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45 被引量:318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文俊许浒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2篇内皮
  • 10篇内皮细胞
  • 8篇血管
  • 7篇上皮
  • 7篇肿瘤
  • 6篇蛋白
  • 6篇细胞表达
  • 5篇血管内皮
  • 5篇人脐
  • 5篇人脐静脉
  • 5篇连环素
  • 5篇内皮细胞表达
  • 5篇环素
  • 4篇脂质
  • 4篇纤溶
  • 4篇病理
  • 3篇动脉
  • 3篇血管内皮细胞
  • 3篇粘附

机构

  • 4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东山区...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咸宁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利川市人民医...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宝安人...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维也纳大学

作者

  • 15篇邓仲端
  • 8篇瞿智玲
  • 6篇倪娟
  • 5篇吴人亮
  • 5篇阮秋蓉
  • 4篇余俐
  • 4篇彭杰青
  • 4篇郝春荣
  • 4篇熊密
  • 3篇宋建新
  • 3篇车东媛
  • 3篇王曦
  • 2篇李文俊
  • 2篇敖启林
  • 2篇袁永辉
  • 2篇吴焕明
  • 2篇祝学卫
  • 2篇杨丽敏
  • 2篇周小琴
  • 2篇李娜萍

传媒

  • 7篇中国动脉硬化...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国外医学(分...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乳头状纤维弹性瘤二例
2001年
王伟邓仲端
关键词:心脏肿瘤病例报告
青少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7例
2005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04年9月住院的17例青少年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胸片资料.结果 17例均有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低,传导系统受累11例,心肌酶谱指标增高.结论早期诊断、急性期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是抢救青少年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生命、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
王美玲郭峻莉安素才王文远马利平王丽
关键词:心肌炎青少年
非小细胞肺癌中HPV感染与EGFR、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89例NSCLC和20例肺良性病变中HPV感染的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的HPV(+)组和HPV(-)组中VEGF、EGFR分别表达的情况。结果:NSCLC组中HPV感染率(35/89)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1/20)(P=0.007)。HPV(+)组VEGF和EGF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HPV(-)组,P值均<0.01。HPV(+)、EGFR(+)组和HPV(+)、EGFR(-)组中VEGF的表达无明显差异。HPV感染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组织学类型、吸烟、性别和年龄无关;VEGF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GFR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PV的感染与NSCLC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V的感染可能通过促进VEGF、EGFR的表达,使肺癌易发生淋巴管生成,导致肺癌易通过淋巴结转移,预防HPV的感染对降低肺癌的发生及减少肺癌的早期转移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娟吴翠环吕彦蒋春樊袁兵
关键词:肺肿瘤
软组织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骨软化症患者的肿块切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骨软化症、低磷酸盐血症,高磷酸盐尿,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血钙浓度正常。经99mTc-OCT(奥曲肽)检查指导临床发现左腘窝区小肿块并切除之。术后3天,血磷恢复正常。光镜下肿瘤主要由肥胖的梭形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具有丰富的血管,可见血管外皮瘤样血管、散在脂肪岛、明显的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边缘有不完整的膜状骨样或软骨样组织。电镜下见梭形细胞内含数量不等的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其中部分为结晶样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免疫组化显示多核细胞和单核间质细胞CD68阳性。结论该例为肿瘤源性骨软化症,其病理类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外科切除后治愈,99mTc-OCT对于指导临床发现小的隐蔽病灶很有价值。
聂秀邓仲端杨秀萍孙晖官阳贺骏潘华雄
关键词:低磷酸盐血症
山莨菪碱下行调节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被引量:11
2001年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量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mRNA表达 ;用电泳迁移检测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核因子κB核内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脂多糖能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 ,但加入山莨菪碱后 ,脂多糖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而且 ,山莨菪碱还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的表达。经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提取物与核因子κB探针结合明显增强 ,而山莨菪碱则能阻止脂多糖致核因子κB的核内转移现象。提示山莨菪碱不仅下行调节脂多糖所致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 ,而且下行调节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表达 。
阮秋蓉宋建新邓仲端瞿智玲倪娟
关键词:山莨菪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核因子ΚB
γ-连环素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γ-连环素 (γ- catenin,γ- cat)是实质细胞粘附连接处钙粘附素 (cadherin,cd) /连环素复合体的胞内组成部分 ,同时还是桥粒的组成成份之一。近来发现 ,γ- cat同时还是一种癌基因 ,并参与 wnt信号传导通路 ,介导粘附连接与桥粒之间的交流等。本文对 γ-
刘志艳吴人亮
关键词:桥粒信号传导Γ-连环素
胃癌MCD/MVD双标记检测及其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MCD、MVD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双标记检测 10 0例胃癌组织中MCD/MVD ,并作定量分析。结果 MCD/MVD≤ 0 .9时 ,癌累及浆膜病例较多 ;MCD/MVD >0 .9时 ,癌累及浆膜病例较少 ,两者比较 ,P <0 .0 5。结论 MCD/MVD的比值与癌浸润深度相关 ,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魏爱君张友元熊密黄望珍顾磊
关键词:胃癌MCDMVD双标记微血管
胃癌ER基因表达与CpG岛甲基化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基因表达及其CpG岛甲基化状况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限制性内切酶PCR法分析91例胃癌ER的表达和30例胃癌ER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况。结果:胃癌ER阳性率为38%(35/91),其中高分化腺癌10%(3/30),分别与低分化腺癌43%(13/30),未分化癌53%(8/15),粘液癌63%(5/8)及印戒细胞癌75%(6/8)比较,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orrmannⅢ+Ⅳ型56%(24/43)明显高于Ⅰ型22%(4/18)与Ⅱ型23%(7/30)(P<0.05)。淋巴结转移组为55%(28/51),未转移组23%(9/4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ER基因CpG岛未见甲基化,而40%(12/30)胃癌呈甲基化(P<0.05),且与其蛋白表达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ER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分化、侵袭、转移有关,并以分化较差的胃癌表达高,提示ER阳性胃癌生物学行为差而预后不佳。ER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胃癌中ER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苏琦敖启林贺修胜梁晓秋周建国李一琴
关键词:胃肿瘤雌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
挖空细胞的本质及尖锐湿疣病理诊断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寻找尖锐湿疣比较确切可行的病理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HE、HPV CAg免疫组化、HPV DNA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和超薄切片等方法检测 5 0例尖锐湿疣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 ,对 2 0例尖锐湿疣进行观察。结果 鳞状上皮呈尖细的乳头状增生 ,角化不全和乳头纤维轴索中毛细血管丛状增生 ,棘层中上部和颗粒层有多少不等的挖空细胞 ,单个散在、成群或广泛分布 ,胞质空亮 ,核皱缩成星形或毛虫样 ,无炎细胞反应。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的阳性细胞比免疫组化HPV CAg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光镜、电镜观察 ,显示所有的挖空细胞均呈现细胞凋亡变化。结论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是由HPV所引起的凋亡细胞。从形态学上确认其凋亡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诊断 ,角化不全和乳头间质血管丛状增生可作佐证。难以确认挖空细胞的疑难病例 。
彭杰彭杰青余俐邬全会暴菊英柳息洪
关键词:挖空细胞尖锐湿疣病理诊断原位杂交形态学
β连环素在吸烟小鼠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 β连环素 (β cat)在吸烟小鼠不同阶段气道上皮中表达的变化 ,探讨不同功能状态的β cat在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研究小鼠吸烟 5周组(S5w组 ) ,吸烟 10周组 (S10w组 ) ,吸烟 15周组 (S15w组 )气道上皮的形态学变化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气道上皮 β catmRNA、β cat、原癌基因 (c Src)、酪氨酸磷酸化蛋白 (phosphorytyrsine,p Tyr)的表达。结果  (1)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气道上皮形态学上呈损伤 (S5w)、修复 (S10w)、过度增殖 (S15w)变化。 (2 )S5w、S10w、S15w组 β cat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 (对照组、S5w、S10w、S15w组 β cat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 0 2 0 4± 0 0 12、0 0 97± 0 0 0 7、0 16 0± 0 0 0 3、0 10 7±0 0 0 8;β catmRNA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 0 2 2 3± 0 0 0 8、0 12 3± 0 0 11、0 173± 0 0 0 8、0 116± 0 0 0 4,P <0 0 1)。但S10w组 β cat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S5w、S15w组高。S15w组中尚可见 β cat核内表达。 (3)正常气道上皮细胞c Src、p Tyr表达极弱 ,和S5w、S10w、S15w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对照组、S5w、S10w、S15w组c Src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 0 0 48± 0 0 15、0 12 7± 0 0 18?
李文俊吴人亮李娜萍周晟郝春荣王曦
关键词:Β连环素气道上皮损伤吸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