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慢病管理中心

作品数:17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机构: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儿童
  • 4篇体成分
  • 3篇学龄
  • 3篇学龄儿童
  • 3篇双能
  • 3篇双能X线吸收...
  • 3篇儿童青少年
  • 3篇肥胖
  • 2篇电阻抗法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营养
  • 2篇营养状况
  • 2篇脂肪
  • 2篇社区卫生
  • 2篇社区卫生服务
  • 2篇社区卫生服务...
  • 2篇生物电阻抗法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市妇女儿...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海淀妇幼...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石景山...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6篇程红
  • 3篇刘军廷
  • 2篇李超
  • 2篇侯冬青
  • 2篇殷涛
  • 2篇闫琦
  • 2篇万乃君
  • 2篇尹德卢
  • 2篇米杰
  • 2篇吴妍
  • 2篇李丽华
  • 1篇杨慧敏
  • 1篇赵小元
  • 1篇李卫芹
  • 1篇单馨影
  • 1篇陈芳芳
  • 1篇刘功姝
  • 1篇赵莉
  • 1篇刘敏

传媒

  • 6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电阻抗法测量18~42岁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准确性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量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的准确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全市招募836名18~42岁成人,采用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同步检测ASM。以DXA为标准方法,通过组内相关系数以及在对数变换数据中进行Bland-Altman分析判断BIA与DXA所测值的一致性,以此评价BIA测量ASM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结果最终纳入774名研究对象。男、女性中两法所测ASM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667。男、女性中BIA与DXA所测ASM比值均值(一致性限)分别为0.94(0.80~1.10)和0.91(0.78~1.05)。BIA识别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91和0.94。BIA判断男、女性低肌肉质量的Z值最佳界值分别为-0.57和-0.66,男性中BIA识别低肌肉质量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5%、86.0%,女性中分别为86.8%、93.8%。结论BIA与DXA所测成人四肢骨骼肌质量的一致性尚可,且BIA识别18~42岁成人低肌肉质量的诊断价值较好。
郑伊迎程红邝玉娴马振新陈伟业卢可缘米杰刘丽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
定量超声测定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18~40岁成人骨健康的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定量超声测定法(QUS)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广州市18~40岁成人骨密度的一致性,评估QUS识别低骨量的诊断价值。方法在73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DXA测量骨密度(BMD),QUS测量超声传导速度(SOS)。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SOS与BMD Z值的一致性。以BMD Z≤-2.00作为低骨量的诊断标准,绘制QU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SOS Z值最佳截断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结果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性的SOS和BMD Z值的均值差值分别为1.27(-0.94~3.47)和0.93(-1.33~3.18)。男、女性中SOS Z值诊断低骨量的AUC分别为0.734(95%CI=0.380~0.788)、0.679(95%CI=0.625~0.732)。男性中,低骨量的SOS Z值最佳截断值为-0.35,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64.1%、68.6%和0.327;女性中,低骨量的SOS Z值最佳截断值为-1.14,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73.9%、54.8%和0.285。结论广州市18~40岁成人中,QUS与DXA诊断骨密度的一致性欠佳,但QUS在识别低骨量上的应用价值尚可。
邝玉娴程红郑伊迎陈伟业马振新邹高雍曾鼎米杰刘丽
关键词: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低骨量
北京市0~36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特点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0~36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以及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及通州区招募0~36月龄健康单胎婴幼儿并收集新鲜粪便,最终纳入291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按照目前是否仍喂养母乳分为持续母乳喂养组和已断奶组,分析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16SrRNA V4区进行测序。结果1)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随年龄变化,Shannon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新生儿中变形菌门丰富度最高,但随着月龄增加,厚壁菌逐渐替代变形菌成为主要优势菌。2)在6~36月龄的婴幼儿中,若6月龄之前的喂养方式均为纯母乳喂养,那么断奶之后Shannon指数和Observed-OTUs指数高于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幼儿(Z=-2.400,P=0.015);在6~36月龄已断奶的婴幼儿中,6月龄之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高于混合喂养(Z=-2.500,P=0.011)。结论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随月龄变化明显,并且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于晓冉闫银坤黄艺文程红闫琦万乃君李丽华任霞谢向晖米杰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纯母乳喂养婴幼儿
北京市4区婴幼儿体成分检测及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婴幼儿超重肥胖流行现状,结合体成分检测结果,探究影响婴幼儿身体成分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4月于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石景山区及通州区4区开展多中心现况调查,招募单胎且无明显畸形和遗传代谢病的0~2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婴幼儿一般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及分娩情况和婴幼儿出生情况等)和体格检查(身长、体重和身体成分测量)。选取电子问卷调查和体成分检测数据均完整的样本,最终共纳入896名研究对象。结果以身长别体重Z值(WHZ)诊断的北京市4区男童和女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65%和4.42%;但是,以体成分检测诊断的男童和女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达21.46%和7.67%。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男童:β=0.222,95%CI:0.021~0.423;女童:β=0.237,95%CI:0.048~0.426)、婴幼儿出生时为大于胎龄儿(男童:β=0.212,95%CI:0.014~0.411)及出生身长(男童:β=0.037,95%CI:0.012~0.063;女童:β=0.027,95%CI:0.001~0.054)与体脂质量指数(F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4区婴幼儿的超重肥胖现状不容乐观,体成分检测可降低肥胖的漏诊和误诊,应在生命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黄艺文闫银坤于晓冉程红闫琦万乃君李丽华任霞谢向晖米杰
关键词:超重肥胖身体成分婴幼儿
妊娠期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血糖异常,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之一。GDM不但会对围产期母儿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母儿产生长期影响。各指南建议,GDM治疗策略应首选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本文综述了当前针对GDM开展的各种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进展,认为对GDM女性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将带来一定的健康收益;但证据受到当前的试验研究数量少、样本量小和方法学质量变异较大的限制,将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GDM女性及其子代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影响。
李卫芹李卫芹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育起源机制看儿童期防治重要性被引量:4
2021年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与挑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我国罹患人数最多、死亡和伤残负担最重的重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过20%的人口罹患至少一种慢性病;2019年全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4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16.5%;慢性病也是导致我国成年居民伤残的首要原因。2013年中国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3 726亿元,占全年GDP的2.31%;。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最大挑战。
米杰高利旺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儿童
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375,P<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vs. 33.7%;女童:31.6%vs. 7.7%;P<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OR=2.70, 95%CI: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OR=4.74, 95%CI:3.77~5.95)。结论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饶甲环程红闫银坤侯冬青赵小元朱忠信郁兆仓王宏健高爱钰米杰
关键词:尿酸肥胖儿童
学龄儿童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性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School-based Cardiovascular and Bone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CVBH),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房山区、密云区和通州区抽取15 108名6~16岁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生活方式、膳食、运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检测和足跟超声骨密度检测。按照体重状态分层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瘦体重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体脂百分比(fat mass percentage,FMP)和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uscle to fat ratio,MFR)与骨密度的关联。结果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P<0.001);随体重状态由非超重、超重到肥胖的变化,不断下降(P<0.001);男生BMI与骨密度存在负相关(B=-0.087,P<0.001),女生BMI与骨密度无相关关系(B=-0.001,P=0.924)。进一步将BMI分解为FMI和FFMI引入回归模型发现,FMI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男:B=-0.258,P<0.001;女:B=-0.153,P<0.001);FMP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男:B=-0.419,P<0.001;女:B=-0.229,P<0.001);FF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B=0.313,P<0.001;女:B=0.192,P<0.001);MFR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B=0.198,P<0.001;女:B=0.091,P<0.001)。按照体重状态进行分层,不论在非超重、超重或是肥胖组,均呈现一致的关联关系。结论瘦体重增加有利于骨密度的积累,促进学龄儿童青少年骨健康的关键在于降低脂肪量,提升瘦体重,保持合适的体成分。
刘军廷侯冬青王莲革高爱钰郁兆仓林宁翔黄贵民米杰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体成分定量超声
Differences in 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s assessed by air displacement plethysmography and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Chinese adults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 and air displacement plethysmography(ADP) are two widely used methods fo...
Yiwen HuangHongbo DongHong ChengXinying ShanXiaoran YuXianghui XieJie Mi
中国7个城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调查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
陈芳芳刘军廷黄贵民米杰
关键词: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儿童青少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