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作品数:694 被引量:1,252H指数:13
相关作者:赵杰杨瑾李振钢王永晨宋维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2篇期刊文章
  • 14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8篇理学
  • 1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86篇电子电信
  • 6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4篇文化科学
  • 5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9篇机械工程
  • 42篇医药卫生
  • 34篇电气工程
  • 29篇化学工程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3篇纳米
  • 66篇溅射
  • 62篇磁控
  • 62篇磁控溅射
  • 48篇教学
  • 39篇多层膜
  • 30篇光学
  • 28篇离子注入
  • 28篇纳米多层膜
  • 28篇光谱
  • 25篇离子束
  • 24篇陶瓷
  • 22篇介电
  • 21篇调制周期
  • 20篇纳米管
  • 19篇离子束辅助
  • 19篇离子束辅助沉...
  • 19篇化合物
  • 18篇碳纳米管
  • 18篇细胞

机构

  • 677篇天津师范大学
  • 78篇天津大学
  • 36篇海南大学
  • 28篇清华大学
  • 20篇天津理工学院
  • 17篇南开大学
  • 13篇河北工业大学
  • 12篇天津科技大学
  • 8篇鞍山师范学院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天津职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天津理工大学
  • 7篇天津市泌尿外...
  • 6篇天津农学院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天津工业大学

作者

  • 114篇李德军
  • 71篇邓湘云
  • 52篇赵杰
  • 49篇张宝菊
  • 39篇林凌
  • 39篇李刚
  • 37篇黄美东
  • 33篇郝延明
  • 32篇余大书
  • 28篇李建保
  • 27篇王明霞
  • 26篇杨瑾
  • 22篇曹猛
  • 20篇刘桐
  • 20篇刘瑞安
  • 19篇佟颖
  • 18篇王立群
  • 16篇张学华
  • 14篇赵梦鲤
  • 13篇刘谦祥

传媒

  • 132篇天津师范大学...
  • 41篇天津师大学报...
  • 30篇光谱学与光谱...
  • 21篇功能材料
  • 16篇真空科学与技...
  • 13篇物理学报
  • 9篇真空
  • 8篇二〇〇八全国...
  • 7篇电视技术
  • 7篇大学物理
  • 5篇教学仪器与实...
  • 5篇硅酸盐通报
  • 5篇原子与分子物...
  • 5篇发光学报
  • 5篇人工晶体学报
  • 5篇教学仪器与实...
  • 4篇光电子.激光
  • 4篇物理实验
  • 4篇天津理工学院...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45篇2013
  • 62篇2012
  • 81篇2011
  • 47篇2010
  • 46篇2009
  • 41篇2008
  • 64篇2007
  • 59篇2006
  • 26篇2005
  • 31篇2004
  • 30篇2003
  • 18篇2002
  • 25篇2001
  • 14篇2000
  • 14篇1999
  • 10篇1998
6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进大学基础课的研究性学习被引量:7
2004年
将研究性学习从专设的课程形态演变为一般的教学形态,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大学基础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依据基础课某些教学内容,开发出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主体性得到发展。探索如何在大学基础课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基础课教师的责任。
曾月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思考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结合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和成人学习的特点,提出要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成人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孙方晓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育技术
锆钛酸铅95/5薄膜的介电性能与弛豫特征
2012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锆钛酸铅95/5(PZT95/5)薄膜,通过分析介电温度谱、介电频谱研究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介电常数-温度曲线ε(T)的相变峰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得平坦.同时,介电常数倒数与温度曲线ε-1(T)在高频不符合居里外斯定律;采用普适弛豫定律公式,对不同温度下的介电频谱曲线ε(f)进行拟合,得到弥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在铁电-顺电转变以及反铁电-铁电转变这两个特征温度附近出现异常,结合材料反铁电-铁电-顺电相变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对此现象进行了讨论.
王英张超迟媛媛余大书
关键词:溶胶-凝胶介电谱
轻便全息照相实验
'全息照相实验'是近代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体现的是一种立体摄影和波前再现的新技术,能记录物体表面发出光波的全部信息.即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因此现在它已被许多高等、中等学校编排在普通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实验课程中.这里介...
叶学敏孙佩雄夏明荣
关键词:全息照相实验光学教学普通物理
文献传递
谱正Lévy过程首超时刻的平均值函数
2003年
谱正Lévy过程向上首次到达或超出某个水平x的时刻的的平均值可视为x的函数.本文对该类函数的整体存在性、连续性、可导性、有界性、渐进性进行了探讨.
左松茂张春生
关键词:整体存在性
光谱仪器信噪比与建模波长数对光谱分析精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研究光谱建模分析中光谱仪器噪声和参与建模的波长数两个因素与定量分析精度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信噪比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参与建模的波长数与分析精度的关系、不同信噪比波段中多波长参与建模对分析精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想样本建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光谱测量仪器的噪声水平直接影响建模分析误差,而使用多波长尤其是信噪比较好的波段的光谱参与线性建模,近似满足波长数每增加4倍,分析精度提高2倍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噪比的不足。研究为在光谱分析中充分利用和提高光谱仪器信噪比、合理选择参与建模波长数及波段,从而提高光谱定量分析精度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李刚赵喆王慧泉林凌吴晓荣张宝菊
关键词:信噪比偏最小二乘
高压对C掺杂碱土金属硫化物磁性的影响
2013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GGA),分别计算了在常压和高压下,C掺杂碱土金属硫化物X4CS3(X=Ca,Sr和Ba)的磁矩,体积和总能量随压强的变化情况以及Ca4CS3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压强的增大X4CS3的铁磁性减弱最终发生磁相变由铁磁态(FM)转变为非铁磁态(NM)。磁性相变主要原因是由于阴离子p态能带的增宽所导致的磁性坍缩。
李秀卢一林赵辉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掺杂铁磁性
磁控溅射Co/CoO薄膜的结构和磁性能研究
铁磁(FM)/反铁磁(AFM)体系在外加磁场中从高于反铁磁的奈尔温度冷却之后,铁磁层的磁滞回线将会沿着磁场反方向偏离原点,这个偏移量称为交换偏置场。该现象最先是由Meikleijohn和Bean于1956年在覆有CoO外...
高倩黄美东郝耀武刘平
文献传递
白光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被引量:2
2009年
回顾了本研究组自从2003年以来在白光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领域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使用白炽钨丝灯作光源,在自散焦光折变晶体中进行有关白光空间光孤子方面的系统研究,包括实验研究白光一维光生伏打暗空间孤子以及由它们感应的波导和定向耦合器,圆形和椭圆形白光暗空间孤子以及由它们制作的相位掩模、二维白光光子晶格和白光暗空间孤子在数字图像传输中的应用,一维和二维白光暗空间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白光束与相干暗空间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和改善白光的相干性,一维和二维白光暗空间孤子分别与二维白光光子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数值模拟了在饱和对数非线性介质中两个及多个部分非相干亮空间孤子和白光亮空间孤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首次在自散焦非线性介质中实验观察到了相干光的调制不稳定性和白光的调制不稳定性等.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
齐新元刘思敏郭儒陆猗高垣梅刘照红黄春福张小华朱楠许京军
关键词:白光非线性空间孤子
提高DS法无创血液成分检测信噪比的方法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提高血液成分无创检测精度,增加预测模型稳定性,对基于动态光谱(dynamic spectrum,DS)的血液成分无创检测仪器和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定量信噪比分析与实验验证。在DS数据提取时加入boxcar积分器、降低波长分辨率、均衡DS信噪比和剔除粗大误差等预处理方法,使得各个波段上的DS数据信噪比得以均衡,提高了DS的总体信噪比。利用DS数据采集平台对两名志愿者连续多次测试,同一个体的DS数据相关度分别从0.934和0.953分布提高到了0.991和0.987,而不同个体间DS数据相关度与同一个体DS数据相关度差距也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可以提高DS数据信噪比。无创血液成分检测信噪比定量分析可有效指导预处理方法的选择,为无创血液成分检测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李刚王慧泉赵喆林凌张宝菊吴晓荣
关键词:血液成分信噪比
共6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