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3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曾艳罗明华罗丹任燕龙何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南江县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种子
  • 4篇植物
  • 4篇水杨酸
  • 4篇土壤
  • 4篇种子萌发
  • 4篇萌发
  • 3篇冬虫夏草
  • 3篇植株
  • 3篇生境
  • 3篇快速繁殖
  • 2篇休眠
  • 2篇休眠期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生芽
  • 2篇组织培养与快...
  • 2篇温度
  • 2篇离体培养
  • 2篇濒危
  • 2篇丛生

机构

  • 23篇四川省生态学...
  • 13篇西华师范大学
  • 4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2篇南江县林业局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江油市林业局

作者

  • 13篇胡进耀
  • 12篇苏智先
  • 9篇吴庆贵
  • 5篇邹利娟
  • 4篇朱利君
  • 3篇苏瑞军
  • 3篇杨冬生
  • 3篇曾艳
  • 2篇齐刚
  • 2篇余阿梅
  • 2篇陈光登
  • 2篇陈光升
  • 2篇阮期平
  • 2篇毛艳萍
  • 2篇罗明华
  • 1篇冯晓
  • 1篇胥晓
  • 1篇刘守江
  • 1篇黄尤优
  • 1篇杨玉莲

传媒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药材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唐家河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的梯度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在东西、南北和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次生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与针叶林的梯度变化明显,并且在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从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梯度变化最为复杂,斑块数量与面积分别呈"升—降—升—降"与"升—降—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边界密度与平均最近距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两端破碎度高但连接性好,中部相反。针叶林从北至南的梯度变化最为简单,斑块面积减少,破碎度与复杂度降低,南北两端分布较多,中部较少。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在不同方向上的梯度变化研究为地震后该地区的植被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黄尤优刘守江胡进耀刘晓琴胥晓
关键词:植被景观
坪山柚上胚轴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以坪山柚(Citrus grandisOsbeck‘Pingshanyou’)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其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坪山柚上胚轴的形态学上部出芽能力最强,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 L-1+TDZ 0.05 mg L-1+NAA0.2 mg L-1+GA31.0 mg L-1+蔗糖40 g L-1,培养4周后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不定芽数为8.35;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5 mg L-1,生根率为88.7%,平均生根6.4条;生根试管苗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90%。
曾艳邹利娟苏智先陈仙
关键词:坪山柚离体培养植株再生
冬虫夏草生境选择主导因子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样方法对冬虫夏草生境的海拔、坡度、植被和土壤等环境因子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4500m、坡度为15°~30°的上坡位高山草甸中。(2)PCA分析表明:植被和地形是影响冬虫夏草分布的主导因子。(3)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统计分析表明:在不同深度层次的土壤中,水分、pH值、全氮和全磷的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有机碳、水解氮和有效磷的差异极显著。(4)对土壤养分含量判别分析表明:5cm土壤中,吸湿水、有机碳、有机质和水解氮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15cm土壤中,全氮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25cm土壤中,吸湿水、有机碳和有机质显著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而自由水、pH值、全磷和有效磷对冬虫夏草种群分布的影响不显著。(5)植物盖度、植物数量和坡度直接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而土壤则通过影响植物和土壤温湿度来间接影响冬虫夏草种群分布。
吴庆贵苏智先苏瑞军胡进耀汪海
关键词:冬虫夏草土壤养分生境
矮晚柚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被引量:1
2010年
以矮晚柚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为实验材料,利用茎尖和上胚轴诱导丛生芽的发生,利用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实验表明:矮晚柚成熟和未成熟种子在1/2MS、MS上均能萌发,萌发率最高可达96%,成熟种子萌发的无菌苗更利于后期的分化。最适外植体为无菌苗的上胚轴,筛选出丛生芽最佳增殖培养方案为MS+6-BA 2.0 mg·L^(-1)+NAA 0.1 mg·L^(-1)+蔗糖40 g·L^(-1)+靠近茎尖上胚轴,最高增殖系数达8.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IBA 0.2 mg·L^(-1)+活性炭0.2 g·L^(-1),生根率达90%以上。移栽至蛭石+珍珠岩+营养土(1:1:2)的营养砵上,成活率可达80%。
毛艳萍苏智先邹利娟余阿梅曾艳程昌凤
关键词:矮晚柚丛生芽诱导
美洲商陆组培快速繁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索美洲商陆组培快速繁殖技术。方法:以无菌苗作外植体。结果:初代培养的较粗壮茎段为快速繁殖的最佳外植体,初代培养基为MS+NAA0.2 mg/L+6-BA1.0 mg/L;丛生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2.0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4 mg/L。结论:采用美洲商陆无菌苗茎段诱导丛生芽可提高繁殖系数,为大量种植提供种苗。
邹利娟苏智先胡进耀余阿梅王筱
关键词:美洲商陆快速繁殖
巴山水青冈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及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定位观测与综合分析相结合、野外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仪研究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山水青冈原生林地及皆伐13年后林地土壤呼吸特征。结果表明,原生林及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生长季节中,土壤呼吸作用最强的季节是7-8月,最弱季节是4月和11月;昼夜变化中最强呼吸出现在14:00-15:00,凌晨5:00左右土壤呼吸作用最弱。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与近地面地表温度存在极显著指数关系。皆伐迹地经过自然恢复后土壤呼吸作用比原生林强。
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胡庭兴陈光升
关键词:皆伐迹地土壤呼吸作用温度
巴山水青冈叶面积表的编制被引量:1
2007年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为了便于测定叶面积系数和生产率,编制了有使用价值的叶面积表。从8个回归方程中筛选出叶宽与叶面积相关密切的方程Y=aXb(相关系数达0.95以上),编制出叶面积表。该表应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对叶面积的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三种不同样地条件下巴山水青冈叶面积的差异。
李勇威胡进耀吴庆贵杨冬生李国辉
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运用Li-6400光和仪对紫玉兰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淬灭分析、荧光光曲线以及荧光ACI曲线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光照时间的加长,紫玉兰的荧光参数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逐渐上升并在30 min左右达到稳定。最大荧光产量F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NPQ则开始下降,两者约在52 min趋于稳定。光照下PS II实际的光化学量子效率(PhiPS2)和CO2同化速率相对应的量子产量(PhiCO2)呈线性正相关(p<0.01),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紫玉兰对CO2浓度变化比较敏感,在50-300μmol.mol-1浓度范围内,增加CO2浓度能显著提高紫玉兰的PhiPS2和PhiCO2值。
张卢水吴庆贵胡进耀苏智先
关键词:紫玉兰叶绿素荧光光抑制
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kii)群落土壤理化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距瓣尾囊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仅在涪江上游有分布。该文分析了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群落土壤水分、pH和氮素状况。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群落pH值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H值、水分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距瓣尾囊草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受周围植被等因素影响较大。该文的研究结果为拯救这一种濒危植物提供了基础数据。
胡进耀罗丹景晓宏苏泽源
关键词:距瓣尾囊草土壤理化性质濒危物种
水杨酸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种子,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期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和MDA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浸种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低浓度SA浸种明显促进了黄芪种子的萌发,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种子萌发期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随SA浓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MDA的含量随SA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0.1 mmol/L的SA处理黄芪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种子萌发期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最大,MDA的含量最小。因此,黄芪种子最适用0.1 mmol/L的SA浸种处理24 h后萌发。
朱利君
关键词:水杨酸种子萌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