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

作品数:50 被引量:122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晓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哲学宗教
  • 8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哲学
  • 5篇儒家
  • 3篇大一统
  • 3篇真理
  • 3篇知识
  • 3篇知识论
  • 3篇物理主义
  • 3篇经学
  • 2篇道家
  • 2篇笛卡尔
  • 2篇心灵哲学
  • 2篇形而上学
  • 2篇宇宙
  • 2篇宇宙论
  • 2篇真理观
  • 2篇儒学
  • 2篇身体
  • 2篇生命
  • 2篇生生
  • 2篇主义

机构

  • 5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4篇余治平
  • 5篇陈勇
  • 4篇王晓阳
  • 4篇王平
  • 4篇邓刚
  • 3篇姜丹丹
  • 1篇林泉
  • 1篇陈嘉明
  • 1篇孙守敏
  • 1篇方卫

传媒

  • 6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周易研究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辽东学院学报...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毛泽东邓小平...
  • 1篇学术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测错误最小化与幻觉——论预测加工理论对幻觉问题的解决
2024年
幻觉经验具有与真实知觉经验相似的体验特征,却没有像真实知觉那样正确呈现外部对象,因此对我们理解知觉造成了挑战。然而,无论是析取论对真实知觉和幻觉的二分,还是同类假说对两者做同一类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近些年兴起的预测加工理论不但可以解释幻觉为何以及如何产生,还可以解释具有与真实知觉相似体验的幻觉为何会错误表征。预测加工理论认为,不论是真实知觉,还是幻觉,都是大脑的预测,只不过真实知觉是受控的预测,而幻觉是失控的预测。真实知觉之所以正确表征了知觉对象在于其正确最小化了预测错误,幻觉之所以表征了不存在的知觉对象在于其预测精度失调,从而选定了错误的假设来最小化预测错误。
孙玉婷周理乾
关键词:幻觉
“天下一致”的理想与追求——作为董仲舒“大一统”学说的精神基础被引量:5
2020年
“九州攸同”、“四海会同”的追求在中国由来已久。“大一统”观念是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种普遍文化认同。孟子“定于一”则以仁心道义而规约“大一统”,并不是单纯为了一统而一统,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天下万物生来便可感应,屈伸相随,互入互通,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私心杂念的掺和与打扰,因而对彼此都有利,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沿着不同的路径而达到共同的目标,最终归宿都一致。司马谈“天下一致”多少已经蕴含了官方整肃百家的征兆和进行文化大一统的苗头,是意识形态领域实施管控的前奏。
余治平
关键词:大一统易传
从绵延到延异:德里达对柏格森的批判性推进被引量:2
2015年
德里达在他的作品中很少提到柏格森,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在《书写与差异》的首篇文章"力量与意义"之中,德里达借助柏格森的绵延概念,指出结构主义关注形式而忽视了力量,忽视了绵延。通过对延异和绵延两个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德里达和柏格森有着十分接近的理论立场。德里达通过对柏格森哲学的解读和批判,尤其是对虚存概念的发展,体现了延异概念对于绵延概念的批判性推进。
邓刚
关键词:绵延延异德里达柏格森
论笛卡尔真理观的三个方面被引量:1
2016年
笛卡尔的判断与真理理论不仅在哲学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的认识论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突破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符合论真理观,在他看来真理不仅意味着思想与世界之间的符合,还意味着判断行为的正确性以及观念自身的明见性。从他的真理理论出发,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普遍怀疑方法论与形而上学。
陈勇
关键词:笛卡尔真理
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被引量:33
2015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研究似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批评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本文亦是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批判性分析,针对的是一个关系到人工智能研究基础的问题,即"人工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我将尝试构造一个基于集体人格同一性(collective personal identity)的新论证,从而表明:首先,该问题原则上无法仅在经验科学的框架中获得有效解决;其次,该问题其实是一个没有认知意义的问题;最后,如果该问题没有认知意义,那么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即"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恐怕也无法实现。
王晓阳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形而上学
宋明儒家对仁的本体化提升——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王阳明为例
2018年
宋明新儒论仁大多扬弃了仁在孔、董儒所具有的直观感性与心理学内容,侧重于仁之为道的方面,以性释仁,重视并褒扬性体道本,直接排斥仁之中所包含的情的成分。周敦颐以"生"对仁做出了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诠释。以公以理释仁、以道解仁、合仁与道为一,则是二程仁学思想的重要特点。朱熹仁的含义主要集中在"天地生物之心"与"理"两个方面。其天理消融在人伦生活的道德法则与伦理规范中,体用相即。阳明学之仁的最基本内涵是"生生不息之理",仁是万物的自性,万物在发生、存在之初即已被赋予了良知。而求仁、求良知的工夫不过是尽一己之性,穷尽了仁之理,也即获得了仁之性,也就达到了万物之性、万物之理。
余治平
关键词:儒家本体化
理解、理由与解释被引量:4
2019年
文章主要针对如下几个问题展开。首先,论述了认识与理解之间的差别在于,理解除了需要把握事物的规定性外,还需深入到它们的"理据或理由"的层面,甚至还包括把握它们的意义与价值等;理解是一种对对象的重新解释的活动。其次,论证了理解的基础并非是事实性的,它依据的是理由。理由虽与事实有关,但并不等于事实。事实是自在的、客观的,理由则既可是客观的,也可是主观的。把某种事实作为理由是经过主观的选择、解读、判断的结果。自然事实具有可重复性,理由则未必如此。可以有普遍的理由,但不存在普遍的事实。最后,探讨了理解与解释的关系。理解是通过解释而形成的。理解的解释总是在不同的理由中寻找最佳的理由,因此,它在方法上属于最佳解释的推论。
陈嘉明
关键词:知识知识论
“我思”与“我在”何者优先?——对笛卡尔哲学第一原则的再认识被引量:4
2016年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的"第二沉思"中论证了"我存在"这个命题是必然为真的,这个论证在研究文献中被称为"我思论证"或"我在论证"。与传统的解释进路不同,本文将从默会知识与显明知识的角度把这个论证重构为"我在论证"。此外,"我在"与"我思"的关系也将得到重新的检视。
陈勇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默会知识
数学证明是客观的吗--对后期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观的澄清
2021年
关于数学证明和数学真理客观性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不仅导致了数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分,而且也直接导致了数学约定主义、直觉主义等学派的诞生。维特根斯坦对数学真理和数学证明的客观性都进行了否定,这也让大多数的理解者感到其观点过于极端而难以接受。但是,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否认数学证明和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其观点也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不应该以偏概全地把他看成是一位数学建构主义者或一位严格有限论者。
樊岳红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数学证明建构主义
金岳霖的“想象”论评析
2024年
在哲学史上,想象力与想象是一对相当重要的概念,它们甚至被看作是哲学思维的根本。金岳霖在其《知识论》中也对想象概念的对象、内容、类型和运用等进行了论究,提出了想象的基本作用在于“能够把两件事体中间的空隔填满起来”,从而得到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有价值的,值得加以延伸。不过,他的一些思想,诸如对于普遍命题是“无像可想”的,似有可商榷之处。此外,在想象的类型上,虽然他提出的“创作的想象”把握了想象的本质,但除了他的“静的想象”与“动的想象”、“创作的想象”与“非创作的想象”之外,还可有情态的想象、反事实的想象和思想实验的想象等类型。
陈嘉明
关键词:金岳霖想象力知识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