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品数:22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刘东玲胡晓薇杨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小说
  • 4篇叙事
  • 3篇文化
  • 3篇剑侠小说
  • 3篇红楼
  • 3篇红楼梦
  • 3篇《红楼梦》
  • 2篇修辞
  • 2篇突显
  • 2篇文学
  • 2篇报纸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道教
  • 1篇道教文化
  • 1篇道院
  • 1篇邓一光
  • 1篇对比手法
  • 1篇修辞方式
  • 1篇修辞手法

机构

  • 22篇暨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罗立群
  • 3篇彭伟步
  • 2篇高胜林
  • 1篇郑林丽
  • 1篇张家文
  • 1篇胡晓薇
  • 1篇曾昭聪
  • 1篇董斌
  • 1篇刘东玲
  • 1篇杨雪梅

传媒

  • 2篇红楼梦学刊
  • 2篇文学遗产
  • 2篇东南亚纵横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修辞学习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文学与文化
  • 1篇俪人(教师)
  • 1篇闽商文化研究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西部文艺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暗时代的残暴王国——论《僧侣——罗曼史》中修道院的叙事意义
2012年
英国著名作家马修·G·刘易斯的成名作《僧侣——罗曼史》是英国18世纪末经典的哥特小说之一,它以16世纪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两个修道院为背景,通过对其与世隔绝的空间、摧残人性的禁欲主义、冷酷无情的修道院院长和残酷的惩罚手段等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中世纪晚期修道院的黑暗本质,愤怒地控诉了它对人性的戕害,揭示了天主教教会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体现出鲜明的反宗教倾向。
杨雪梅
幽默的界定及其学科归属问题被引量:9
2004年
幽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国人大多倾向于狭义幽默。但狭义幽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不利于学术研究 ,为此 ,本文提出了广义幽默说。在幽默的学科归属问题上 ,本文指出了幽默的美学属性及其不足之处 ,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幽默是修辞现象 。
高胜林
关键词:幽默审美意识修辞方式文化内涵
古代小说中剑侠形象的历史与文化探源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考证了"剑侠"一词的产生,讨论了剑侠与历史上刺客的关联,并从文化渊源上论述了佛教道教对剑侠小说产生的影响。"剑侠"一词首见于道教典籍,宋以后逐渐流行,明代始成为小说类型的称谓。文学中的剑侠形象与历史上的刺客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剑侠小说的发展受到佛道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密宗与道教内丹术。
罗立群
关键词:刺客密宗内丹
论泰国华文报纸副刊的变迁与困境被引量:2
2010年
泰国华文报副刊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华文报副刊呈现出衰败的迹象。本文通过论述副刊的历史、文学形态等,分析了副刊生存的困境,为读者认识世界华文热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关系提供另一个视角。
彭伟步
“凸显”“突显”“凸现”和“突现”被引量:1
2005年
郑林丽董斌
关键词:凸现突显词义
“这真是个说理地方!”——论《邪不压正》与土改后的乡村治理问题
2022年
赵树理的《邪不压正》(1948)虽然延续了1940年代土改叙事翻身、翻心和劳动改造的主题,但其文本层次明显更为复杂,小说发表后引起的一系列论争彰显出小说与土改现实之间的扭结关系。在赵树理的文学感知结构中,不是先有政治再有文学,而是借助“问题小说”这一形式创造了独特的“文学的政治”,《邪不压正》正是这方面的代表,它的叙述中心落在土改后的乡村治理危机以及如何重建乡村基层政权等层面,这些正构成1940年代解放区土改的难题所在。
林培源
关键词:土改小说乡村治理
中国西北的《诗经》”花儿与诗经-花儿与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
2014年
花儿它内容丰富,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大西北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状况.本文将通过对花儿与《诗经》作品中的部分女性生活状况、行为表现的研究对比,深入探究她们当时的精神世界.并在此基础上那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做一浅谈,以期能了解当时当地妇女们生活的真实面貌及其复杂精神世界.
海韵
关键词:花儿诗经女性
《日出》中的空间书写
2023年
曹禺的《日出》以旅馆、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主要场所,描绘了活动其间的各色人物,而透过旅馆的“窗户之眼”,所及之处更是给读者呈现了都市空间的横切面。作者借人物与空间形成的同构性关系展开了都市文明批判。而主人公陈白露幻想中的家空间与旅馆空间相映照的隐喻,反映了城、乡之间的价值、文化冲突。最后,作者将两大空间并置,展开阶级话语批判,揭露了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都市华丽外表下的“吃人”本质。
胡芮
关键词:《日出》陈白露
“物化于情”与“物化于道”——试论《红楼梦》与《庄子》的“情”观被引量:1
2009年
《红楼梦》中,贾宝玉所秉有的"物化于情"的哲学观与人生态度,实来源于《庄子》"物化于道"的思想,两者以共通的气化生命观为基础。《庄子》"道"、"气"的内涵为"虚"、"无",而贾宝玉的"情"则为"有"。"物化于情"和"物化于道"之间存在的袭承关系,使"情"在《红楼梦》中具有了本体的意义、地位,这无疑是小说思想史上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胡晓薇
从陈嘉庚与胡文虎的华文报纸论战看当时南洋华人的政治分裂
2010年
本文论述了陈嘉庚、胡文虎的生平及其对教育、慈善和抗日运动的贡献,深入阐述了两人借华文报纸展开政治论战导致华人分裂的事实。南洋华人的政治分裂造成了不同政治取向的华人的长时间对峙,对南洋华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认为,南洋华人发生政治分裂的原因,既有华人领袖的言论因素,也有华文报纸的言论影响,特别是陈、胡两人通过华文报纸展开论战,加深了具有不同政治取向的华人的矛盾,进一步造成华人社会的分裂。文章借此强调华文报纸保持客观、公正、中立的重要性。
彭伟步
关键词:华文报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