁老工业基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传统技术时代,人类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方法的影响,只顾向大自然索取,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必然要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复杂性视野中的绿色技术,在探求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环境以生态因素纳入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复杂巨系统中,注重资源的养护与再生,探求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秦书生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