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作品数:757 被引量:4,354H指数:26
相关作者:黄益民刘舒徐创业贾妍娜刘修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南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8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 4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05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6篇动脉
  • 125篇血管
  • 101篇冠状
  • 99篇冠状动脉
  • 89篇固醇
  • 88篇胆固醇
  • 88篇血压
  • 82篇心脏
  • 82篇高血压
  • 80篇血症
  • 73篇基因
  • 66篇心肌
  • 65篇心血管
  • 63篇高胆固醇
  • 62篇高胆固醇血症
  • 61篇细胞
  • 57篇脂蛋白
  • 55篇心病
  • 55篇冠心病
  • 47篇主动脉

机构

  • 75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2篇北京大学
  • 14篇南华大学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复旦大学
  • 6篇北京市心肺血...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公共卫...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清华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海淀区...

作者

  • 63篇赵冬
  • 62篇王绿娅
  • 51篇温绍君
  • 46篇王薇
  • 42篇刘静
  • 40篇孙佳艺
  • 37篇刘军
  • 37篇刘洁琳
  • 31篇刘雅
  • 28篇王佐广
  • 26篇吴兆苏
  • 25篇潘晓冬
  • 24篇文杰
  • 21篇秦兰萍
  • 21篇蔺洁
  • 21篇齐玥
  • 21篇刘飒
  • 20篇王淼
  • 15篇辛毅
  • 15篇张健群

传媒

  • 60篇中华心血管病...
  • 47篇中国医药
  • 36篇心肺血管病杂...
  • 31篇中华胸心血管...
  • 27篇中国动脉硬化...
  • 2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9篇中国胸心血管...
  • 16篇中华内科杂志
  • 14篇中华老年心脑...
  • 14篇中国循证心血...
  • 1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0篇中华高血压杂...
  • 10篇中华实用诊断...
  • 9篇中国全科医学
  • 9篇2014北京...
  • 8篇临床心血管病...
  • 7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9篇2023
  • 35篇2022
  • 38篇2021
  • 30篇2020
  • 41篇2019
  • 57篇2018
  • 39篇2017
  • 44篇2016
  • 37篇2015
  • 65篇2014
  • 57篇2013
  • 30篇2012
  • 40篇2011
  • 30篇2010
  • 42篇2009
  • 32篇2008
  • 39篇2007
  • 27篇2006
  • 12篇2005
  • 1篇2004
7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病人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在深低温(鼻温降至18℃)停循环下行主动脉替换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252例,其中男193例,女59例;平均年龄(47±11)岁。术前诊断急性A型夹层187例(发病〈2周),慢性A型夹层65例。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既往主动脉手术史、主动脉夹层类型、有无灌注不良综合征、手术方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监测术前及术后的血气分析、胸部X线平片、呼吸机参数及术中和术后24h输血、输液数量。对术后AR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2例(12.7%)术后早期(〈72h)出现ARD。ARD组和非ARD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组体重指数、急性夹层所占比例、术前收缩压、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全弓置换手术明显高于非ARD组,术中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非ARD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及术后24h内输浓缩红细胞〉10U及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60min是A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早期ARD与住院病死率相关,术中及术后24h内输浓缩红细胞〉10U和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60min是术后早期ARD的独立危险因素。
尚蔚刘楠闫晓蕾孙立忠贾士杰
关键词:动脉瘤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POCT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I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即时检验(POCT)法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测定结果。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52例胸痛的疑似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采集其空腹血清样本;采用POCT方法与Beckman DXI800、CL-2000i和Abbott Achitech I2000型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52例患者血清样本进行cTnI的检测。选取Abbott AchitechⅠ2000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参比检测系统,根据其检测的cTnI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阴性组(cTnI≤0.028 ng/ml,83例)、低浓度组(cTnI>0.028 ng/ml、≤0.3 ng/ml,16例)、中浓度组(cTnⅠ>0.3 ng/ml、≤10.00 ng/ml,40例)和高浓度组(cTnⅠ>10.00 ng/ml,13例)。比较4组POCT方法与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POCT方法与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TnI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POCT检测系统在阴性组和低浓度组与参比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差(P>0.05),在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与参比检测系统相关性较好(r=0.753,r=0.861;P<0.05)。POCT检测系统与参比检测系统的cTnI结果相关性较好(r=0.862,P<0.05)。Beckman DXI800和CL-2000i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参比检测系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985,r=0.977;P<0.05)。结论:POCT法检测中浓度和高浓度cTnI时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检测阴性和低浓度cTnI时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法相关性较差。
范雪松贺建勋宋扬桂媛赵松崔颖袁慧
关键词:心肌标志物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
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心脏功能与氧代谢变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对比研究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脏直视术后心脏功能与氧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幼儿期先心病患儿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分为2组:简单组30例,包括单纯室间隔缺损(室缺)15例;室缺+房间隔缺损(房缺)9例;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6例,均合并肺动脉高压。复杂组25例,包括法洛四联症12例,肺动脉狭窄型右室双出口8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5例。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分别于手术完成后即刻(术后0h)、术后4、8、12、24、48、72h时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CO)。经桡动脉及漂浮导管顶端抽取血标本行血气分析。计算心排血量指数(CI),氧供应指数(DO2I)、氧消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同时记录中心温度、动脉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对比分析两组间心脏功能与氧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1)术后8h时ScVO2两组患儿最低(简单组68%±14%;复杂组65%±9%);术后12h时CI(L·min^-1·m^-2)两组患儿最低(简单组3.29±0.65;复杂组2.88±0.54);DO,I(ml·min^-1·m^-2)、VO,I(ml·min^-1·m^-2)复杂组最低(分别为492±153和138±45);(2)术后DO2I、VO2I、O2ER、ScVO2随CI变化而改变,简单组高于复杂组;(3)术后CI与DO2I、VO2I、ScVO2正相关,与O2ER负相关。结论先心病心脏直视术后心功能下降,氧代谢紊乱,术后12h最重,复杂畸形更明显。术后早期积极提高心排量可以改善组织氧合。
刘承虎李玲侯嘉魏丹刘迎龙
关键词:心脏功能试验手术后期间
高血压的正确诊断及恰当治疗--结合2013年ESH/ESC、ASH/ISH及JNC8指南看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近年来,高血压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引起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位居首位,约占全球总死亡率的13%.本文对于新发现的血压升高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鉴别诊断,利用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诊室血压...
温绍君
关键词:高血压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腱索折叠与人工腱索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X^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X^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甘辉立张健群王胜洵周其文孔晴宇郑斯宏伯平黄国辉陈伟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心脏外科手术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研究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差异.方法 筛选健康正常血压者及EH患者.将正常血压者设为正常对照组(NT组),EH患者为未治疗组(EH组)、缬沙坦治疗伴心肌肥厚组(EHT1组)和缬沙坦治疗无...
王佐广李梅张蓓王丽娟文杰刘洁琳刘雅魏永祥温绍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血浆蛋白质组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hBNP组)及硝普钠对照组。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Swan-Ganz导管检测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状况、心功能、血浆NTproBNP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呼吸困难减轻,血氧饱和度提高,rhBNP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NT-proBNP均降低,rhBNP组降低显著。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指数均有提高,rhBNP组升高更明显。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均降低,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用药30分钟时2组即显现出明显差异;治疗24小时时2组PCWP分别降低:12.29mmHg、8.8 mmHg,PAP降低:15.56 mmHg、11.42 mmHg,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rhBNP组的不良事件主要是低血压,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BNP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短期效果优于常规硝普钠治疗。
吴小滢周玉杰李艳芳史冬梅刘宇扬高菲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老年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早期诊断新模式的研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 Hypercholesterlolemia,FH)是一种典型的单基因显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
关键词: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基因突变
1984—1999年北京2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刘飒赵冬王薇刘军秦兰萍曾哲淳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自然人群疾病预防
QRS波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因其较高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难题.近年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作为治疗CHF的一项新技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按照目前的指南纳入标准,仍有大约30% ~ 40%的患者对CRT呈无反应状态[1].据统计,美国约有510万人患有CHF,若按这一比例计算,仅美国就有200万左右的患者对CRT无反应.较高的无反应率已极大限制了CRT技术的发展与推广[2].因此,如何提高CRT反应性已经成为当今迫在眉睫的问题.而QRS波时限作为目前重要的手术纳入指标,更是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现就QRS波时限对CRT反应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史雨晨柳景华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QRS波时限反应性CRT
共7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