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品数:432 被引量:3,242H指数:27
相关作者:罗成仁陈大年宋彬王家良闵鹏秋更多>>
相关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1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细胞
  • 36篇手术
  • 35篇肿瘤
  • 27篇基因
  • 20篇血管
  • 20篇外科
  • 20篇疗法
  • 17篇切除
  • 16篇受体
  • 14篇疗效
  • 14篇免疫
  • 13篇蛋白
  • 12篇外科手术
  • 12篇并发
  • 11篇药物疗法
  • 11篇胰腺
  • 9篇术后
  • 9篇脑损伤
  • 8篇颅脑
  • 8篇颅脑损伤

机构

  • 43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8篇华西医科大学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9篇汕头大学医学...
  • 7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5篇湖北医科大学
  • 4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汕头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四川省肿瘤医...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杨志明
  • 14篇胡廷泽
  • 12篇高立达
  • 10篇严律南
  • 8篇王曾礼
  • 8篇黄德嘉
  • 8篇毛伯镛
  • 8篇欧阳钦
  • 8篇王家良
  • 8篇游潮
  • 7篇李秀钧
  • 7篇李甘地
  • 7篇杨宇如
  • 7篇王泉云
  • 7篇罗成仁
  • 6篇尹秋熙
  • 6篇陈绍基
  • 5篇石应康
  • 5篇官泳松
  • 5篇刘卫平

传媒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四川医学
  • 11篇中国修复重建...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7篇眼科研究
  • 7篇国外医学(内...
  • 6篇护士进修杂志
  • 5篇临床荟萃
  • 5篇中华结核和呼...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黑龙江护理杂...
  • 4篇国外医学(呼...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国外医学(耳...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 4篇癌症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9篇2003
  • 30篇2002
  • 71篇2001
  • 80篇2000
  • 49篇1999
  • 43篇1998
  • 25篇1997
  • 28篇1996
  • 20篇1995
  • 11篇1994
  • 8篇1993
  • 8篇1992
  • 6篇1991
  • 9篇1990
  • 10篇1989
4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NF水平变化及其与AChRab产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了42例MG患者血清TNF水平,同时检测了其中36例MG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并观察了20例MG患者GC治疗前后TNF水平及AChRab的变化。结果显示:眼肌型、全身型MG患者血清TNF水平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水平变化与AChRab产生以及与MG临床类型、病情密切相关,GC治疗后血清TNF水平及AChRab阳性率明显降低。我们认为TNF在MG发病机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水平对指导MG临床有重要价值。
李作孝徐文桢章崇杰刘杰魏大鹏刘杰张平陈平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肿瘤坏死因子乙酰胆碱受体
左半结肠癌根治术
1995年
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严律南【手术指征】横结肠远侧1/3、结肠牌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癌肿。【术前准备】1.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检、纤维结肠镜检等协助确诊。2.静脉补液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3.肠减压。4.安置尿管。5.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6.肠道准备方法(...
严律南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癌肿降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癌手术指征
多巴胺与消化性溃疡被引量:2
1996年
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与人体的精神神经活动有关,但精神神经活动影响 PU 的发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理学和消化生理学的进展,对神经系统控制消化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加深。人体内存在联系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以多巴胺(dopamine,DA)为介质的脑肠轴(brain-gut axis),起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肠道的作用。研究证实,PU 的发病也与此种 DA 介导的神经活动有关。1979年,Kebabian 等根据与不同的 DA 拟似剂的不同结合能力,将中枢 DA 受体分为
郝志明张尚志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多巴胺病理
酒精对男性生殖的影响被引量:11
1991年
饮洒,特别是长期嗜酒对人类造成的不良后果极其广泛,本文对近年有关长期嗜酒和酒精中毒对男性生殖影响的研究资料予以综述,以供参考。对性激素的影响大量研究均证实男性长期嗜酒,血液中雄激素下降,呈高雌激素血症,急性醉酒后亦然。
孟东升刘志中
关键词:生殖酒精性激素精子
201例平时颅脑火器伤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8年
201例平时颅脑火器伤临床分析游潮易章超徐学君李国平汤国太颅脑火器伤是常见的战伤,但在和平年代亦时有所见,其诊断和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特殊性[1]。我科1965~1996年31年间共收治有完整病历资料的非战时颅脑火器伤201例,现予以总结报告。临床资料1...
游潮易章超徐学君李国平汤国太
关键词:颅脑损伤火器伤
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对脑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5
1992年
用Low—Shear—30流变测定仪对16例脑外伤动物模型进行了全血粘度和粘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脑外伤后不仅存在着高、低切变率下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增高,还存在着全血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和弹性模量的增高,说明脑外伤后存在着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强和红细胞变性能力的下降,致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加大,脑循环紊乱,脑循环淤滞。对照组与试验组脑损伤范围比较的结果表明,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降低HCT和红细胞聚集性,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使脑组织微循环得到改善,有利于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邸虓高立达陈槐卿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液流变学微循环
胆胰驱蛔汤治疗胆胰管蛔虫症85例
1998年
胆胰管蛔虫症由于常并发急性胰腺炎,而后者发病率在急腹症中占第3~5位,尤其是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一直是内外科、加强病房临床和实验室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对胆胰管蛔虫症的积极治疗,以尽早解除梗阻及感染,减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自1993年初到1995年底,对收住院的85例胆胰管蛔虫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诊断为胆胰管蛔虫症;男性26例,女性5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为44.17±15.54岁.50岁以下53人,占62.35%;50岁以上32人,占37.65%.1.2 胆胰管蛔虫症分类 单纯性胆总管蛔虫45例,胆总管并肝内胆管蛔虫2例,肝外胆管蛔虫5例,肝内外胆管蛔虫5例,肝外胆管胰管蛔虫2例,胆总管并胰管蛔虫1例.单纯性肝内胆管蛔虫2例,单纯性胰管蛔虫22例.
常静黄宗文蒋俊明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非甾体抗炎药肠道损害被引量:19
2001年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不仅引起胃十二指肠损害 ,还可引起小肠和大肠损害。NSAIDs小肠损害包括溃疡、穿孔、狭窄及NSAIDs肠病 ,以后者最为常见 ,表现为肠道失血、蛋白丢失及回肠吸收功能障碍。NSAIDs大肠损害包括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穿孔、狭窄 ,还可使原有结肠病变加重。其肠损害机制前期可能与NSAIDs抑制环氧合酶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引起粘膜防御能力降低有关 ,后期则与肠腔内侵袭因素的作用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寻求副作用少的新型NSAIDs将可预防肠道损害的发生。
王玉芳欧阳钦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结肠炎肠道损害
重视科研设计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被引量:26
1999年
有了很好的临床科研课题,即使获得了国家重点课题的资助,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目的,甚者,可能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宝贵时间的浪费。据抽样调查1985年和1995年两个年度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112篇有关诊断性试验的论...
王家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被引量:37
2000年
恶性肿瘤患者常需反复化学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 ,传统的外周静脉输液使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而目前的深静脉置管常可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们从 1998年以来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 ,取得了满意效果 ,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外周静脉。
冉启志李虹吴绍勇
关键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化学治疗输液法护理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