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省医用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超声联合载BDNF逆转录病毒微泡开放血脑屏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2021年
- 目的制备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逆转录病毒超声微泡(MpLXSN-BDNF),探讨其联合超声开放血脑屏障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超声+载pLXSN-EGFP微泡组(U+MpLXSN-EGFP组)、超声+载pLXSN-BDNF微泡组(U+MpLXSN-BDNF组)、超声+微泡+pLXSN-BDNF病毒组(U+M+pLXSN-BDNF组)和对照组(Normal组),每组8只。脑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建立AD大鼠模型,U+MpLXSN-EGFP组、U+MpLXSN-BDNF组、U+M+pLXSN-BDNF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载pLXSN-EGFP的微泡、载pLXSN-BDNF的微泡、pLXSN-BDNF病毒和微泡;上述3组注射完成后采用磁共振引导的低频聚焦超声辐照大鼠左侧海马区开放血脑屏障,Normal组不进行处理。处理前、处理1个月后,各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数目及乙酰胆碱(ACh)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与处理前比较,处理1个月后U+MpLXSN-BDNF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其余3组处理前后穿越平台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显示,与U+MpLXSN-BDNF组比较,U+MpLXSN-EGFP组和U+M+pLXSN-BDNF组大鼠海马组织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和Ach含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载BDNF病毒微泡可增加脑内神经细胞的转染效率,促进外源基因BDNF高表达,对AD模型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 李冉王皓张凯李素敏范会军郭丽娟王永玲李娜娜吴宏伟魏茜茜董磊王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逆转录病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CAV2、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CAV2、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病理科保存的口腔鳞癌组织103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AV2、p53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为31.0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5.15%(P<0.05),而CAV2阳性表达率为78.6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2.33%(P<0.05);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患者口腔鳞癌组织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89%和13.85%,明显低于Ⅰ~Ⅱ期、高分化患者(40.30%和60.53%)(P<0.05),而TNM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患者口腔鳞癌组织AV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22%和96.92%,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患者(68.66%和47.37%)(P<0.05);p53与CAV2表达呈负相关(rs=-0.674,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CAV2呈高表达,p53呈低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刘姝王峰
- 关键词:P53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
- 超声荧光微泡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采用染料掺杂工程化技术制备超声荧光微泡, 探讨其在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负载吲哚菁绿(ICG)染料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 比较ICG-MBs和商用SonoVue超声微泡的超声造影性能。采用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 评估小鼠尾静脉注射ICG-MBs后脑血管成像性能, 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成功制备了分散均匀、粒径约为1 μm的超声荧光微泡ICG-MBs, 证实该微泡具有普通超声微泡和荧光成像的双重性能。超声造影结果显示, 与同等浓度SonoVue微泡比较, ICG-MBs依然保留微泡的超声造影功能, 且二者超声信号强度相近。在小鼠头皮和颅骨保持完整的情况下, ICG-MBs实现了快速(200 ms)、高空间分辨率(165.1 μm)的脑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且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明显炎症或损伤。结论超声荧光微泡ICG-MBs具有荧光和超声显影的双重功能, 可实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小鼠脑血管成像, 为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
- 梁思敏圣泽源路浩刘晓胡珊珊刘梓豪王峰潘敏
- 关键词:超声检查谱学近红外线脑血管成像
-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董磊王永玲李娜娜常连生魏茜茜王峰
- 关键词:超声微泡肿瘤药物治疗造影剂
- 高浓度甲状腺素对软骨细胞聚集体(pellets)体外形成软骨组织的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药物浓度(100nM)甲状腺素对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作用。方法:将软骨细胞聚集体分为常规培养组(DMED+10%FBS)和100nM甲状腺素组(DMED+10%FBS+100nM甲状腺素),体外培养1、2和3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二型胶原和十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软骨特异基因PCR分析。结果:100nM甲状腺素组形成的软骨细胞聚集体的体积和湿重均明显低于常规培养组,甲苯胺兰、二型胶原(C01II)染色较常规培养组弱,软骨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常规培养组相似,软骨细胞肥大相关基因十型胶原(ColX)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成骨方向分化相关基因(ColI,Runx2)的表达与常规培养组相似。结论:高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抑制软骨细胞肥大,但同时也抑制了软骨细胞增殖和软骨细胞基质分泌。
- 刘瑾春康宁肖苒刘霞曹谊林
- 关键词:甲状腺素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
- 超声联合藤黄酸纳米粒抗人神经胶质瘤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的有效作用浓度,以及载藤黄酸(gambogic acid,GA)的多孔脂质/PLGA杂化微泡(GA/PLGA)在超声作用下对U87的杀伤效果。方法:马尔文粒度仪检测GA/PLGA粒径电位分布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每50 mg PLGA中添加4 mg GA制备出的GA/PLGA具有最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57±1.89)%和(7.65±0.15)%;GA对U8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5μmol/L;US+GA/PLGA处理组对应U87细胞活力最低为(3.85±0.67)%;US+GA/PLGA处理组U87细胞凋亡率最高,为(75.97±0.49)%。结论:GA/PLGA微泡在超声作用下可以增强GA对U87的杀伤效果。
- 董磊魏茜茜李孟壕何美李城李昭一尹朝华张素婷李娜娜王永玲常连生王峰
- 关键词:超声微泡藤黄酸
- 铁死亡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细胞死亡方式有多种类型,包括坏死、凋亡、自噬、有丝分裂灾变、胀亡、衰老样的细胞死亡和副凋亡等,近年来新发现了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形态学上铁死亡发生过程伴随着质膜起泡、线粒体皱缩、嵴减少或消失及膜密度增加。铁死亡的特征是铁和脂质活性氧积累,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密度浓缩。铁死亡的发生伴随着谷胱甘肽耗竭和过氧化物酶失活,导致剧烈的脂质过氧化,最终致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肾脏疾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关。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本文对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董磊王永玲李娜娜常连生魏茜茜王峰
- 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心血管疾病
-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细胞受损可使线粒体(MT)产生过量活性氧(ROS),引起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而ROS又可反作用于MT,造成线粒体DNA(mtDNA)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以脂质累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细胞凋亡和局部炎症反应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氧化损伤是其发病机制之一。mtDNA氧化损伤可通过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改变脂质代谢等途径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mtDNA氧化损伤与AS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为AS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 卢娜李晓刘冬玲王现伟
- 关键词:线粒体DNA动脉粥样硬化
- 胞葬作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增大、坏死核心形成及斑块破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胞葬即吞噬细胞将凋亡、死亡、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吞噬、降解的过程,对维持组织平衡、消除炎症、免疫防御具有重要的作用。胞葬功能缺陷导致的斑块内细胞凋亡及坏死细胞清除障碍是推动AS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就巨噬细胞介导的胞葬在AS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卢娜崔朝初张淑红刘刚王现伟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1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及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负责清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分子之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LDL介导的AS的发生和发展,其已被证实是治疗AS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PCSK9抑制剂应用于AS的临床治疗或临床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PCSK9的分子调节机制及其在AS中的作用,以及靶向PCSK9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崔朝初卢娜冯超丽杨建波郭志坤王现伟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