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

作品数:53 被引量:108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扬曹军雷烨王柔嘉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7篇细胞
  • 26篇白血
  • 26篇白血病
  • 20篇急性
  • 16篇基因
  • 13篇淋巴
  • 12篇干细胞
  • 9篇造血
  • 9篇造血干
  • 9篇淋巴细胞
  • 9篇干细胞移植
  • 8篇异基因
  • 8篇造血干细胞
  • 7篇急性白血
  • 7篇急性白血病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异基因造血干...
  • 5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蛋白
  • 4篇髓系

机构

  • 5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6篇王健民
  • 12篇杨建民
  • 5篇宋献民
  • 5篇陈莉
  • 5篇程辉
  • 5篇章卫平
  • 4篇黄崇媚
  • 4篇吕书晴
  • 3篇居小萍
  • 3篇唐古生
  • 3篇闵碧荷
  • 3篇许小平
  • 3篇邱慧颖
  • 2篇何志颖
  • 2篇温丽敏
  • 2篇江千里
  • 2篇李红梅
  • 2篇毛燕君
  • 2篇胡以平
  • 2篇姚玉成

传媒

  • 9篇白血病.淋巴...
  • 5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肿瘤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Journa...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157应用于粒单核细胞PNH克隆鉴定价值的评估
唐古生柳敏丁静郭孟乔张春玲王健民杨建民
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正>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有减轻缓解的作用,而阻断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通路对GVHD也有类似的作用,我们利用MSC作为载体携
杨丹王利平包晓辰周虹程辉王健民
文献传递
存活3年以上成人急性白血病74例被引量:3
1997年
存活3年以上成人急性白血病74例董群生闵碧荷孟沛霖刘本亻叔我院1976年10月至1995年10月收治成人初治急性白血病(AL)523例,经治疗获完全缓解(CR)242例(46.3%),其中74例(占总例数的14.1%,占CR例数的30.6%)存活≥3...
董群生闵碧荷孟沛霖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成人存活期
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be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以及在目前治疗条件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初发be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化疗方案、不同转录本及移植与非移植之间达到第一次完全缓解(CR,)时间、生存及复发的差异,评价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35例初发bet—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8岁(16—65岁),白细胞计数中位水平29.5×109/L(1.33×109/L-192.45×109/L)。转录本p190阳性26例(74.28%),mRNA中位相对表达水平0.5824(0.1233—0.9760),p210阳性9例(25.72%),mRNA中位相对表达水平0.6235(0.0974~0.9592)。中位随访12个月。35例初发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诱导化疗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四组不同化疗方案达到CR。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转录本p190阳性组患者达到CR,时间较转录本p210阳性组患者延长(P=0.016),但两组总生存(P=0.167)及复发(P=0.164)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例患者化疗缓解后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组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7。43个月),非移植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4~18个月)(P=0.017),但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在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条件下,不同诱导化疗方案对be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影响,转录本p190阳性患者疗效较转录本p210阳性患者差,但总生存与复发率无差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程辉黄崇媚邱慧颖胡晓霞陈莉唐古生章卫平宋献民王健民杨建民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特征
CD19基因过表达K562细胞株及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2015年
目的建立人CD19基因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CD19.K562)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克隆人CD19基因构建MigRl-CD19反转录病毒载体,转入Plat—A包装细胞,病毒上清转染K562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CD19基因和蛋白表达,体外反复传代获得CD19-K562稳定转染细胞株,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D19.K562细胞株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并经体内外传代后建立移植瘤亚系CD19.K562-a,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反转录PCR、瑞特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验证CD19.K562-a细胞性质。结果成功建立了人CD19.K562细胞稳定株,CD19阳性率(99.80±0.17)%。CD19-K562细胞增殖、凋亡未受转染及传代影响。CD19-K562细胞稳定株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后经体外结合体内传代建立移植瘤亚系CD19-K562-a,其CD19阳性率为(99.78±0.04)%,CD19-K562.a和CD19.K562细胞均呈未分化形态。CD19.K562-a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CD19.K562-a瘤体CD19基因表达强阳性。结论通过构建MigR1-CD19重组载体获得CD19基因过表达的K562稳定转染细胞株(CD19.K562),同时采用体外结合体内传代建立稳定成瘤的NOD.SCID小鼠移植瘤亚系CD19-K562.a并成功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王扬程辉陈科婷何妙侠阮婕唐古生杨建民
关键词:K562细胞异种移植模型
结节病诊治研究进展
2008年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肺部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为多见,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对结节病的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莉
关键词:结节病
加强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2012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HLA相合的血缘供者(MSD)仍是迄今最佳的移植供者,但HLA相容性屏障使其选择受到较大限制,在欧美国家也仅有30%左右的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血缘供者。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
王健民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HLA相合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
急性白血病不同时期PICC置管所致并发症比较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针对性避免或减少导管并发症,控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223例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别于非缓解期置管122例(非缓解组)和缓解期置管101例(缓解组),比较两组置管30d内导管并发症发生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可疑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高于缓解期置管患者,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率高。对急性白血病非缓解期置管患者须加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和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护理干预。
李红梅刘爱珠毛燕君曹军缪英霞胡娟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PICC并发症
T淋巴细胞的基因修饰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07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应用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信心。但从每一位患者体内克隆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CTL,并在体外扩增到足够的细胞数量后回输体内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也很不经济。近些年人们尝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对T淋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以增强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在体内、体外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将简要介绍通过病毒转染以肿瘤抗原特异性TCR、嵌合性TCR修饰T淋巴细胞的方法,基因修饰后淋巴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的发生机制以及动物体内实验结果。对逆转录病毒修饰T淋巴细胞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性及对策也进行了讨论。
杨建民Kevin T MCDONAGH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基因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肿瘤
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文章旨在回顾分析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移植相关预后因素。通过临床试验,结果表明Al1o-PBSCT对于难治复发AML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并可获得...
章卫平王健民杨丹宋献民倪雄陈洁陈莉周虹程辉李红梅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