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8 被引量:525H指数:9
相关作者:刘建光祖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5篇耕地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居民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居民点
  • 4篇村居
  • 2篇整治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农村居民点用...
  • 2篇居民点用地
  • 1篇单产
  • 1篇滴灌
  • 1篇地块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信息系统
  • 1篇整治项目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

  • 4篇郝晋珉
  • 4篇张凤荣
  • 3篇李灿
  • 2篇张蚌蚌
  • 2篇孔祥斌
  • 2篇曲衍波
  • 2篇双文元
  • 2篇黄元仿
  • 2篇奉婷
  • 2篇朱传民
  • 2篇朱泰峰
  • 2篇黄晓英
  • 2篇张玲娥
  • 1篇朱道林
  • 1篇洪舒蔓
  • 1篇彭建
  • 1篇叶回春
  • 1篇朱德海
  • 1篇刘建光
  • 1篇王宏亮

传媒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农业工程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分析被引量:42
2016年
生态足迹是区域可持续评估的重要方法,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区分并追踪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与流量的占用。目前三维足迹与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国家尺度。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开展区域尺度研究,核算并分析了2010年研究区13个城市的人均区域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及其组成差异与影响因素,揭示了京津冀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及生态可持续现状。结果表明:13个城市普遍生态赤字,足迹深度差异受能源消费数量和结构的突出影响,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倒N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京津冀城市群内4种自然资本利用类型分别为存量资本消耗水平相对于流量资本占用水平严重超前(北京、天津、唐山)、显著超前(石家庄、邯郸)、一般超前(沧州、廊坊、衡水、邢台、保定)及基本一致(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上述4种类型地域的区域生态持续性依次从最弱转向较弱、较强、最强。本文在城市群自然资本持续利用的刻画和表达方面取得了较优于传统二维足迹模型的评价结果。
杜悦悦彭建高阳赵会娟
关键词:自然资本京津冀城市群
县域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质量研究几乎涵盖土壤研究的所有领域,土壤质量制图理论与方法是土壤质量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该研究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和指数和法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探究了在地学模型支持下区域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研究设计了5种区域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空间数字制图精度。结果显示,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参评指标空间插值结果的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精度最低、工序较繁琐,且无法反映研究区景观高度异质的特点;而基于计算后的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借助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合理,其中又以基于计算后的SQI和回归克里格法预测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最小,仅为0.01897,相对于基于参评指标空间插值结果的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精度相对提高率最大,达到50%以上。综合考虑空间制图精度、工序的繁简程度,在该研究设计的5种方法中基于计算的SQI和回归克里格法最佳,该法避免了地统计插值在景观高度异质区的应用局限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最为相符。
张世文张立平叶回春胡友彪黄元仿
关键词:土壤制图地统计学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关联分析被引量:253
2013年
为深入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效果和发展能力,把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方向,该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生态安全3个方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评价了北京市顺义区在1996-2010年的土地利用绩效状态,并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绩效的重点因素。研究结果:1996-2000年,顺义区处于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变化稳定并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2001-2010年,在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快速上升,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土地利用经济绩效在1996-2002年上升缓慢,自2003年开始大幅度提升;土地社会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相对稳定,之后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土地生态绩效在1996-2000年变化平稳,2000-2005年表现为急速下降,之后有所起伏,至研究期末开始抬升。土地利用绩效变化较好地印证了3个"五年"计划下的土地利用重点,表明各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政策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土地利用社会效应与生态安全因素对土地利用整体质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工业发展对经济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享有水平迅速变化的城镇化因素,成为反映土地利用社会效应的重点,生态用地则成为影响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绩效变化的主导因素。
李灿张凤荣朱泰峰奉婷安萍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节水灌溉技术的民勤绿洲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调整被引量:4
2017年
为改善导致民勤绿洲下游地区土地次生盐化严重、土地退化和生态失衡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模式,通过历史文献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史,用遥感方法获取了2008年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对地貌、地下水和土壤的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表明:1)绿洲农业开垦起源于水源充足、土壤持水性好的中下游区域,并逐渐向外围及上游发展;2)绿洲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空间配置不合理,下游灌溉且主要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导致严重次生盐渍化;3)传统农业模式下绿洲下游已出现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恶化,且农民生计无法保证。为此,本研究提出通过"流"的方式重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即农村居民点向上游迁移,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特色林果,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节约农业用水并利用上游回水为下游地区腾退的农业用地恢复耐盐植被,从而改善绿洲生态系统。
谢臻张凤荣王瀚巍孙丹峰伦飞李超
关键词:绿洲荒漠化膜下滴灌特色林果业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被引量:16
2013年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双文元郝晋珉余述琼洪舒蔓朱传民黄晓英张玲娥周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
基于资产与负债分析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2016年
耕地资源能产出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需的基础物质,所以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可持续性。借用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耕地资源资产、负债的方法,对河北省曲周县10个乡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经过一系列计算最终得出结果:安寨镇的相对净资产最高,为31.54%,即安寨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最强;曲周镇的相对净资产最低,为-39.23%,即曲周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性最弱。
康丽婷郝晋珉
关键词:耕地资源比较优势理论资产负债可持续性
基于沙漠化和适宜性的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被引量:8
2018年
为探索农牧交错带地区合理土地利用途径,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利用同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沙漠化信息,根据研究区地形、土壤和水资源三大类型基础数据提取土地适宜性信息,通过分析土地沙漠化和适宜性情况进行土地利用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77.94%的土地受沙漠化影响,沙漠化程度由西北向东南区递减;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沙漠化状况受到其适宜性水平影响,适宜性越低则沙漠化可能性越高,耕地表现更为明显,耕地沙漠化多是开垦宜耕性较低的土地及粗放利用造成的,林地和草地的沙漠化则是低质量土地与过垦、过牧行为相互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减少2.80%,多位于生态较为脆弱的西北区域,林地和草地分别增加6.88%、16.02%,主要来源于未利用地的沙地。研究区半农半牧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得耕地与林地和草地频繁转换,促使沙漠化进一步发展,为实现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优化应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促进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平衡发展。
杨微徐艳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沙漠化土地适宜性土地利用优化
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被引量:28
2013年
为配合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质量,该文从基本农田布局的适宜性和协调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与方法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选取银川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了5种不同类型,分别为高度合理区、一般合理区、保留发展区、缩减调出区以及不合理区,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该研究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评价提供了新思路,重点阐述了研究手段与方法,展现了评价与决策的具体过程。通过定量化分析表明,银川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成果较为合理,其中合理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0.76%。
李建春张军连李宪文苏东袭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村集体主导的土地整治利益相关者识别及冲突管理——以北京市C镇Z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近几年,一些村集体开始有意愿投入土地整治中,并规避政府主导的方式,以自主筹资并主导整治的整治行为出现。村集体是土地整治密切的主体,针对村集体的主导整治行为,以北京市丰台区C镇Z村为例,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传统政府主导下土地整治模式,对Z村土地复垦案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权责和利益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说明村集体主导下的土地整治模式下存在的冲突,并以此为村集体主导的土地整治模式发展提出明晰利益相关者政府与村集体的定位,减少利益相关者对土地的依赖等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易程程艾东
关键词:土地整治利益相关者权责
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及实证被引量:32
2013年
为合理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该文提出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新思路。借助植被覆盖率对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分类,通过分析抽样农村居民点斑块的植被覆盖与内部用地结构得到整理潜力修正系数,从而建立基于植被覆盖率修正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模型,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无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占大多数,具有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并且这部分农村居民点多远离主干道;山区具有中、高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略多于平原、浅山区,而低整理潜力的农村居民点明显多于平原、浅山区;门头沟区规划整理的农村居民点内部包含有大量农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比例只占63.19%~71.54%,但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将整个农村居民点都作为建设用地调绘;因而,一些不考虑植被覆盖修正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夸大了整理潜力,放大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果。该文为进一步合理估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提供参考。
朱泰峰张凤荣李灿朱凤凯曲衍波李乐刘建光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村居民点分层抽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