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作品数:92 被引量:349H指数:9
相关作者:章辉王丽萍周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文学
  • 22篇哲学宗教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文学
  • 16篇美学
  • 13篇文化
  • 13篇后殖民
  • 12篇文艺
  • 10篇后殖民理论
  • 9篇文艺学
  • 9篇小说
  • 8篇代文
  • 8篇文论
  • 8篇文学理论
  • 8篇国文
  • 7篇学术
  • 7篇审美
  • 6篇知识
  • 6篇主义
  • 6篇记忆
  • 5篇艺术
  • 5篇文化批评
  • 5篇话语

机构

  • 91篇四川外语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7篇章辉
  • 14篇张法
  • 9篇冯亚琳
  • 7篇支宇
  • 6篇朱达秋
  • 3篇刘波
  • 2篇张旭春
  • 2篇尹丽
  • 1篇王丽萍
  • 1篇冯光荣
  • 1篇周琴
  • 1篇党圣元

传媒

  • 8篇四川外语学院...
  • 7篇甘肃社会科学
  • 5篇外国语文
  • 4篇文艺争鸣
  • 4篇人文杂志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文艺研究
  • 3篇外国文学
  • 3篇湖北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法国研究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18篇2009
  • 15篇2008
  • 17篇2007
  • 20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美与宏伟被引量:2
2007年
美可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绝对美仅仅诉诸感觉,相对美则伴随一个理解和反思的活动。宏伟与美都遵循形式规律,都是令人愉快的,但宏伟区别于美的地方,是前者具有巨大的体积,并且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
亨利·霍姆章辉
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被引量:1
2011年
新实践美学把话语和精神作为与物质实践并列的实践类型,试图通过扩大实践概念的内涵以克服传统实践美学的弊端。但新实践美学延续了实践美学的哲学本体,并以起源本质论和实践决定论的方式推演出美学范畴,其话语实践的概念并未给美学增加新的命题,这些导致其没有走出实践美学的视域。
章辉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话语实践
走向前卫的文学理论的时空位置——从三本文学理论新著看中国文学理论的走向被引量:14
2007年
新世纪以来,文学理论著作不断出现,其中有三本著作具有较强的前卫性意义。这就是: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200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004)。因此,读解这三本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汉语学界文学理论走向有一个方向性的了解。这三本著作呈现的方向意味着什么呢?
张法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前卫性理论著作《文学理论》文艺出版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被引量:4
2009年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章辉
关键词:后殖民文化转向理论旅行
从三大文化现象看中国在媒介时代大众化与本土化的焦虑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在对媒介做了一种麦克卢汉式的定义后,将之运用于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和本土化的重要现象的分析,以古镇古街、大导演同抢古装/武打/悬念电影类型、新世纪北京的四大标志性建筑为切入点,探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中的复杂演进。
张法
关键词:媒介本土化古镇
《城与市》与刘恪之道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对中国重要的先锋作家刘恪的代表作《城与市》作了传记学、社会学、文学史三个层面的分析,首先讲了《城与市》的书名显出的作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一种文学性感受;然后,把《城与市》放在作者的创作道路的整体中,讲了作者与时代和文潮之间的一种独特关联;最后对《城与市》所集中呈现出来的作者的独特的文学追求,把玩中文和文体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之从本体高度进行了一种询问。
张法
关键词:《城与市》文体
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被引量:5
2008年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章辉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电子媒介视觉文化都市文化
“原罪”之后是什么——德国成长小说与犹太教交叉视野中的《失踪的人》被引量:3
2008年
卡夫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失踪的人》在学界是一篇颇有争议的小说。以德国的成长小说为纵坐标,以圣经中的犹太人的历史故事为横坐标,将《失踪的人》中人的命运放到两者交叉所构成的张力场中去解读,结论是:《失踪的人》描写的是犹太文化视角中现代人的命运。卡夫卡在建立与德国传统的成长小说的关联的同时,却否定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教育理想,把对个人命运的描写变成了对一类人的命运的描写;当他把这一描写放到犹太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时,他甚至颠覆了写作本身。于是,再次起程的卡尔.罗斯曼显然不会像以色列先民那样,到达上帝发布训诫的地方,而是成为迷失在旅途中的永远的"失踪的人"。
冯亚琳
关键词:成长小说犹太教
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被引量:8
2005年
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科技人文性调节完善。
张法
关键词:电子媒介哲学美学思维方式
对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的社会学反思被引量:14
2008年
从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看,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1964年版)具有一种教科书式的体系性,集中而典型地代表了共和国前期文艺学知识生产的独特性。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它从根本上反映出共和国前期(1949—1979)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在知识资本与竞争策略上的四个基本特征。
支宇
关键词:《文学的基本原理》反思社会学主编知识生产知识资本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