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 作品数:89 被引量:99H指数:6
- 相关作者:高丹丹魏婧杨源杨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民族服饰研究相关教学实践创新被引量:2
- 2022年
- 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各开设服装服饰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逐渐加大了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博物馆是研究与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研究与展示场所,也是天然的教学资源。通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以北京服装学院的相关教学实践为例,讨论博物馆在教学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何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相关课程结合,实现教学模式创新,以供讨论与参照。
- 张弛杜娟胡小妹
-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博物馆教学模式创新
- 汉族传统服饰中的边饰艺术探析——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被引量:8
- 2016年
- 本文以传统服饰边饰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边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从边饰发展概况、边饰在传统服饰中的作用和意义、边饰的工艺材料应用、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汉族传统服饰边饰艺术的保护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高丹丹
- 关键词:传统服饰装饰艺术
- 南方少数民族贯首衣的领部结构及其造型探析被引量:5
- 2020年
- 贯首衣是人类早期的服装形制之一,至今仍为许多少数民族所穿用,由于“留口出首”的穿着方式,其领部结构成为了贯首衣整体造型中的核心所在。根据领部的开口形态和造型方式对南方少数民族贯首衣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实物测绘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服饰样本数据、制作方式、穿着方式进行分析,探讨贯首衣领部结构与布料、人体、衣身结构以及整体服饰造型间的关系,并从中提炼出对现代服饰设计具有启发意义的方法与理念。
- 李昕贺阳
- 关键词:南方少数民族领部
-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传统民俗服饰结构研究
-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传统民俗服饰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实物样本及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裁剪方法和穿着方式的剖析,解读平面服饰结构中的立体造型,探讨东西方服饰美学、造物观念在该地区传统民俗服饰中的碰撞与交融,从中归纳...
- 李昕
- 关键词:一带一路服饰
-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数字化的构想
- 服饰类藏品是传统陈列中最难以展示的一类藏品,亟待引入数字手段,以便更好地保护、展示和研究藏品。而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个服饰类专业博物馆,在保护藏品安全的条件下,除了要满足对外开发的需求外,还要承担着教学...
- 魏婧
- 关键词:数字化
- 甘肃洮州“尕娘娘”头饰文化初探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从甘肃洮州汉族人的"尕娘娘"服饰中的头饰入手,通过对整个头饰梳妆过程的记录以及对发式、头饰、头巾的审美分析,探析端庄、婉约的尕娘娘头饰表象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 冯妍谢静
- 关键词:头饰文化内涵
- 藏品信息管理及标准化再议
- <正>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存之本,是博物馆开展活动的基础。在拥有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后,博物馆怎样实现对藏品科学有效地管理?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藏品价值的保存与开发,影响到博物馆职能的发挥。
- 魏婧
- 文献传递
- 馆藏新疆出土红色绢锁绣残片考析
- 2023年
- 本文以馆藏新疆地区出土的红色绢锁绣残片为例,通过分析其织物的组织结构以及刺绣纹样的特征,发现其与新疆出土的汉晋时期刺绣丝织物组织结构参数相似,刺绣针法以锁绣为主,纹样风格基本一致,由此推断该藏品年代为汉晋时期。进一步比较同时期汉地刺绣纹样,分析得出新疆出土的汉晋刺绣织物纹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以卷云纹、穗形纹以及心形纹为代表,纹样几何线条感突出,纹样元素即具有一定程式化的特点;刺绣多使用纯色线,具有朴素淡雅的美感,整体风格细腻柔美。
- 孙思扬孙思扬曹亚红贾汀
- 关键词:汉晋丝织物纹样
- 和美相关的期刊设计和审美特别重要被引量:1
- 2023年
- 我是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原馆长贺阳,对博物馆的热情很高。今天讨论与期刊相关的一些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日常造物的思想,以及它显现出来的审美价值。我们的服装如果想要创新,就不能不考虑形式,有形式区别才有创新,期刊也是一样。
- 贺阳
- 关键词:审美价值服装
- 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
- <正>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是近年来中国文化领域备受关注的论题。2002年 10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七次亚太地区大会上,已有不少同行专门讨论过遗产概念的进化过程。特别是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已“从有形的文化遗产,扩展到无...
- 杨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