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107 被引量:402H指数:10
相关作者:任婕姚维凡白雪峰王崴刘铎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乳腺
  • 25篇乳腺癌
  • 25篇腺癌
  • 24篇细胞
  • 18篇蛋白
  • 11篇基因
  • 9篇肿瘤
  • 8篇耐药
  • 8篇甲基化
  • 7篇生物利用度
  • 7篇启动子
  • 7篇启动子甲基化
  • 7篇阿尔茨海默病
  • 6篇等效性
  • 6篇药代
  • 6篇药代动力学
  • 6篇散发性乳腺癌
  • 6篇生物等效
  • 6篇生物等效性
  • 5篇药动学

机构

  • 10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7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辽宁科技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沈阳二四二医...
  • 1篇沈阳市沈河区...
  • 1篇辽宁医学诊疗...
  • 1篇重庆大学附属...

作者

  • 48篇魏敏杰
  • 13篇陈磊
  • 13篇任婕
  • 12篇金万宝
  • 11篇刘明妍
  • 10篇赵海山
  • 10篇吴慧哲
  • 8篇聂宏光
  • 8篇姚维范
  • 7篇姚维凡
  • 7篇赵琳
  • 7篇何苗
  • 6篇金锋
  • 5篇钟欣
  • 5篇唐宏涛
  • 5篇杜可
  • 5篇李金鸣
  • 4篇孙明立
  • 4篇房月
  • 4篇米小轶

传媒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解剖科学进展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中国药理学会...
  • 3篇中国海洋药物
  • 3篇中国药理通讯
  • 3篇药物相关蛋白...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罗沙星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氟罗沙星测定含量的HPLC法,评价氟罗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200mg氟罗沙星供试胶囊或参比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氟罗沙星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氟罗沙星供试胶囊与参比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tμg·h/ml)分别为32.99±4.85和29.84±3.08;Cma(xμg/ml)为2.938±0.530和2.897±0.545;Tma(xh)为1.09±0.31和1.10±0.43;T1/(2h)为15.19±2.62和14.48±2.07。以参比制剂为标准,受试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10.7±13.4)%,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相比,生物利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孟胜男杜娃魏敏杰
关键词:氟罗沙星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
尼莫地平缓释片人体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尼莫地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单剂量和多次连续口服尼莫地平缓释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人体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评判两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两制剂、开放、...
温晓燕吴慧哲逄蕾刘明妍金万宝魏敏杰
关键词:尼莫地平药动学生物等效性
文献传递
氨己烯酸对自发性癫痫大鼠小发作和大发作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氨己烯酸对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小发作和大发作的作用。方法通过在自发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和皮质部位安插电极,观察口服氨己烯酸后对自发性癫痫大鼠的脑电图的影响。结果口服氨己烯酸(100mg·kg-1)后3、4、5h癫痫小发作的出现频率分别下降到给药前的(54±5)%、(41±9)%和(34±4)%(P<0.01)。氨己烯酸使大发作的出现频率分别下降到给药前的(68±13)%、(39±13)%和(21±6)%(P<0.01)。氨己烯酸的抑制效应能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拮抗。结论氨己烯酸具有明显的对抗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小发作和大发作的作用,对癫痫大发作的抑制效应是通过GABAA受体发挥作用的。
聂宏光蔡际群姚维范
关键词:氨己烯酸自发性癫痫大鼠癫痫小发作癫痫大发作
巴豆醛对肺泡液体清除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巴豆醛对肺泡液体清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考马斯亮蓝测定小牛血清白蛋白浓度的方法,评估小鼠在体肺泡液体清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实验研究巴豆醛对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以及其对肺泡上皮钠通道表达的影响;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巴豆醛对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巴豆醛能够降低小鼠肺泡液体清除率,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其能够促进ERK1/2的磷酸化,抑制上皮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提高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结论巴豆醛能够抑制肺上皮细胞的液体清除,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ERK1/2蛋白磷酸化,抑制上皮钠通道蛋白表达以及增加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有关。
李悦丁炎李慧明吴思慧杜德意陈磊聂宏光
关键词:钠通道蛋白磷酸化活性氧
FANCF-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MCF-7-FANCF-RNAi瞬时转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2011年
目的构建针对人FANCF基因的shRNA表达质粒(FANCF-shRNA),转染FANCF-shRNA使人乳腺癌MCF-7细胞FANCF基因沉默,从而建立MCF-7-FANCF-RNAi瞬时转染细胞模型。方法实验分两部分:FANCF-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使用Ambion公司的在线设计软件,设计并合成能够编码针对FANCF基因的小发夹RNA(FANCF-shRNA)的DNA模板,将其插入到p SliencerTM 4.1-CMV neo表达质粒中,形成pSliencerTM 4.1-CMV-FANCF-shRNA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E coli感受态细胞JM109中,通过氨苄青霉素抗药性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阳性克隆,并进行扩增;通过PCR及基因测序方法筛选出插入正确的FANCF-shRNA表达质粒;MCF-7-FANCF-RNAi瞬时转染细胞模型的建立:碱裂解法提取FANCF-shRNA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该质粒转染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RT-PCR法检测FANCF基因mRNA表达水平,确认FANCF基因沉默。结果含有重组质粒的阳性克隆菌液PCR扩增片段约为250 bp,并且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碱基排列顺序正确,没有突变,说明FANCF-shRNA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FANCF-shRNA质粒后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FANCF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6.51±6.84)%、(37.03±6.61)%、(53.03±9.33)%和(39.51±10.13)%(P<0.05),说明FANCF基因沉默,MCF-7-FANCF-RNAi瞬时转染成功建立。结论成功构建了FANCF-shRNA表达质粒并建立MCF-7-FANCF-RNAi细胞模型,为研究FANCF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产生与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
唐宏涛何苗李娜孙海刚余涧坤郝俊莹魏敏杰
关键词:人乳腺癌MCF-7细胞RNAI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5-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5-氟尿嘧啶(5-Fu)的血药浓度。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水(3:0.1:96.9,V/V/V),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50m/L(r=0.9995,n=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一性好,可用于5-Fu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钱瑾吴慧哲詹丽芬
关键词:5-氟尿嘧啶高效液相色谱法药代动力学
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自制的稳定型氢醌凝胶剂,以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作为生化观察指标,观察到氢醌凝胶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呈线性,氢醌凝胶剂稳定,对黄褐斑有显著治疗作用。
金睿张玉霞
关键词:酪氨酸酶
LRRC15来源HLA-A2.1限制性CTL表位肽鉴定及其抗乳腺癌效应评价
2022年
目的鉴定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1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15,LRRC15)来源的优势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solic T lymphocyte,CTL)表位肽,并验证其诱导CTL特异性抗乳腺癌免疫效应。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各30例。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免疫组化方法评估LRRC15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base and Analysis Resource,IEDB)联合SYFPEITHI数据库预测LRRC15蛋白序列中HLA-A2.1限定性CTL表位肽。利用分子对接软件MOE、T2亲和力实验和荧光共聚焦技术确认候选CTL表位肽与HLA-A2.1分子亲和性。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TL表位肽免疫活性。利用钙黄素和Dil标记乳腺癌细胞评价CTL表位肽诱导的杀伤效应。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进行免疫回输,在体内评估CTL表位肽诱导的抗肿瘤效应。结果相比于正常组织,LRRC15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1.57)比(1.31±0.72),Z=14.85,P<0.05];LRRC15 mRNA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呈显著正相关性(r=0.20,P<0.001)。LRRC15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潜在靶点。在筛选得到的3条候选CTL表位肽中,L2与HLA-A2.1分子具有最高亲和力(FI=2.490)。与阴性肽组相比,L2能够明显提升CD8+T细胞亚群比例(27.70%比45.50%),L2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能够明显提升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水平(50.20%比74.90%)。在最高效靶比时,L2诱导的效应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杀伤效应明显高于阴性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30±2.20)%比(8.60±1.40)%,t=1.45,P<0.05],但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无杀伤效应(P>0.05)。L2负载DCs诱导的CTL细胞对2例乳腺癌�
汤海潮刘雯思于兆进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免疫治疗
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被引量:7
2015年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当细胞低氧、糖类供应不足或有化学药物处理时均可引发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目前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激活多条通路,其中以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研究最为广泛。UPR通路激活后,可参与调控肿瘤细胞耐药。其中,参与的机制涉及DNA损伤修复、凋亡抑制、自噬等。
颜媛媛何苗魏敏杰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肿瘤耐药UPRERS凋亡抑制
PBL+LBL教学法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探讨PBL+LBL教学法在本科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PBL病例共分3大部分,每部分包括2段内容。评估系统由表格评价系统、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与PBL奖励分数构成。结果显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表中,学生各项总分平均分为(87.5±6.7)分(满分100),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小组讨论有明显改善,期末综合分析题平均分为(36.8±3.6)分(满分45分),优于2011级(P<0.01)。PBL奖励分数为(4.0±0.9)分(满分5分)。根据课程种类、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PBL与LBL有机地统一结合是本科留学生最合理的教学模式。
陈磊何苗吴慧哲王崴肖庆桓刘明妍任婕沙磊唐宏涛魏敏杰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PBL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