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

作品数:241 被引量:508H指数:9
相关作者:蒋长英王新村叶传扬刘芮郑宇佳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4篇医药卫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6篇显像
  • 67篇PET/C
  • 67篇PET/CT
  • 61篇肿瘤
  • 57篇腺癌
  • 33篇乳腺
  • 33篇乳腺癌
  • 31篇放射性
  • 30篇淋巴
  • 27篇淋巴结
  • 27篇PET/CT...
  • 24篇前列腺
  • 23篇正电子
  • 22篇细胞
  • 22篇核素
  • 22篇分子
  • 20篇影像
  • 20篇正电子发射
  • 19篇抗原
  • 15篇特异

机构

  • 240篇复旦大学附属...
  • 56篇复旦大学
  • 30篇复旦大学上海...
  • 1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胸科医...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上海健康医学...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86篇章英剑
  • 27篇王明伟
  • 25篇程竞仪
  • 23篇张勇平
  • 23篇张建平
  • 22篇许晓平
  • 20篇徐俊彦
  • 20篇胡四龙
  • 17篇杨忠毅
  • 16篇姚之丰
  • 9篇何思敏
  • 8篇潘禾戎
  • 8篇周敏
  • 8篇王新村
  • 7篇叶定伟
  • 7篇鲍晓
  • 7篇罗建民
  • 6篇郑宇佳
  • 6篇沈镇宙
  • 5篇施伟

传媒

  • 51篇肿瘤影像学
  • 29篇中国癌症杂志
  • 19篇中华核医学与...
  • 14篇中华核医学杂...
  • 12篇中华医学会第...
  • 9篇上海医学影像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抗癌
  • 5篇核技术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第三届全国核...
  • 1篇康复
  • 1篇保健与生活

年份

  • 14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21篇2016
  • 9篇2015
  • 23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25篇2011
  • 5篇2010
  • 2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初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排除腮腺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的18F-FDG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CT或MRI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T显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9.5%、91.7%、71.4%和100.0%,高于CT/MRI传统影像学检查的60.0%、68.4%、66.7%、33.3%和86.7%,且两者的准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18F-FDGPET/CT显像诊断局部复发2例(1例假阳性),检出远处转移灶及其它病变各3例。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随访中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杨忠毅施伟朱蓓玲章英剑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
编者的话
2015年
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原发灶大多增殖缓慢,常用的PET显像剂18F-FDG对其显示不佳,11C-胆碱、11C-乙酸则因半衰期太短而受益人群有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作为一个有效的分子靶点,受关注度逐年提高。含'谷氨酸-脲'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可结合PSMA的胞外域部分,
章英剑
关键词:显像剂膜抗原分子靶点放射免疫治疗肿瘤乏氧
11C-胆碱合成模块的小型化及其应用
目的使用派特公司设备合成该药需要~(11)C-胆碱(CH)/蛋氮酸合成模块(PET-CS-Ⅰ)、~(11)C-碘代甲烷/乙酸盐合成模块(PET-CS-Ⅱ)以及活度计3台设备,占用合成热室两个。为提高热室利用率,将PET-...
高志麒章英剑徐俊彦
^(11)C-乙酸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肾细胞癌(RCC)的诊断主要依赖传统影像学检查,但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有研究指出,11C-乙酸(11C-AC)在RCC的原发病灶中存在高摄取,而另一项类似研究则认为RCC的摄取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肾占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单发占位者分别行20 min 11C-AC PET动态采集及18F-脱氧葡萄糖(18F-FDG)、11C-AC PET/CT局部静态显像,勾画肾占位及健侧肾实质感兴趣区(ROI),以靶本(T/B值)比值为指标,定义T/B比值>1为阳性,≤1为阴性。观察肾占位放射性摄取特征和动态曲线差异,并比较两种示踪剂诊断RCC的阳性率。结果 34例肾占位者中,26例手术、8例穿刺。其中26例为RCC,11C-AC和18F-FDG PET/CT诊断RCC的阳性率分别为88.5%和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动态显像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显示,RCC与良性病变的放射性计数达峰时间及曲线走势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11C-AC PET/CT显像探测R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18F-FDG。TAC可能有助于肾占位性质的鉴别。
徐俊彦章英剑程竞仪张勇平姚之丰
关键词:18F-脱氧葡萄糖肾占位
肾癌摄取^(11)C-乙酸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 1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 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2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 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徐俊彦郑宇佳罗建民张建平章英剑程竞仪叶定伟
关键词:肾细胞癌脂肪酸合酶
^99mTc-硫胶体不同注射体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99m)Tc-硫胶体(sulfur colloid,SC)用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的最适注射体积。方法:选择原发性乳腺癌(T_(1~2)N_0M_0)、乳房为中小型-致密型患者150例,按^(99m)Tc-SC注射体积不同分为0.5、1、1.5 mL 3组(每组n=50),术前1 d瘤周深部两点法注射(37 MBq/点),2 h后SPECT显像。比较3组患者腋窝SLN(axillary SLN,ASLN)及内乳SLN(internal mammary SLN,IM-SLN)显像检出率。结果:各组总检出率、ASLN检出率和IM-SLN检出率分别为:96%(48/50)、94%(47/50)、74%(37/50),90%(45/50)、82%(41/50)、68%(34/50),52%(26/50)、32%(16/50)、18%(19/50)。总SLN和ASLN检出率在0.5 mL与1 m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0.5 mL与1.5 mL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0.004);IM-SLN检出率在0.5 mL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注射疼痛评分分别为3.34±1.02、4.58±1.31和5.06±1.42,疼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82±1.64)、(6.00±4.48)和(6.58±4.77)min。0.5 mL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显著弱于其他两组(P<0.001)。结论:在中小型-致密型乳房患者中,示踪剂注射体积仅为0.5 mL/点即能获得较好的SLN检出率,且对定位IM-SLN有一定优势;同时小体积注射伴随较少的疼痛感,改善了患者舒适度。
陆晓聆袁慧瑜曹天野李永霞马光卢麟俊潘禾戎杨忠毅程竞仪章英剑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疼痛
不同阈值对18F-FDG-PET/CT图像中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及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层面化的阈值与单个固定阈值在F-FDG-PET/CT 图像上勾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靶区的准确性,探讨不同阈值对 NSCLC 的放疗计划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 CT 图像上原发灶边界清楚、呼吸动度≤...
张碧媛傅小龙蒋国梁胡伟刚夏冰章英剑姚之丰
文献传递
按照NEMA NU2-2007标准测试Biograph mCT-S64 PET性能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利用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NU2-2007标准对西门子Biograph mCT-S64 PET进行性能测试。方法参照NEMA NU2-2007标准和厂家测试手册,对设备的空间分辨率、散射分数、计数丢失、随机符合、灵敏度、精确度、能量和时间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衰减和散射校正精度进行测试。结果设备在视野偏中心1 cm处横向和轴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3 mm和4.6 mm,10 cm处横向、轴向和横断切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9 mm、5.9 mm和4.7 mm;散射分数为37%;噪声等效计数率在28 kBq/mL时达峰值,为191 kcps;中心和偏中心10 cm处灵敏度分别为10.0 cps/kBq和10.4 cps/kBq;精确性偏差为2.3%;仪器能量分辨率为11.5%,时间分辨率为542.5 ps;图像质量模型中最小直径为10 mm的热球清晰可辨;衰减和散射校正的精确性相对误差为14%。与39环的Biograph 16HR相比,空间分辨率相近,散射分数和图像对比度增高,峰值噪声等效计数率提高125%,灵敏度提高123%。结论 Biograph mCT的各项指标均达到NEMA NU2-2007标准要求。灵敏度、噪声等效计数率和图像质量提高,可缩短采集时间和减少药物注射量。
姚之丰章英剑王新村毛文杰张建平
关键词:PET/CT
卵巢肝样癌1例被引量:3
2014年
资料 患者,女性,58岁,绝经7年。腹胀3个月,病程中患者有时有低热,37.8℃左右。体检:下腹部触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欠佳,质地韧。肿瘤指标:CA125为313.40 U/mL,NSE为29.57 ng/mL,HE4为155.30 pmol/L。CA199、CEA、AFP均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刘芮周敏
关键词:CA199实性肿块肿瘤指标肝肾功能下腹部活动度
氨基酸类正电子显像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胶质瘤是神经系统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预后取决于分期、手术切除情况、组织学分类、病理分级等。氨基酸类正电子显像剂如^11C-蛋氨酸(^11C-MET)、18F-酪氨酸(^18F-FET)等在胶质瘤PET显像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11C-MET和18F-FET作为氨基酸类显像剂既可以反映人体内的氨基酸转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又可以对胶质瘤进行早期诊断、分级、鉴别坏死与复发、放疗靶区的勾画及判断预后等,对其临床诊疗有较大的价值。笔者就两种氨基酸类显像剂在胶质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程林程竞仪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甲硫氨酸酪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