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 作品数:57 被引量:119H指数:6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抑郁大鼠血浆代谢物变化规律被引量:5
- 2018年
- 比较静态和动态代谢组学分析抑郁大鼠血浆差异代谢物结果,为优化使用代谢组学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复杂疾病病理提供参考。复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模型,GC-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浆代谢物,分别使用S-Plot和方差同步主成分分析静态(CUMS模型复制终点)和动态(CUMS模型复制全过程)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静态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丙酸、D-阿洛糖和亚麻酸3个差异代谢物;动态代谢组学分析获得丙酸、D-阿洛糖、肌醇、丁酸等7个差异代谢物。动态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的差异代谢物数量更多,且丰度变化与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趋势相符程度更高。因此,联合应用静态和动态代谢组学可为更准确理解抑郁症等复杂病理疾病提供支持。
- 王翠贾雪洋侯璐文秦雪梅李建国
- 关键词:GC-MS代谢组学抑郁
- 细胞膜表面GRP78促进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其靶向药物的开发
- 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也称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是Hsp70 家族成员。在正常细胞中GRP78 主要定位于内质网中,充当内质网应激的感受器,...
- 李宗伟张立超李卓玉
- 关键词:肠癌靶向药物
- Human embryo stem cell derived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support in vitro expansion of umbilical cord blood cells
- Umbilical cord blood(UCB)contains ha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HPC)with therapeutic value to treat...
- 叶进培凯-姗密尔约翰-坎培尔波尔-迪苏萨
-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人群分流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8年
- 宫颈癌是威胁亚洲妇女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其发生的必要条件。近年来,HPV DNA检测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宫颈癌初筛。但HPV DNA检测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因此有必要通过HPV阳性人群进行转诊分流,识别真正高风险人群的同时,避免卫生资源的浪费及过度转诊和治疗。细胞学、HPV DNA基因分型、HPV mRNA检测及各种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检测等分流方法各有利弊。文章旨在对各种分流方法进行简单描述与评价。
- 李菊晓董丽李莉陈汶
- 关键词:宫颈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生物标志物
- Legumain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 2022年
-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决定因素,受到细胞内多种蛋白质表达量异常或结构改变的影响。LGMN(Legumain)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多种蛋白质的加工,在体内发挥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同时LGMN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侵袭、扩散和转移密切相关,其具体生物学作用机制涉及多种途径,包括影响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等。该文将对LGMN在肿瘤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加以综述,从而为系统阐明LGMN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理以及探索新型的肿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科学依据。
- 康瑾薛凯凯范雅荣张晓龙张清董丽刘小春
- 关键词:LEGUMAIN肿瘤微环境生物学机制
- 一个多囊肾家系的PKD2基因变异分析及蛋白定位研究
- 2021年
-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功能验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并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该变异。同时构建PKD2基因的野生型和变异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和HeLa细胞,观察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先证者存在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移码变异,该变异使cDNA序列第2051位碱基A重复,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产生截短蛋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由PKD2编码蛋白C端缺失引起。结论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 程建萍李平李玉军周永安任蕊蕊韩雅馨李星星李哲白园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PKD2基因
- 住院患者脑脊液分离菌203株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系统的严重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早期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是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手段。作为病原学诊断方法的金标准,脑脊液培养用于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从而指导临床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6—2020年203株脑脊液标本分离菌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了解我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 武文明崔巧珍冯娇张燕军王春雨
- 关键词:脑脊液培养病原学诊断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菌
- 人脐带动脉与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相同培养环境下的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药学领域的重要的研究对象。体外分离获得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鉴定对于研究血管功能和为心脑血管疾病建立细胞模型极为重要。该研究通过了一种简便快捷、分离纯度高的人脐带动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UAEC)和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分离及培养体系,同时从形态特征、增殖活力、成管能力、表面抗原和特异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检测了二者在体外相同培养环境下的动态变化与差异。该研究发现,HUAEC和HUVEC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成管能力、表面抗原(CD144、CD31、CD309、CD133、CD34)这几个方面作为内个皮细胞的基本特性没有明显差异,尽管HUAEC相对于HUVEC增殖活力更高。对于新鲜分离的HUAEC和HUVEC,二者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HUAEC高表达EFNB2、DLL4、NRP1、CXCR4;HUVEC高表达EPHB4、COUP-TF II),然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传代次数的增加),HUAEC丧失其特异性基因(P6)的表达之后,HUVEC仍保持其特异性基因的高表达。因此HUVEC特异性表达基因EPHB4、COUP-TF II可以作为区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动脉或者脐带静脉来源的内皮细胞的可靠鉴定标志基因。
- 刘倩刘通海叶进培
- 关键词:表面抗原特异性基因
- 斑马鱼SDC4基因的克隆与遗传进化分析
- 2022年
- 目的:克隆斑马鱼多配体聚糖(SDC)4基因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为探究斑马鱼SDC4基因的功能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将分子克隆得到的斑马鱼SDC4基因全长cDNA利用Gibson组装方法构建至pCS2+载体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RT-PCR检测受精后1 d和3 d的AB、Tübingen(TU)野生型斑马鱼SDC4 mRNA表达量和胚胎发育前10 d的TU野生型斑马鱼SDC4 mRNA的表达差异;根据NCBI和ensemble网络信息,对斑马鱼SDC4、人SDC4和小鼠SDC4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信息作出分析,并利用MegAlign软件对斑马鱼SDC4、人SDC4和小鼠SDC4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其同源性,再应用MEGAX软件对不同物种SDC4蛋白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斑马鱼SDC4基因与ensemble公布的序列一致;AB、TU野生型斑马鱼在受精后前3 d的SDC4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野生型斑马鱼SDC4 mRNA表达在胚胎发育前期呈现一定程度的母系遗传控制;染色体连锁基因座位图发现斑马鱼SDC4与人SDC4、小鼠SDC4的连锁基因不完全相同,蛋白序列比对分析斑马鱼SDC4蛋白与人SDC4、小鼠SDC4蛋白同源性分别为38.3%、44.2%,根据不同物种的SDC4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反映了生物进化的关系。结论:成功克隆了斑马鱼SDC4基因并对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补充了斑马鱼SDC4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 崔佳温炟陈广信吴长新
- 关键词:斑马鱼MRNA表达系统进化树
- 自噬和铁死亡的相互联系被引量:5
- 2021年
- 自噬是一个保守的细胞内降解系统,在细胞死亡中起着双重作用,可以为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提供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细胞存活,但是自噬过度发生会导致细胞内一些正常组分被降解从而加速细胞死亡。铁死亡是一种新的细胞死亡调控形式,主要依赖于铁的积累和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在细胞形态、生物化学特征和所涉及的调控因子上都与自噬以及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的发生依赖于自噬,并且许多铁死亡调节因子被认为是潜在的自噬调节因子。该文主要对自噬和铁死亡相互联系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李昕李平熊秋宏
- 关键词:自噬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