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作品数:81 被引量:2,020H指数:22
相关作者:李晓君吴亚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经济管理
  • 11篇历史地理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旅游
  • 12篇乡村
  • 8篇城市
  • 7篇城乡
  • 6篇影响因素
  • 5篇地理
  • 5篇乡村旅游
  • 4篇农村
  • 4篇网络
  • 4篇流域
  • 4篇空间分异
  • 4篇河流
  • 4篇黑臭
  • 4篇黑臭河流
  • 4篇沉积物
  • 4篇城乡融合
  • 3篇多尺度
  • 3篇人口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机构

  • 7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宁夏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3篇南京工业职业...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邮电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2篇南京旅游职业...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作者

  • 5篇赵媛
  • 5篇王国祥
  • 4篇韩睿明
  • 4篇李时银
  • 4篇冀峰
  • 3篇王磊
  • 2篇龙花楼
  • 2篇熊筱燕
  • 2篇秦承志
  • 2篇黄震方
  • 1篇丁正山
  • 1篇崔继昌
  • 1篇汪涛
  • 1篇苏勤
  • 1篇闾国年
  • 1篇刘俐李
  • 1篇董彬
  • 1篇邵庆丰
  • 1篇靳诚
  • 1篇车冰清

传媒

  • 13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科学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经济地理
  • 3篇土壤学报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Journa...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语文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8篇2024
  • 15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扬州市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通勤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影响居民通勤满意度的因素能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可借鉴路径。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人属性、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三个维度,而其中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对通勤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提高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保护良好环境是提高通勤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崔继昌方斌任亚
关键词:影响因素
栅格地理计算并行算子对区域计算算法并行化的可用性分析——以多流向算法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栅格地理计算并行编程库的研发有助于实现对栅格地理计算算法的并行化。在现有的研究中,Qin等(2014)设计并初步研发的栅格地理计算并行算子(Pa RGO),在设计思路上能较好地隐藏与并行编程软硬件环境相关的复杂细节,实现栅格地理计算通用步骤的并行化,且较其他类似思路的编程库而言,Pa RGO能兼容多种常用的并行计算平台,具有明显优势。但Pa RGO目前在设计上仅直接支持本地、邻域及全局计算特点的栅格地理计算算法并行化,对于更为复杂的区域计算特点算法并行化的支持能力尚未探究。对此,本文选取栅格数字地形分析中具有区域计算特点、递归设计的多流向算法为算例,利用Pa RGO进行并行化设计、实现及测试,以计算时间、相对加速比和相对并行效率为定量指标。通过可运行性和并行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a RGO虽然不能直接支持对递归的多流向算法进行并行化,但在根据多流向计算的原理将该递归算法转变为非递归的设计之后,可将算法由原区域计算改造为邻域迭代计算,就能利用Pa RGO实现并行化,并得到较好的并行效果。在集群环境下,MPI版本并行程序的并行效果优于MPI/Open MP混合版本。
艾贝贝秦承志朱阿兴
关键词:并行计算
中国城市尺度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结构的时空复杂性被引量:100
2015年
知识在产业集聚、区域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城市知识储量及其在区域知识网络中的地位对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学术论文合作与专利合作是知识溢出的体现形式,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度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2000-2009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构建中国城市间科学知识网络(scientific knowledge network,SKN)与技术知识网络(technological knowledge network,TKN)。运用复杂网络与地学空间分析方法,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择优链接性、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空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知识溢出的时空复杂性。研究表明:1 SKN和TKN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SKN节点度数的异质性高于TKN。2两种网络均呈异配性,即城市选择合作对象存在明显择优链接性,知识溢出具有粘着性和空间依赖性。3 SKN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布总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特点;TKN中心城市层级结构不明显,尚未形成明显极化中心。4 S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的合作空间,由最初的沿海省会城市间的合作转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间和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区域间知识溢出明显;TKN中心城市自我网络仍多分布于沿海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区域间知识溢出不明显。5 S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存在等级扩散和传染扩散的现象,符合时空梯度推移规律,且空间等级梯度逐渐向扁平化转变;TKN中心城市及其自我网络的时空演变以等级扩散为主,时空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研究结论为量化知识溢出及知识溢出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城市创新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李丹丹汪涛魏也华袁丰
关键词:知识溢出知识网络网络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角的旅游地理研究——科学问题与学术使命被引量:10
2023年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新时代旅游地理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引。通过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结合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走向,从理论、方法和应用层面构建了旅游地理研究新框架。强调必须发挥旅游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学科特点与优势,以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加强旅游空间分析、旅游地演化规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现代性理论、融合共生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场景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在旅游地理领域的创新应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文章提出要强化“中国特色”的旅游地理研究,深入探究人口(需求)特征与流动性规律、旅游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旅游人地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地缘格局与旅游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作用与效应等科学问题,推动旅游地理学自主知识创新。旅游地理学者应成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积极担当响应国家战略的政治使命、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使命、协调“两个文明”的文化使命、推动人地和谐的生态使命、服务行业发展的经济使命、推进和平发展的国际使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黄震方黄睿葛军莲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旅游地理学术使命
中国分县城乡人口老龄化时空差异与机理被引量:28
2020年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支撑,刻画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时序演变特征,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县域城乡老年人口空间差异与关联性,并结合空间回归模型对差异背后的机制进行解析。主要结论为:①城乡老年人口绝对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不考虑政策因素带来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乡村老年人口始终高于城市,但增速较缓。②然而,乡村较城市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且速度快于城市,老龄化"城乡倒置"呈现"缩小-再扩大"的阶段性特征。③城市老龄化以东北三省、苏北及川渝为甚,乡村老龄化呈"三足鼎立"之势,以乡城人口流迁主导的城乡差异格局开始凸显,具体围绕长江三角洲、川渝、呼包鄂榆城市群郊县分布。城乡老龄化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乡村集聚性大于城市,区域不均衡较城市更明显。④新时期,人口迁移构成城乡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因素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影响各异,经济因素影响不显著。文章旨在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人口统筹发展指明方向,为城乡后社会主义老龄化理论探索提供依据。
许昕赵媛赵媛武荣伟武荣伟
关键词:城乡人口老龄化
旅游导向的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与机制--以南京市后圩村为例被引量:9
2023年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驱动力,探究其重构乡村空间的内在机制有利于完善乡村振兴的科学体系。本文以南京市后圩村为例,从“物质-关系-文化”三维视角剖析了旅游导向的乡村空间重构过程,并结合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互动作用逻辑分析其重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后圩村物质空间重构以土地利用集中化和空间功能复合化为主要特征;关系空间重构呈现出空间主体多元化,关系网络复杂化,组织形式集中化,权属关系明晰化等特征;文化空间重构表现出空间内涵多样化和乡风文明规范化等特征。②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相互作用构成了驱动后圩村空间重构的核心动力,促进乡村“物质-关系-文化”空间的协同演进,共同推动乡村空间重构。乡村旅游发展不同阶段多元力量作用程度和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乡村旅游起步发展阶段社会力量主导空间重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多元力量合作博弈推动空间价值提升,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阶段多元力量协同共治落实空间有序重构。旅游导向的乡村空间重构内在机制可为优化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参考。
袁紫怡戈大专孙攀倪月犁黎雅悦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乡融合
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采用实验室静态培养的方法,通过氮肥配施不同量黄腐酸钾来探究黄腐酸钾对植烟土壤氮转化以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CK,硝酸铵(200 mg N·kg^-1,下同);T1,硝酸铵+2.5 g·kg^-1黄腐酸钾;T2,硝酸铵+5 g·kg^-1黄腐酸钾;T3,硝酸铵+10 g·kg^-1黄腐酸钾;T4,硝酸铵+15 g·kg^-1黄腐酸钾。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黄腐酸钾显著降低了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当黄腐酸钾添加量≥10 g·kg^-1时,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增加;T1、T2、T3、T4处理的净矿化和硝化速率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均显著小于CK处理(P<0.05);添加黄腐酸钾显著提高了N2O和CO2的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P<0.05),N2O和CO2累积排放量随黄腐酸钾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另外,N2O累积排放量与CO2累积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7,P<0.001)。分析表明,添加黄腐酸钾促进了微生物对氮素的净同化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另外,添加黄腐酸钾也刺激了反硝化作用,提高了N2O累积排放量。CO2累积排放量可作为量化N2O累积排放量的辅助指标。
李青山王德权高政绪杜传印管恩森程谊王慎强
关键词:黄腐酸钾植烟土壤氮素转化N2O
我国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待解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被引量:64
2019年
我国设施栽培迅速发展为保障城乡居民蔬菜和瓜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合理施肥,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氮、磷、钾、硫元素过量积累等土壤快速退化现象极为普遍,正在严重威胁设施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科学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发展水平,设施栽培养分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探讨了设施栽培中确定养分合理施用量、判断土壤养分供应是否平衡、评价养分环境效应和去除土壤中过量积累的养分等方面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认为我国亟需组织力量,系统地研究在设施栽培特殊的小气候、土壤水分运移、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特点以及高复种指数下,土壤养分转化规律,水、土、气和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尽速改变科学研究滞后于生产实际的现状。
蔡祖聪
关键词:设施栽培养分平衡环境效应
中国古都的多尺度地理空间
早期都城的选址是研究地理空间而非建筑。地理空间具有持续恒定属性,是研究观察城市发展变迁的固定坐标系统,也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通过探索南京、西安、洛阳和北京的古都地理空间及其历史变迁轨迹,分析其地理空间机制造成的历史现...
姚亦锋
关键词:古都地理空间多尺度风貌规划
文献传递
强还原土壤灭菌防控作物土传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5
2015年
随着集约化种植程度的不断提高,土传病原菌侵染、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养分平衡失调等引起的作物连作障碍发生率不断攀升,严重威胁着集约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法是一种作物种植前的土壤处理方法,即:在发生土传病害的土壤上,添加大量的易分解有机物料、灌溉、薄膜覆盖或淹水阻隔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快速创造土壤强还原环境,短期内杀灭土传病原菌的方法。强还原杀灭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理包括:1)厌气杀灭好氧病原菌;2)还原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杀灭土传病原菌;3)强还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抑制土传病原菌活性。强还原土壤灭菌法还具有提高土壤p H,减轻次生盐渍化的作用,具有广谱性和环境友好性。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起源、作用机理、影响该方法效果的因素及其应用前景。
蔡祖聪张金波黄新琦朱同彬温腾
关键词:连作障碍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