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

作品数:370 被引量:1,132H指数:15
相关作者:徐萌田亚坤绳波田雅茹李爱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1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2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语言文字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3篇病毒
  • 133篇艾滋病
  • 74篇免疫缺陷
  • 58篇病毒治疗
  • 57篇细胞
  • 57篇感染者
  • 50篇缺陷病
  • 50篇免疫缺陷病
  • 50篇免疫缺陷病毒
  • 48篇HIV感染
  • 45篇人类免疫
  • 45篇人类免疫缺陷
  • 43篇人类免疫缺陷...
  • 42篇HIV
  • 38篇免疫
  • 38篇艾滋病病毒
  • 33篇抗病毒
  • 32篇抗病毒治疗
  • 30篇综合征
  • 28篇HIV-1

机构

  • 36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广州市第八人...
  • 5篇北京地坛医院
  • 5篇青岛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重庆市公共卫...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云南省中医中...
  • 3篇贵阳市公共卫...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滨州市中心医...
  • 2篇上海市公共卫...

作者

  • 83篇吴昊
  • 34篇张彤
  • 25篇焦艳梅
  • 22篇张宏伟
  • 19篇郭彩萍
  • 17篇李侗曾
  • 17篇梁连春
  • 17篇李岚
  • 16篇李威
  • 16篇计云霞
  • 13篇张玉林
  • 12篇黄晓婕
  • 12篇汪雯
  • 11篇陈德喜
  • 10篇李在村
  • 10篇粟斌
  • 9篇王蕊
  • 9篇孙丽君
  • 7篇金荣华
  • 7篇陆小凡

传媒

  • 65篇北京医学
  • 45篇中国艾滋病性...
  • 2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5篇传染病信息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0篇英国医学杂志...
  • 8篇中国医药导报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国际流行病学...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医师在线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医学教育管理
  • 2篇临床荟萃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8篇2023
  • 15篇2022
  • 23篇2021
  • 29篇2020
  • 22篇2019
  • 29篇2018
  • 63篇2017
  • 33篇2016
  • 36篇2015
  • 28篇2014
  • 29篇2013
  • 15篇2012
  • 20篇2011
  • 12篇2010
3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HIV-1储藏库的重新认识
2013年
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出现后,人类首次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不到水平。HAART显著降低了HIV感染的死亡率,每年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将一种不治之症转变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学者曾认为,HAART治疗短期内可彻底治愈艾滋病。但一项体内试验发现,一部分静止的记忆CD4+T细胞携带整合的病毒基因组。这些细胞在静止状态下不释放病毒颗粒,
张美吴昊张宏伟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人免疫缺陷病毒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及与感染性疾病关系概述被引量:1
2012年
循环miRNA是指存在血液等体液中的细胞外游离的miRNA,是由18~26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在细胞外稳定存在,对于放置时间较长、温度变化、pH值的高低、多次冻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感染性疾病中,对于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循环miRNA及其与感染性疾病中的关系。
张宏伟黄晓婕吴昊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
多细胞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12月60例HFMD患儿(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32)和重症组(n=28);选择同期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多细胞因子及hs-CRP的检测。结果 HFMD重症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TNF及GM-C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症组(P<0.01),而轻症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IL-8外的其他多种细胞因子及hs-CRP可作为判断HFMD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早期治疗的重要指标。
任美欣李侗曾梁连春
关键词:手足口病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抗中枢神经系统HIV感染治疗面临的挑战与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是目前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血-脑屏障( BBB )的阻隔,某些抗病毒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使得这一部位成为病毒潜藏库。 BBB主要由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HBMVECs )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星形胶质细胞伪足也参与BBB形成。位于BBB及脑实质细胞上的特定转运蛋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外排。由此,人们探寻了纳米材料等一系列增加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降低药物神经毒性的措施。该文对上述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张玉林陈德喜金荣华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血脑屏障
个案管理在HIV感染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AIDS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医疗机构对于HIV感染者的管理方式是传统的随访管理模式,即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相关指标。个案管理师是一个新颖的、值得深入探索的管理HIV感染者的创新模式,个案管理师通过与各方面的交流并合理选择可利用的资源来满足患者及家人的健康需求,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将现行的主要以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和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主的模式,转换到发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因疾病而引起的心理、社会问题和情绪上的困扰并予以解决的模式。
关欣李冬梅李超张彤
关键词:HIV感染者公共卫生问题社会问题躯体疾病
AIDS相关肺部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HIV感染相关肺部疾病是引起AIDS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疾病谱甚广,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本文对AIDS患者常见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吴昊黄晓婕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相关机会致病菌感染肺炎
艾滋病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19例退出原因分析
目的 研究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退出治疗原因,为提高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份~ 2013年6月3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退出治疗的患者,分析其退出治疗...
邵英孙丽君叶江竹贺亮李在村
手足口病死亡15例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以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17型最为多见。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甚至造成死亡。
张宏伟李侗曾钟蕊张彤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肠道病毒感染
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2020年
肝功能异常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多见,目前常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血液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肝脏合成功能检测如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胆红素水平(TBIL)。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简单来说可分成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李侗曾
关键词:非感染性疾病肝功能异常血液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肝脏合成功能
艾滋病相关认知损害被引量:3
2015年
认知障碍/痴呆症并非都是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症以及其他神经科相关痴呆症(以下简称为神经科痴呆症),艾滋病也会引发认知损害/痴呆症。但是,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诸方面都与神经科痴呆症不同。在本文将对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全面的阐述。
陈文涛乔录新刘道洁张玉林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痴呆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