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作品数:332 被引量:1,579H指数:18
相关作者:张本延冯加武彭红艳罗菊陶希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4篇医药卫生
  • 19篇理学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哲学宗教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8篇细胞
  • 19篇影响因素
  • 18篇色谱
  • 18篇农村
  • 18篇相色谱
  • 18篇儿童
  • 14篇萃取
  • 13篇色谱法
  • 13篇基因
  • 12篇蛋白
  • 12篇气相
  • 12篇气相色谱
  • 12篇微萃取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血清
  • 10篇美沙酮
  • 10篇健康
  • 8篇大学生
  • 6篇液相色谱

机构

  • 304篇武汉科技大学
  • 34篇湖北省疾病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3篇武汉大学
  • 11篇武汉科技大学...
  • 8篇武汉市疾病预...
  • 5篇武昌理工学院
  • 5篇汉川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十堰市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宁夏回族自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湖北中医药大...
  • 2篇洛阳市妇女儿...

作者

  • 38篇梅勇
  • 37篇朱长才
  • 25篇张玲
  • 20篇石玉琴
  • 17篇江高峰
  • 15篇张志兵
  • 14篇顾缨缨
  • 13篇周婷
  • 13篇付国庆
  • 12篇向兵
  • 12篇宋世震
  • 12篇许珊丹
  • 10篇张连生
  • 10篇曾婧
  • 9篇张瑞
  • 8篇常薇
  • 8篇罗菊
  • 8篇叶方立
  • 8篇童玲
  • 8篇代浩

传媒

  • 30篇公共卫生与预...
  • 18篇中华劳动卫生...
  • 17篇中国卫生检验...
  • 16篇环境与健康杂...
  • 16篇中华疾病控制...
  • 1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0篇中国妇幼保健
  • 9篇医学与社会
  • 8篇中华男科学杂...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职业与健康
  • 6篇营养学报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卫生统计
  • 6篇中国儿童保健...
  • 5篇卫生研究
  • 4篇理化检验(化...
  • 4篇中国男科学杂...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4篇2023
  • 17篇2022
  • 21篇2021
  • 31篇2020
  • 23篇2019
  • 24篇2018
  • 27篇2017
  • 35篇2016
  • 37篇2015
  • 33篇2014
  • 29篇2013
  • 13篇2012
3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2010—2016年10~15岁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超重肥胖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和评估2010—2016年中国10~15岁青少年生长发育及超重肥胖状况,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0、2012、2014、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用stata13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间,中国10~15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身高分别增高3.7、1.9、4.2、3.2 cm,除城女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国10~15岁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平均体重分别增加3.4、1.8、3.5、2.7 kg,除城女外,其他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0—2016年间,男生和乡村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生和城镇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010—2016年间,中国10~15岁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快速上升,同时肥胖和超重率增加,乡村的变化水平明显超过城镇,城乡之间仍存在差距。
程文林危羽豪胡凡春张雷超马筱曾婧
关键词:青少年生长发育
武汉市一般人群血清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武汉市一般人群血清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浓度,探索血清中PFAS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在武汉市某医院进行一般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n=67),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TQ/MS)联用仪测定外周血清中12种PFASs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血清中PFASs浓度的关联性。结果武汉市一般人群血清中12种PFASs的平均浓度水平为11.60 ng/mL。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PFOS)和全氟辛酸及其盐类(PFOA)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45.03%和31.86%。男性人群血清中PFOS、PFOA、全氟己基磺酸(PFHxS)、全氟壬酸(PFNA)等主要化合物的浓度高于女性,其β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8(0.313,1.104)、0.518(0.069,0.967)、0.724(0.388,1.059)和0.684(0.399,0.968)。同时,发现血清中PFOS、PFHxS、PFNA浓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其β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62(0.042,0.081)、0.035(0.019,0.052)和0.030(0.016,0.045)。结论性别和年龄对血清中PFASs浓度有影响,在进行人体PFASs暴露评估中应考虑这些因素。
刘周陈丹曹文成闻胜陈海川
关键词:年龄性别影响因素
湖北省HIV感染人群戊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流行情况,为戊型肝炎和艾滋病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于2017年1~6月在湖北省不同地域收集335例HIV感染人群血清样本并进行抗-HEV IgM、抗-HEV IgG检测。结果 335名HIV感染人群的抗-HEV IgG阳性率为41. 49%(139/335),抗-HEV IgM阳性率为0. 89%(3/335)。抗-HEV IgG阳性率与年龄无线性相关(x^2趋势=0. 756,P=0. 385),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 0. 05)。男女性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 085,P=0. 771)。CD4≤200 cell/μl与CD4> 200 cell/μl两组间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 016,P=0. 314)。三例抗-HEV IgM阳性CD4值分别为222 cell/μl,446cell/μl和198 cell/μl。湖北省东部(30. 77%,32/1 041)与中部(47. 92%,46/96) HIV感染人群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 169,P=0. 013),与东南部抗-HEV Ig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 034,P=0. 025)。结论湖北省HEV病毒在HIV感染人群中流行度较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陈雅梦尹玲张宏伟王恒琦申鑫占建波郑武疏义林张玲
关键词:戊型肝炎HIV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分析鉴别食品中的3种李斯特氏菌被引量:4
2020年
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方法,以iap基因为靶标新设计一对引物同时鉴别单增李斯特氏菌、伊氏李斯特氏菌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其余14种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扩增为阴性结果,单增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的检出限为10个拷贝,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检测限为50个拷贝。本研究对78份样品进行HRM-realtimePCR法、GB4789.30-2016和SN/T1870-2016(荧光PCR法)的检测,并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RM法和国标方法、HRM法和荧光PCR法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建立的基于HRM-real time PCR法检测3种李斯特氏菌的方法快速高效、特异性好、成本低,适用于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日常检测和监管。
岳苑周梦诗徐娟李睿何利华赵飞张建中龚杰
关键词: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品
对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艾滋病干预效果的量化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小组参与式艾滋病干预活动数量和时间对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宜昌至巴东在建高速公路31个建筑营地中的4个营地作为干预点,每季度使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干预点的建筑工人和工程监理进行一次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历经~年干预后调查目标人群参与干预活动情况和其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情况等。结果(1)共调查目标人群450人;接受干预0、1、2、3、4次后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78.07%、94.40%、95.50%、96.40%和99.40%;(2)未接受干预与接受1次及以上次数干预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一般概念和传播途径的认识提高明显,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3)450人中在过去12个月有19.56%人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或临时性行为,接受不同频次干预的目标人群有时可以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但不是每种行为每次干预都有成效;(4)接受干预的目标人群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的比率显著上升(P〈0.05),干预4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P〈0.05);(5)干预1~4次后目标人群仍难以真正掌握性病的知识和难以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结论应用“健康工具包”干预至少1次,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不仅能显著提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还能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干预多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值得推广。长达一年的干预对改变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的行为方式,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持久,且目标人群难以掌握性病知识和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
姚璇宋伟杨芳
关键词:建筑工人工程监理艾滋病高危行为
武汉市一起新冠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调查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疫情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暴露史、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资料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模式。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有3名病例和1人核酸检测阳性。感染来源最大可能来自医院暴露,后续家庭内传播。首发病例C出院时可能未"痊愈",家庭内再现病例的发病时间可能远早于其报告的"发病"时间,未发现支持出院后传播的证据。结论建议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并综合临床、实验室等结果进行综合研判,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病人家庭终末消毒。
马兰柳赟昊张玲谢淑云张雪峰吴晓旻
关键词:家庭聚集性
Spag6L基因表达抑制对小鼠精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Spag6L基因在小鼠精子发生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其表达对GC-2 spd精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提取出生后第8、16、20、28、42天的小鼠睾丸组织RNA,采用逆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分析Spag6L基因的表达情况;制备干扰Spag6L基因表达的慢病毒并转染GC-2 spd细胞;qPCR法筛选有效抑制Spag6L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板和流式细胞术分析Spag6L基因表达抑制对GC-2 spd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Spag6L基因沉默对促凋亡因子Bax及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小鼠出生后第8天睾丸组织中Spag6L基因少量表达,且随睾丸发育而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GC-2 spd细胞中抑制Spag6L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活性降低(P<0.01),细胞阻滞于G1期,并且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诱导细胞凋亡。结论:Spag6L基因通过调节精母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参与小鼠精子发生。
李力马兰吕灵璐黄鼎宇张志兵柳赟昊张玲
关键词:RNA干扰细胞凋亡精子发生小鼠
十堰市城区某小学7~9岁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十堰市某小学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十堰市某小学二、三年级的192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被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资料。结果:192名儿童身体体制指数(BMI)为13.3-23.6 kg/m^2,均数(16.9±2.0)kg/m^2。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20.9%(24名)和13.0%(10名),肥胖率分别为5.2%(6名)和1.3%(1名)。超重的总人数为34名,患病率为17.7%;肥胖的总人数为7名,患病率为3.6%。超重与肥胖合计患病率为21.4%。家庭年饮食消费开支、食欲对超重与肥胖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儿童营养失衡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影响因素不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
辜伟伟李兆林齐运平叶伟曾婧
关键词: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
邻苯二甲酸酯致雌性生殖系统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作为塑化剂广泛用于聚氯乙烯(PVC)塑料产品中,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现已被确定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食物、水、皮肤等途径进入机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女性生殖系统损伤有关。邻苯二甲酸酯可干扰雌性啮齿类动物的排卵和卵巢颗粒细胞激素的分泌,并且可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及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对雌性卵巢颗粒细胞、卵泡和子宫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淑敏常薇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流行病学
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了解恩施农村学龄儿童的伤害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恩施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3~5年级和7—8年级共221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伤害调查表收集1年内伤害发生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恩施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17.49%,男生20.66%高于女生14.14%,留守儿童21.81%高于非留守儿童13.4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为有伤害史、留守儿童、责骂体罚的教育方式、道路情况差。结论恩施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现象较为普遍,且伤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护,普及安全知识教育,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减少农村学龄儿童伤害的发生。
陶希向兵罗菊丁彦培朱长才罗昌盛朱俊清
关键词:农村学龄儿童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