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作品数:47 被引量:411H指数:12
相关作者:原莹周青赵佳音贾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文化科学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4篇教育
  • 5篇中介
  • 5篇中介效应
  • 5篇体育
  • 5篇体育活动
  • 5篇教育财政
  • 5篇财政
  • 4篇义务
  • 4篇义务教育
  • 4篇政府
  • 4篇人力资本
  • 4篇资本
  • 4篇自我
  • 4篇教育经费
  • 3篇代际流动
  • 3篇心理效益
  • 3篇学术
  • 3篇学业
  • 3篇学业成绩
  • 3篇义务教育财政

机构

  • 47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泰山学院
  • 1篇北京教育科学...
  • 1篇中国工商银行

作者

  • 9篇刘泽云
  • 7篇王骏
  • 6篇孙志军
  • 4篇杨娟
  • 2篇方芳
  • 2篇周青
  • 2篇董俊燕
  • 2篇原莹
  • 2篇何婷婷
  • 1篇张国礼
  • 1篇袁连生
  • 1篇杜玲玲
  • 1篇丁建福
  • 1篇田志磊
  • 1篇张海燕
  • 1篇成刚
  • 1篇李波
  • 1篇高曼
  • 1篇赵佳音
  • 1篇孙百才

传媒

  • 13篇教育经济评论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教育与经济
  • 4篇北京大学教育...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教育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教育科学研究
  • 1篇教育学报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被引量:43
2009年
经济学中关于学生成绩决定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形成了三个视角:学校教育生产函数、家庭决策模型以及学校与家庭相互作用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文特别关注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会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基于学校投入对儿童学习成绩的效果边际递减的基本原理,本研究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变量的基本计量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引入家庭与学校变量的交互项,同时控制了儿童个体学习主观努力程度、家庭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等变量可能造成的估计偏差。利用来自甘肃省20个县小学儿童的数据,研究发现,衡量家庭背景的父母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衡量学校质量的几个指标均与儿童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学校投入的提高,将会缩小儿童因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成绩差异,这一关系在数学成绩模型中表现的更为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加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投入,对于那些处于不利家庭背景儿童的成绩将具有更为显著的正面效果。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
关键词:教育生产函数父母教育家庭收入
教育投资具有外部收益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
2016年
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在微观明瑟方程中加入代表地区平均教育水平的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算我国地市层面和省级层面的教育外部收益率。主要结论是:第一,在我国城镇地区存在明显的教育外部性,城市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将导致在该城市工作的劳动者工资提高35%-38%,而城市劳动者中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比例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导致劳动者工资提高3.1%-3.6%。第二,省级层面的教育外部收益率高于地市级层面。第三,高学历劳动者获得的教育外部收益率高于低学历劳动者。研究结论证明了政府从纠正外部性的角度投资教育的正当性,支持省级政府比基层政府承担更大教育责任的政策取向,同时表明地区平均教育受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高学历劳动者的工资增长。
刘泽云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外部收益率
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有助于改善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吗?被引量:2
2013年
公平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各个社会阶层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我国农村居民而言,上大学几乎是走出农村、改变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唯一出路。然而,近些年来这条被视为唯一的出路变得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少的农村学生能够进入我国的顶尖高校,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扩张的教育不公平上,并将高中阶段看作是初中教育的延伸,很少有学者对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
杨娟周青
关键词:公共教育经费教育公平问题社会阶层高中阶段教育不公平
《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2016年6月5日上午,《教育经济评论》创刊暨“十三五”期间教育经济与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刊社、《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多家报刊的媒体代表参会。与会专家首先对《教育经济评论》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
高曼杨娟
关键词:教育经济报刊社中国教育学术杂志
灾难之殇:负向外生冲击的教育损失——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工具变量下的局部平均处理效应(LATE-IV)方法,研究了唐山大地震对个体受教育水平和在劳动力市场中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唐山大地震使得个体受教育年限减少0.14-0.21年,可看作地震的短期教育损失;此外,唐山大地震使得个体受教育年限的减少进而带来的收入损失约为3.51%-4.77%,带来的人力资本损失约占2005年唐山地区生产总值的0.30%-0.41%,可看作地震的长期教育损失。
王骏李波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人力资本双重差分模型
上大学是有价值的投资吗——中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动(1988—2007)被引量:46
2015年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72%、29.13%、42.32%和61.5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估计结果高于OLS估计值,但低于通常的Ⅳ估计值;同时,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回报率都保持了增长,男性劳动者、年长的劳动者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提高,而女性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2002年之后出现了停滞或下降。研究表明,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转型的进程中,上大学对于个人而言是一项越来越有价值的投资,但也要注意到高等教育的回报及其变动趋势在群体之间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刘泽云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回报率
重点高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F县普通高中的一个断点回归设计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本文使用F县两届普通高中学生全样本数据,利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对学生能否进入重点高中产生的外生影响,根据断点回归设计的原理,研究了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就理科生来看,重点高中学生的高考总成绩、数学和语文成绩都高于一般高中,但从数值上看,这一差异并不大;就文科生来看,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无显著差别。这说明,重点高中对学生学业成绩仅产生了微弱的正面影响。但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理科,重点高中对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反映的可能是重点高中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业基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学科对学校资源的依赖性不同、学校内部在不同学科资源配置的偏好不同也可能导致这种影响的学科差异。此外,重点高中对女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大,对城市学生高考成绩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学生,但对农村学生数学和语文成绩的影响更大。
王骏孙志军
关键词:学业成绩
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变化与启示被引量:38
2018年
2005—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在总量、结构和生均三个方面各有特点。在此期间经费总投入增长较快而生均投入增长相对缓慢,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较强。从2013年开始,经费总投入和生均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政府的投入努力程度有所减弱。应努力提高生均投入水平,加强政府投入的努力程度和主导作用,完善社会投入机制,适当提高学费水平并建立学费的动态调整机制,增强高等学校经费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方芳刘泽云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提升人力资本还是发送信号被引量:7
2015年
文章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随机样本,采用相对教育位置的方法检验了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教育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功能。研究发现:在纠正了能力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之后,对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男性和女性,教育的功能既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也体现为发送信号,但到了职业生涯的中后期,教育对于男性仅仅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的功能;而对于女性而言,教育仍然体现为提升人力资本和发送信号的双重功能。
王骏刘泽云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信号
教育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地市级数据的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性别工资差异是各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性别工资差异来源于男性和女性劳动者的禀赋差异(特别是人力资本禀赋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已有研究使用个体层面的数据,发现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对于缩小性别工资差异和减轻性别工资歧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缺乏宏观层面的研究,即分析地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对地区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个体数据基础上生成的地市级层面数据,使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工具变量法两种方法,研究发现:(1)一个地区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2)随着女性相对于男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地区性别工资差异趋于下降;(3)劳动者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从政策含义上看,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提高劳动者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可以使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程度降低,从而缩小地区内的性别工资差异;而加大对于女性的教育投资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人力资本禀赋来缩小性别工资差异。这对于缓解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工资差异逐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更大程度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泽云赵佳音
关键词:教育性别工资差异性别歧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