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玉米
  • 2篇育种
  • 2篇籽粒
  • 2篇籽粒含水率
  • 2篇基因
  • 1篇单倍体
  • 1篇低场核磁
  • 1篇低场核磁共振
  • 1篇雄穗
  • 1篇营养品质
  • 1篇玉米单倍体
  • 1篇育性
  • 1篇育性恢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当代
  • 1篇智能设计
  • 1篇设计育种
  • 1篇全基因
  • 1篇全基因组选择
  • 1篇种子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李建生
  • 1篇杨小红
  • 1篇黎裕
  • 1篇张登峰
  • 1篇章家长
  • 1篇李新海
  • 1篇唐怀君
  • 1篇孙宝成
  • 1篇刘成
  • 1篇叶建荣
  • 1篇石云素
  • 1篇刘永杰
  • 1篇王天宇
  • 1篇吴鹏昊
  • 1篇谢小清
  • 1篇宋燕春
  • 1篇张垚
  • 1篇王海洋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作物智能设计育种——自然变异的智能组合和人工变异的智能创制被引量:7
2022年
作物育种正在从传统的经验育种转向BT+IT驱动的智能设计育种。提升智能设计育种的能力和水平对解决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作物智能设计育种将具有“双轮驱动”特征:智能化的杂交育种以育种大数据和育种模型为基础,精准设计自然变异的最优组合,并以最快捷的杂交组配方式实现自然变异的最优组合;智能化的生物育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合成进化技术,设计DNA/蛋白质序列,可以“道法自然、超越自然”,指导作物的基因编辑育种和合成生物学。探讨了作物智能设计育种范式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作物智能设计育种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瓶颈,并提出相关对策。
汪海赖锦盛王海洋王海洋
关键词:全基因组选择合成生物学
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对玉米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进行系统遗传分析,本研究以22个玉米自交系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对雌穗自然恢复能力进行观察,通过分类比较的方法分析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平均结实籽粒数和2个雌穗育性恢复指标自然恢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的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89.54%,变异范围为73.56%~99.18%;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籽粒数为15.4粒,变异范围为2.67~59.82粒。单倍体雌穗结实株率的广义遗传力为0.67,平均结实籽粒数的广义遗传力为0.86。22个自交系材料中,B73的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能力较其他试验材料强,单倍体雌穗平均结实株率为99.18%,平均结实籽粒数为59.82粒,基因型在单倍体雌穗育性自然恢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通过对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与雄穗育性恢复是2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任姣姣吴鹏昊吴鹏昊陈琛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
玉米幼根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禾谷镰刀菌侵染后玉米幼根内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利用RNAseq对禾谷镰刀菌接种后6和18h的感病玉米自交系Y331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接种后玉米幼根内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明: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幼根内共有5 153个基因差异表达;在接种后上调表达的聚类中,多种抗病过程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包括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质合成过程的基因以及植物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和乙烯(Ethylene,ET)合成、响应及信号介导途径的基因;在下调表达的聚类中,植物生长发育、基础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过程的基因显著富集。进一步分析发现:ET相关过程的基因在聚类1和聚类6中显著富集,均在接种后6h前上调表达;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和镰刀烯醇毒素(Deoxynivalenol,DON)解毒相关基因在接种后上调表达。研究表明,SA、JA/ET、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和DON解毒基因在玉米和禾谷镰刀菌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永杰马传禹叶建荣
关键词:转录组禾谷镰刀菌抗性激素
玉米杂交当代籽粒含水率遗传效应研究
2021年
为研究不同父本自交系对杂交当代籽粒含水率的影响,以籽粒脱水速率较慢的5个杂交种和5个自交系为母本,以脱水性能较好的5个早熟自交系为父本,10个母本分别人工授粉进行自交及与父本杂交,并对授粉后52天(DAP,d)的杂交当代籽粒及所有亲本材料的自交籽粒含水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早熟自交系授粉后,母本杂交授粉当代的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3.04个百分点,单粒干重比自交增加5.63%,母本自交系籽粒含水率均值下降2.85个百分点,单粒干重增加7.18%,当代杂交籽粒的含水率与父本呈正相关,表明玉米籽粒脱水性能具有父本效应,早熟父本可降低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水率。本研究可为玉米种质脱水性能的改良和选育快速脱水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陈明陈琛刘晨旭李伟李金龙焦炎炎张垚张垚刘文欣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籽粒含水率核磁共振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进行活体玉米籽粒水分动态测试与成像被引量:4
2020年
籽粒脱水速率慢是影响中国玉米机械化粒收的重要原因。精确测定玉米籽粒含水率是实现筛选脱水速率快玉米种质材料的重要方法。该研究设置玉米新鲜籽粒脱水(D)、干籽粒吸水(H)和再脱水处理(T),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单籽粒无损测试及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分别对郑单958及其亲本郑58和昌7-2籽粒含水率进行测定,采集T2弛豫反演谱和可视化图像,分时段监测3个处理的含水率变化及水分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籽粒在D的D01~D02阶段含水率下降20.93~21.94个百分点,而在T中同等含水率的籽粒T01~T02阶段含水率下降25.13~27.69个百分点,2个阶段失水速率差异显著。在2次脱水处理中,昌7-2籽粒在D01~D03和T01~T03阶段的脱水速率均大于郑58和郑单958,而在D03~D06和T03~T06阶段,昌7-2籽粒的脱水速率均显著低于郑58和郑单958,显示不同种质材料籽粒在D与T处理中表现相似趋势。成像结果显示,籽粒脱水过程先从胚乳开始,而在籽粒吸水过程中,种脐部位水分增加速度快,说明种脐是籽粒吸水过程的主要通道。该研究结果表明,LF-NMR可以反映不同处理方式及种质材料间的水分变化,有助于解析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可为籽粒水分的相关研究及宜机收种质改良和新种质材料创制提供重要手段。
陈明李金龙李伟刘晨旭陈琛程德荷陈绍江
关键词:玉米低场核磁共振种子籽粒含水率可视化
转LOS5玉米的大田抗旱性鉴定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培育转基因抗旱玉米新品种是解决玉米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鉴定和分析拟南芥LOS5转入玉米后对玉米田间抗旱性的影响,筛选抗旱性突出的转LOS5的玉米株系用于抗旱育种。【方法】在150、225、300、375、450和600 mm(CK)梯度灌水胁迫处理条件下,大田鉴定8个转LOS5玉米株系及其受体郑58的抗旱性,测定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明确LOS5在提高玉米抗旱性方面的主要田间表现形式,同时筛选抗旱性显著优于受体的转基因株系。【结果】随着累计灌水量600—150 mm逐渐降低,9个试验材料的产量和抗旱性均相应下降。8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产量在225—450 mm灌水范围内均显著高于受体郑58,且在正常灌水600 mm的一半处理(300 mm)时差异最大化。300 mm灌水处理中,8个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指数为0.56—0.70,显著高于受体郑58(0.5),抗旱性提高12%—40%。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材料顺序是T8920B6、T8920B2、T8920B7、T8920B5、T8020B1、T8920B4、T8920B3、T8920B8和受体郑58。营养体生长和发育方面,在灌水150—225 mm处理中,8个转基因材料灌浆末期的叶色SPAD值38.4—42.4,均极显著高于受体郑58(28.7—37.5),但地上部生物重量、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差异;果穗发育方面,在灌水150—225 mm处理中,8个转基因株系的穗重为42.3—61.6 g,穗长为10.9—13.1 cm,均极显著高于受体(36.4—40.7 g和8.5—11.8 cm),但轴重和穗粗的差异不显著;籽粒发育方面,8个转基因株系的穗粒数为86.6—182.6,行粒数为8.4—15.6,也显著高于受体的穗粒数57.3—83.2和行粒数4.9—7.1,但穗行数和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LOS5转入受体郑58后,对转基因玉米开花前营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在开花之后维持受旱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灌浆后期叶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受旱玉米的穗重、穗粒数和产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提高了玉米的抗旱�
刘成杨炳鹏孙宝成章家长唐怀君王天宇张登峰谢小清石云素宋燕春杨小红黎裕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转基因
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进展——从基因组学到分子育种
<正>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不仅被用作饲料,还是部分人群的口粮,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和水果。玉米籽粒油份、维生素E和维生素A原均属于对人类健康和动物生长发育有益的重要营养品质性状。提高玉米籽粒油份含量对家禽饲料的加工有重要...
李建生
关键词:玉米营养品质基因组学分子育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