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中医院

作品数:6,956 被引量:19,578H指数:36
相关作者:刁庆春吴斌阎衡杨华熊维建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69篇期刊文章
  • 979篇专利
  • 837篇会议论文
  • 75篇科技成果
  • 5篇标准

领域

  • 5,715篇医药卫生
  • 80篇文化科学
  • 5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5篇经济管理
  • 3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5篇化学工程
  • 14篇机械工程
  • 13篇建筑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社会学
  • 9篇哲学宗教
  • 9篇电子电信
  • 9篇农业科学
  • 9篇理学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电气工程
  • 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学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76篇中医
  • 500篇疗效
  • 434篇护理
  • 358篇中药
  • 284篇细胞
  • 252篇慢性
  • 223篇中医药
  • 216篇临床疗效
  • 214篇综合征
  • 178篇疗效观察
  • 167篇关节
  • 166篇关节炎
  • 165篇术后
  • 163篇辨证
  • 161篇皮肤
  • 154篇急性
  • 149篇肿瘤
  • 147篇糖尿病
  • 146篇糖尿
  • 143篇手术

机构

  • 6,665篇重庆市中医院
  • 238篇湖南中医药大...
  • 230篇重庆医科大学
  • 166篇成都中医药大...
  • 129篇贵州中医药大...
  • 112篇重庆医科大学...
  • 78篇重庆医科大学...
  • 58篇成都中医药大...
  • 47篇贵阳中医学院
  • 45篇重庆医药高等...
  • 39篇北京中医药大...
  • 31篇重庆市第一人...
  • 30篇西南大学
  • 29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9篇河北医科大学
  • 19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2篇刁庆春
  • 139篇熊维建
  • 136篇李延萍
  • 121篇吴斌
  • 119篇胡陵静
  • 105篇夏敏
  • 89篇任毅
  • 82篇刘华宝
  • 82篇王毅刚
  • 76篇杨华
  • 74篇刘毅
  • 71篇冷静
  • 63篇黎颖
  • 62篇卢卫忠
  • 60篇程俊
  • 60篇杨小军
  • 58篇冯林
  • 58篇李慧丽
  • 56篇钟锦
  • 55篇杨兴智

传媒

  • 667篇中国中医急症
  • 276篇实用中医药杂...
  • 203篇重庆医学
  • 154篇中文科技期刊...
  • 144篇现代医药卫生
  • 105篇检验医学与临...
  • 88篇中医临床研究
  • 69篇临床皮肤科杂...
  • 68篇中国药房
  • 67篇中国药业
  • 60篇中文科技期刊...
  • 55篇四川中医
  • 50篇中国民族民间...
  • 4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9篇中国实验方剂...
  • 34篇临床超声医学...
  • 3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3篇风湿病与关节...
  • 32篇中医药临床杂...
  • 26篇河南中医

年份

  • 54篇2024
  • 578篇2023
  • 664篇2022
  • 843篇2021
  • 628篇2020
  • 669篇2019
  • 460篇2018
  • 561篇2017
  • 432篇2016
  • 360篇2015
  • 318篇2014
  • 211篇2013
  • 182篇2012
  • 140篇2011
  • 106篇2010
  • 74篇2009
  • 47篇2008
  • 54篇2007
  • 58篇2006
  • 63篇2005
6,9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气机动向分析浅述张西俭主任医师脉诊经验
张西俭系重庆市著名的中医专家,老师潜心脉学,颇有心悟,其诊病尤重脉诊。老师临证,总是先一言不发,悉心诊脉,然后望、问、闻诊,倡导通过脉诊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验之临床,疗效卓著,现对其脉诊的主要学术观点浅述如下。老师对脉象...
路瑜
文献传递
高小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细菌侵袭或胆囊管结石阻塞而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属中医学"胁痛"、"胆胀"等病证范畴。重庆市中医院脾胃科高小珊主任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肝胆气郁、湿热、血瘀、正虚邪恋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机。其中气滞是...
张新生
文献传递
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创新与实践
目的:根据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提高管理水平,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管理体系,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创新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和检查督导方式,加强对中医诊疗及器具的管理...
黄定桂郭雪李延萍
关键词:医院感染团队协作督导机制
金匮瘾疹治法探述
《金匾要略》中病没有直接列举瘾疹的治疗方药,但是通过对瘾疹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薯蓣丸”为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药。薯蓣丸记载于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原文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领丸主之。”这是《金匾要略》中唯一的以...
刘毅
关键词:瘾疹薯蓣丸药理作用
文献传递
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治疗思路研究
刘华宝
浅析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科学管理——以重庆市中医院为例
2008年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因而重点工程的档案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出发,针对重庆市中医院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特点和复杂性探讨档案的科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邱治国
关键词:档案管理
愈骨胶囊镇痛和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愈骨胶囊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实验分6组,即正常、模型、阿司匹林和愈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热板法(实验分5组,无正常组)和醋酸扭体法,观察愈骨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观察愈骨胶囊的抗炎作用。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180min,高、中剂量愈骨胶囊可显著延长小鼠痛阈值(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愈骨胶囊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愈骨胶囊组小鼠的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愈骨胶囊可显著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结论:愈骨胶囊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但与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王琴邢茂易美彤敖利
关键词:抗炎作用镇痛作用
王毅刚针灸疗法治疗老年面瘫患者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王毅刚针灸疗法对老年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理论探索。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加减配以"面动-翳风"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自开始治疗起第7、15、20、30天的House-Brackmann评分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均为100%,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除第7天外,其余时间点实验组的House-Brackman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王毅刚针灸疗法治疗老年面瘫患者疗效确切,所选穴位具有很强的理论支撑,汤药组方中味数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
乔秀兰靳文学苟春雁李梦王毅刚
关键词:面瘫
UPLC测定不同产地半夏药材及其炮制品中的草酸钙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UPLC法测定半夏药材及其炮制品中草酸钙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5%(NH_4)H_2PO_4缓冲液(磷酸调pH2.8),流速0.5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线性方程为:Y=1.8488×10~4X+4.146×10~3(r=0.9999),2.58~25.80μg·m L^(-1)草酸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8%,RSD=1.01%(n=9)。结论所用方法准确可靠,可为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何丹孙全杨林张景勍
关键词:半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草酸钙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是一种始于细胞水平而终止于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并随病变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治疗上存在药物副作用大及停药或术后复发率高的弊端,成为妇科临床的难题。从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来看,本病中医当属"痛经""不孕""癥瘕"等范畴。关于本病的病机,大多数医家对此已形成了共识,认为属"瘀血"为患。治疗上,中医以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为核心,灵活选方,治疗方法多样,具体有分型论治、周期治疗、专方施治、保留灌肠、中药外敷、针刺治疗等各具特色的中医疗法。祖国医学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在整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在不抑制排卵、促进怀孕等方面渐显优势,并且有着不良反应少、复发率少的特点。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病因病机复杂,辨证分型杂乱,科研设计还不够严谨,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等,有待进一步总结研究。
张利梅夏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
共66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