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营养研究室 作品数:19 被引量:99 H指数:6 相关作者: 路媛媛 卢燕飞 更多>> 相关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 被引量:9 2016年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作为膳食必需脂肪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现代人膳食n-3 PUFAs摄入处于相对或绝对缺乏状态。生命早期足量n-3 PUFAs的摄入,不仅对于保证胎儿及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还有助于预防儿童青少年期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哮喘及过敏性疾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人体利用前体亚麻酸(LNA)合成极长链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能力有限,必须摄取现成的EPA和DHA以满足机体的需求。对于孕妇以及婴幼儿来说,补充DHA和EPA的比例宜保持在5∶1以上。临床上,EPA和DHA已被用于上述这些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表现。 齐可民 樊超男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发育 儿童 儿科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体会 被引量:5 2016年 儿科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是创新型科研人才成长的基础,其质量与儿科学未来的发展及科研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而目前儿科学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儿科基础理论薄弱、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及科研实践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医院及导师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儿科学科研型研究生完成良好过渡并激励学生尽快且积极地投入科学研究中去。 李苹 齐可民关键词:儿科学 乙酸可通过增强脂肪酸β氧化治疗小鼠肥胖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乙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及脂肪酸β氧化的影响。方法:3~4w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以诱导肥胖,然后对肥胖小鼠实施乙酸治疗5w。喂养过程结束后,心脏采血,取结肠、肝脏和性腺周围脂肪。检测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和胰岛素浓度,同时检测结肠G蛋白偶联受体(GPR43、GPR41)、酪酪肽(PYY)、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以及肝脏和脂肪肉碱脂酰转移酶(cpt)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给予乙酸治疗5w后,体重显著性下降,但日均进食量和能量摄入却显著增加(P<0.05)。肥胖小鼠的血浆葡萄糖、TG和TCH较正常小鼠,均显著升高(P<0.05),给予乙酸治疗后,血浆TG和TC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小鼠相比,肥胖小鼠结肠中GPR43、GPR41、PYY和GLP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性升高(P<0.05),脂肪和肝脏中cpt1a、cpt1c、cpt2的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肥胖小鼠给予乙酸治疗后,结肠中上述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脂肪中cpt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乙酸对小鼠肥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特异性促进脂肪组织中脂肪酸β氧化。 范秀琴 路媛媛 樊超男 李苹 齐可民关键词:乙酸 肥胖 小鼠 学龄前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肠道菌群的改变及其与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肥胖的预防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于2014年在北京市2所幼儿园选取29例3~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及34例性别、年龄相近的正常儿童,采集清晨粪便并从中提取菌群DNA,然后针对16SrRNA的V4-V5区进行PCR扩增,采用二代测序Illumina MiSeq方法在门和属的水平上检测肠道菌群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与儿童BMI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肥胖儿童粪便中变形菌门水平(10.75%±2.00%)明显高于正常儿童(6.42%±1.10%)(P<0.05);厚壁菌门(62.41%±11.59%)、拟杆菌门(16.36%±3.04%)、放线菌门(9.28%±1.72%)及乳杆菌属(0.07%±0.01%)、拟杆菌属(3.81%±0.71%)、双歧杆菌属(8.25%±1.53%)及大肠志贺菌属(5.78%±1.07%)与正常儿童之间(62.90%±10.79%、19.19%±3.29%、9.69%±1.66%、0.08%±0.01%、2.73%±0.47%、8.09%±1.39%、3.94%±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变形菌门水平与儿童BM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009 5,P<0.05),而其他菌门和菌属与BMI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所研究的人群范围内,肠道变形菌门比例增加可能在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静 路媛媛 樊超男 丁绪 齐可民关键词:肥胖 肠道菌群 学龄前儿童 罕见病眼痉挛-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综合征合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中6种自身抗体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罕见病眼痉挛-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综合征(OMS)合并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血清中差异性自身抗体及OMS合并NB患儿术前、术后自身抗体浓度变化,有助于研究OMS疾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采集单纯NB患儿术前血清6例,OMS合并NB患儿术前、术后血清各4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普肯耶细胞抗体1型(PCA-1)、普肯耶细胞抗体2型(PCA-2)、抗坍塌反应调节蛋白5(CRMP5)抗体、抗神经元核抗体1型(ANNA-1)、抗神经元核抗体2型(ANNA-2)、抗神经元核抗体3型(ANNA-3)的浓度。结果与单纯NB患儿相比,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除ANNA-3无差异,其余5种自身抗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单纯NB患儿。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PCA-2、抗CRMP5抗体、ANNA-1、ANNA-2浓度与OMS症状评分呈正相关。与术前比较,术后7天OMS合并NB患儿血清中除ANNA-2浓度降低,其余5种自身抗体均无改变。结论在所研究人群范围内,OMS可以导致自身抗体PCA-1、PCA-2、抗CRMP5抗体、ANNA-1浓度增加,可能是OMS的发病机制之一。 丁绪 韩炜 杨维 秦红 王静 王焕民 王旭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自身抗体 孕期和哺乳期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子代小鼠成年脑神经发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营养状态对成年期脑神经元发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20只3-4 w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10只/组),分别给予n-3 PUFAs缺乏和n-3 PUFAs饲料喂养;12-14 w龄时与雄性小鼠合笼交配繁殖。仔鼠生后21 d断乳时,随机挑选20只n-3 PUFAs缺乏组仔鼠用n-3 PUFAs饲料喂养,挑选等量n-3 PUFAs饲料组仔鼠用n-3 PUFAs缺乏饲料喂养,剩余仔鼠用与母鼠相同饲料继续喂养,至仔鼠3月龄时结束实验。小鼠麻醉处死后取全脑组织,采用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脑脂肪酸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海马CA3区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alretinin,CR)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n-3 PUFAs缺乏饲料持续喂养的仔鼠相比,孕期和哺乳期n-3 PUFAs缺乏而断乳后给予n-3 PUFAs饲料喂养的仔鼠,成年后脑组织n-3 PUFAs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Bcl-2、Bax和CR的表达量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仍然低于n-3 PUFAs饲料持续喂养仔鼠的水平。孕期和哺乳期n-3 PUFAs饲料喂养而断乳后给予n-3 PUFAs缺乏饲料喂养的仔鼠,成年后脑组织n-3PUFAs含量较n-3 PUFAs饲料持续喂养的仔鼠明显降低(P<0.05);Bcl-2和CR的表达量高于n-3 PUFAs缺乏饲料持续喂养的仔鼠(P<0.05)。结论孕期和哺乳期保证适量n-3 PUFAs的摄入,有助于成年期脑神经元的发生,并减少神经元凋亡。 付慧聪 高亚兵 樊超男 颜克松 路媛媛 卢燕飞 彭瑞云 齐可民关键词: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生命早期 神经发生 凋亡 母爱剥夺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16年 母爱剥夺是生命早期的严重应激事件之一,最多见于留守儿童,对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身心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出现多种性格、心理、行为等问题,严重者发展为神经精神性疾病。母爱剥夺对心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涉及海马、脑皮质、小脑等多个脑区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以及神经内分泌反应失调等多个方面。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在目前尚无法更好地解决儿童留守问题的情况下,深入探讨其发生机制并从多条途径寻找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对于减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发生,保证其身心健康发育,将是关键之举。 卢燕飞 齐可民关键词:母爱剥夺 留守儿童 心理行为 营养干预 浅谈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实验课教学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6 2016年 实验课是医学科研型研究生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存在对实验课教学重视不足、实验课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重视实验课教学,增强学生自主性;增加先进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给学生全面的认识;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科研思维。 丁绪关键词:实验课 饲料中丙酸和丁酸对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短链脂肪酸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成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以及分别添加丙酸和丁酸的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喂养过程结束后,心脏采血,取性腺周围脂肪、肩胛骨下脂肪和肝脏。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浓度,观察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检测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二酯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肉碱脂酰转移酶(cpt)及解偶联蛋白1(ucp1)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饲料喂养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体重、血浆TG和TCH水平、肝脏脂肪聚集均显著增加(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则抑制了小鼠体重的增加和肝脏脂滴聚集,同时降低了血浆TG和TCH水平(P<0.05)。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与正常饲料组小鼠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tg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而dgat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提升了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gt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而抑制了dgat2的表达(P<0.05)。肩胛骨下脂肪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几乎未受到饲料丙酸和丁酸添加的影响(P>0.05)。结论丙酸和丁酸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和氧化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增加发挥抑制作用。 王源源 范秀琴 姚红阳 昌雪莲 樊超男 李苹 齐可民关键词:丙酸 丁酸 肥胖 小鼠 脂肪代谢 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对脊髓背角BDNF含量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对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SD大鼠12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后足切口组(Incision组)。后足切口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钙离子结合蛋白1的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DNF含量;测定两组痛阈。术前预先给予小胶质细胞抑制剂米诺环素,检测BDNF含量。结果:Incision组大鼠术后1、3 d钙离子结合蛋白1阳性染色增加。术后1 d、3 d、7 d、14 d脊髓背角BDNF含量上调,3 d到达顶峰,之后逐渐降至Sham组水平。术前预先给予米诺环素可缓解手术切口造成的BDNF上调。术后6 w、10 w热痛阈升高。结论:新生大鼠手术切口导致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多,BDNF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 丁绪 李松 蔡捷 邰隽 邢国刚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背角 新生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