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
-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5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水鸟栖息地保育的城市滨水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策略:以昆山市为例被引量:12
- 2021年
- 城市生物多样性作为评判城市自然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益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关注。从水鸟栖息地、滨水生境网络、生物多样性支持服务提升的角度切入,探讨城市自然系统整体规划的新思路与途径。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通过文献爬梳与野外调研,归纳并识别建成环境中影响水鸟生存的关键因素,构建昆山市滨水水鸟栖息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软件对现状滨水生境进行适宜性分析的空间制图,构建昆山滨水生境网络并提出水鸟栖息地营造要点。研究提出以水鸟为指示物种的滨水生境网络构建的三大要点:1)识别生境源地,并加强对重要生境源地的保育;2)利用连通度高、水面率高的适宜空间构建滨水生境廊道;3)增加“踏脚石”战略点,完善中心城区水鸟栖息生境功能性连通。旨在为建成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标准及技术支撑,以生境网络为依托构建辩证的人–水–鸟的健康关系。
-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王敏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网络构建
- 桥下空间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以上海市苏州河中环节点桥下空间为例被引量:10
- 2021年
- 桥下空间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困难立地,由于其权责归属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公""园"四个维度的概念框架,即以"低"影响开发为途径的生态基底锚固、以"线"性空间为脉络的情景主题塑造、以"公"民共享为核心的场地活力激发、以"园"城交融为目的的空间关联组织。通过对典型案例上海市长宁区苏州河中环节点的深入剖析,阐述低效利用的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如何逐步转变为绿色基础设施,总结规划桥下空间更新与重构的3条优化策略,旨在为其他城市高密度城区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 汪洁琼江卉卿潘晶潘凯临
- 关键词:城市更新桥下空间
- 表面流人工湿地Delft3D水动力数值模拟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表面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但当前其设计过程中存在水体净化效能与空间形态营造较难兼顾的技术瓶颈。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以江苏省太仓市某人工湿地净化工程中的表流湿地为例,利用Delft3D软件,通过模拟表流湿地12个方案中“岛屿”微地形或挡墙等不同要素组合下的水力效率(λ)和流速“死区”分布,分析不同方案的整体净化效能高低与内部水动力异质性特征,从而得到影响表流湿地水力特征与水体净化效能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表流湿地空间形态优化策略,为表流湿地的设计提供循证依据。通过数字赋能有助于提高表流湿地实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汪洁琼王蓉蓉宋昊洋王敏
-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工湿地数值模拟水力效率
- 新城市科学支持下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综合评价——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23
- 2021年
- 新城市科学的涌现为开展大规模和精细化的空间量化分析提供了基础。已有的关于街道空间品质的研究多采用定性或主观定量分析方法,近年来虽有学者采用新数据和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但测度维度相对单一,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街道空间品质。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在新数据和新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维度、分指标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综合评价框架,该评价框架兼顾街道形态特征以及使用人群的感知与行为特征,通过可视化分析判定街道类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别的对街道进行打分和精细化评价,对不同街道之间的品质进行比较,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和共识认知比较进行评价效能检测。最后,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该评价框架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加以验证,希望能够为精准化的街道空间更新设计提供科学支撑。
- 狄迪蒋映红叶丹叶宇
- 街道空间宜步行性的精细化测度与导控——基于虚拟现实与可穿戴生理传感器的循证分析被引量:21
- 2022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入"下半场",日益提升的空间品质需求对街道空间宜步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传统的城市更新与设计手法已难以满足人本尺度的精准设计与导控需求,亟须立足于公众感知的精准更新与介入。以广州新、旧城区2类典型街道为案例,立足新技术开展具身循证型的精准分析。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可视化陈述性偏好法,从主观视角计算各类街道空间特征要素的宜步行性效用水平。另一方面,结合生理传感器技术从客观视角开展建成环境评估,形成对主观视角结论的补充。基于上述两方面,系统性地构建街道空间界面要素与宜步行性的关联性模型,为街道空间的宜步行性提升提供人本尺度的精细化支持,探索数据支持下的人本视角街道设计精准化提升路径。
- 陈志敏陈志敏黄莹陈筝陈筝
-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设计虚拟现实
- 扫叶烹茶坐复行:浅析晚明时期绍兴地区文人园林品茗空间特征
- 明代的文人骚客继承了古代文人尚茶的传统,把日常生活中的茶事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的过程和修身养性的方式。晚明时期的文人品茗活动大致可以归类为茶寮茶会、集社茶会、园庭茶会与自煎自饮4种类型,而在文人园林中承载这些活动的品茗空...
- 江卉卿汪洁琼
- 关键词:晚明时期文人园林
- 诗画艺术视角下的唐辋川别业与明拙政园的比较研究
- 2023年
- 传统山水画、山水诗与园林三者互相渗透,共同追求意境含蕴。文章借助《辋川集》《辋川图》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咏》,使用互文性比较手法,以诗文为引,结合画景进行解构分析,比较唐辋川别业与明拙政园在空间结构、语汇构成与时空共鸣三方面的异同,厘清背后原因,分析提取传统园林偏爱的空间节奏线索和诗境要素语汇、发掘游园情感共鸣与各要素组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园林诗画意境营造方法,并对现代景观设计意境表达有一定启发。
- 王蓉蓉汪洁琼
- 关键词:诗画艺术意境营造
-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空间转化路径探索--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实践被引量:1
- 2023年
-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重在深度探索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其中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空间中的生态价值提升与转化是实现城市整体价值最优的重要方法。对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认知,不仅要关注其在承载支持、产品供给、环境调节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更要关注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生态空间价值的外溢与转化。为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尤其是外致价值的最大化,要对城园空间关系进行优化配置。论文基于价值转化原理,探讨自然生态本底价值提升和生态空间外致价值转化两个方面的实现路径,提出城园耦合城市设计方法,并以成都天府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为例做详细阐述。
- 匡晓明陈君石邢徐进叶沁妍
- 关键词:公园城市
- 实验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合性城市设计”课程教师钮心毅访谈被引量:2
- 2017年
- 建筑创作(以下简称AC):在创新复合型人才实验班的教学体系中,城市设计澡程的设置具有怎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钮心毅(以下简称钮):这门课全称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合性城市设计》,是实验班教学体系中唯一的一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对实验班同学来讲,这门课是规划专业知识、技能的集中学习。这门课以城市设计为主,还包含了控制性详细规划。这门课是让学生建立起从城市全局出发,建立从城市开发、规划管理的角度进行城市设计的概念,掌握城市设计如何通过控规进行落实。无论学生今后从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有可能从事城市设计实践,也会接触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规划管理、城市开发角度出发的城市设计教学是一个适宜的切入点。
- 钮心毅
-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设计课程实验班教师教学体系
- 实验班“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师董楠楠访谈被引量:1
- 2017年
- 建筑创作(以下简称AC):在建筑系创新复合型人才实验班的教学体系里,景观设计课程具有怎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董楠捕(以下简称麓):尽管从教学时序来讲景观设计课程是学生离开实验班前的最后一个设计作业(因为毕业设计是在学生回到各自的专业后再完成的),但是却要考虑不同背景的专业学生交叉性的发展需求,因此具有复合性的培养目标。简单来讲,我将这种同时具有交叉性和入门性的双重定位目标称为Y型教学目标:一方面,通过景观设计课程为实验班学生提供交叉专业的设计能力培养可能,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未来发展方向不进入景观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另一方面,对于未来继续景观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景观设计入门启蒙的课程,为其后续进入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准备阶段。
- 董楠楠
-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课程实验班教师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