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地下空间与工程设计研究院
- 作品数:127 被引量:593H指数:13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上海地区静钻根植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
- 静钻根植桩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桩基,具有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等优势,可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工程中。基于现场抗压和抗拔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测试,分析了上海地区静钻根植桩的竖向承载变形特性以及桩身轴力和侧摩阻力分布。研究结...
- 王卫东凌造吴江斌袁聚云
- 关键词:静载试验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超深大基坑工程变形性状实测分析被引量:27
- 2020年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设置5层地下室,基坑总面积为48860m2,周长约为950m,基坑普遍区域挖深为26.5m,以此超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软土层中顺逆作分区交叉实施的基坑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顺作区和逆作区外围地下连续墙各测点的侧向位移规律相似,最终变形形态为“纺锤形”,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逆作区受顺作区开挖卸荷及时间效应的影响,侧向位移增量较大,逆作区开挖对已完成地下结构施工的顺作区影响有限,中隔墙在逆作区开挖期间墙体产生侧向位移回复趋势;顺、逆作区墙后地表沉降分布形态相似,均呈现凹槽形,且无量纲化的地表沉降曲线均位于上海地区地表沉降统计的包络线范围内;在顺作施工而逆作区处于暂停状态期间,逆作区地表沉降发展显著。
- 王卫东徐中华宗露丹陈永才
- 关键词:基坑工程顺作法逆作法地表沉降
- 软土地层45m级超深基坑工程实测变形性状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挖深45m级超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其实测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大,且变形空间效应显著;由于开挖深度大,地下连续墙的绝对侧向变形量也较大,但最大侧向位移平均值与开挖深度的比值仅为0.43%,与上海软土地区挖深小于30m的基坑变形统计平均值接近;地下连续墙及立柱受开挖卸荷影响,竖向位移表现为隆起,且在底板浇筑工况下隆起值趋于稳定,立柱的最大回弹达65mm;各道支撑轴力增量基本发生在紧邻下方土体开挖工况,且最大轴力值基本发生在第六、七、八道支撑中;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呈“凹槽形”,随施工阶段的推移地表沉降逐步增加,且发生最大沉降的位置随之逐步向坑外发展,而无量纲化地表沉降仍处于上海软土地区统计的沉降包络线范围之内;此外,基坑周边管线、磁悬浮的变形均较小,表明基坑工程的安全可控。
- 徐中华王卫东宗露丹朱殷航翁其平张佶
- 关键词:超深基坑软土变形性状地表沉降
- 预应力鱼腹式基坑钢支撑体系超长对撑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预应力鱼腹式钢支撑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支撑形式,不仅可以形成支撑之间的巨大空间,改善施工条件,大大提高挖土效率,减少支撑结构的安装和拆除工期,而且可以通过预应力有效控制基坑变形。预应力鱼腹式钢支撑体系对撑在设计时需满足四个方面要求:强度要求、单肢稳定性、平面外稳定性要求和平面内稳定性要求。其中,关于强度、单肢稳定性、平面外稳定性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均有明确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关于平面内稳定性,现行规范对于考虑侧向弹性约束的组合构件的计算长度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三维数值分析对预应力鱼腹式钢支撑体系中长对撑平面内稳定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并提出能够应用于工程的计算方法。
- 苏银君
- 关键词:稳定性
- 上海典型黏土小应变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在小应变水平下土体的刚度特性明显不同于常规试验得到的土体刚度,正确评价土体的小应变特性对于基坑、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变形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装有霍尔效应局部应变传感器的三轴试验和配有弯曲元的共振柱试验,研究上海典型天然黏性土的小应变特性。研究表明,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土体剪切模量增大;第(2)^(5)层的小应变刚度衰减规律基本一致,第(6)层土因其明显的超固结特性,其刚度衰减速率明显大于其他土层;共振柱试验给出了各层土样的初始剪切模量以及归一化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的关系;三轴和共振柱试验均揭示了上海典型黏性土的剪切模量在小应变范围内随剪应变增加呈非线性衰减的规律。
- 张娇王卫东徐中华李青
- 关键词:刚度衰减非线性
- 地下空间开发对其三面围合历保建筑影响实测分析
- 2024年
-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开挖前的历史保护建筑基础加固、基坑围护体施工、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工程桩施工等工程活动引起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沉降约占其总沉降的一半左右;历史保护建筑沉降内侧大而外侧小,中部大而角部小,各测点的沉降同其与基坑的距离大致线性相关;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变形的空间效应会对紧邻的建筑变形产生显著影响,地下连续墙侧移大的区域引起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也越大;基坑开挖引起了建筑物一定程度的倾斜回复,其最大差异沉降为1/468,最大倾斜变化量仅0.32‰,原有裂缝未进一步发展,说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保障了建筑物安全。
- 徐中华顾正瑞王卫东胡耘
-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深基坑历史保护建筑沉降
- 深大基坑有限跨结构抗侧力的计算分析
- 2024年
- 中大型基坑工程在应用中心岛方案并施工有限跨结构的过程中会因深大基坑分区开挖工况所限,支撑体系产生不平衡土压力,并以水平侧力的形式通过支撑传递到坑内。对此设计了将水平侧力施加到地下室已建结构体系上,由地下结构的梁板柱和工程桩共同承担的方案。此情况下在近受力端的结构构件将表现出较大的内力和结构变形。因而在水平侧力较大的条件下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加强措施提高受力端结构刚度,并将整体受力变形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分析对有限跨结构在深大基坑中的抗水平侧力进行了模拟和讨论,并比选了几种结构加强方案。结果表明,该体系在受力端设计斜撑压杆加强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水平侧力能力。
- 范冠博周鼎常林越
- 关键词:深大基坑
- 沿江超深超大基坑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被引量:2
- 2018年
- 武汉绿地中心号称"中南第一楼",项目西侧紧邻长江,地下设置5~6层地下室,开挖深度27~34 m,是湖北省迄今为止最深的大规模基坑工程。在基坑工程建设中,采用"分区顺作+中间设缓冲区后作"的总体施工方案,并结合超深嵌岩地下连续墙、圆环支撑体系和旋转式下坑栈桥的设计,解决了沿江超深超大基坑工程的降隔水难题及汛期施工安全问题,提高了施工工效,圆满实现了预定的工期目标。
- 翁其平
- 关键词:深基坑
- 某邻江深大基坑工程关键问题及设计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以上海某邻近深大基坑工程为背景,针对基坑工程所面临的邻江环境的保护、地下水的控制、不良地质的处理以及相邻基坑交叉施工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及设计对策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区实施来减小基坑开挖对防汛墙等邻江保护设施的影响;开展现场抽水试验来查明复杂地层间的地下水连通情况,并结合试验数据预测基坑降水的环境影响,对地下水进行合理控制;采用土体加固措施应对不良地质条件对变形控制和围护体施工的不利影响;利用三圆环结合对撑的布设形式为主楼回筑施工创造条件;通过相邻基坑间工况的协调、支护结构的加强,以及相邻区域满堂裙边加固,来减小相邻基坑间交叉施工的影响。实践成果表明,项目中所采取的诸多设计对策是合理、有效的,基坑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均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为类似深基坑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 邸国恩
- 关键词:深大基坑环境保护地下水控制
- 开闭口静压管桩贯入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试验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更好地研究静压管桩贯入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采用安装在桩身表面的不同位置处的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传感器对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进行了监测,研究了黏性土体中开闭口静压桩径向土压力以及不同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与桩侧上覆土重比值(Δσ/σ;)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开口桩M1和闭口桩M2的桩土界面土压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是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的趋势,沉桩结束时离桩端不同距离的传感器测得的土压力最大值介于4.54~20.03 kPa.同一深度处的径向土压力均呈递减趋势,出现“侧压力退化”现象,退化幅度介于15.2%~71.4%.Δσ/σ;沿桩身向下逐渐增大,试桩M1,M2的最大值分别为1.28,1.31.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大直径海洋钢管桩径向土压力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永洪徐泽强张明义张明义张腾银吉超魏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