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11 被引量:1,922H指数:21
相关作者:孙凤云李卓琳高艳娜叶水送严剑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和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5篇生物学
  • 48篇农业科学
  • 23篇建筑科学
  • 13篇天文地球
  • 9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植物
  • 29篇城市
  • 27篇土壤
  • 27篇群落
  • 14篇湿地
  • 13篇生态
  • 13篇群落结构
  • 13篇污染
  • 9篇植被
  • 8篇植物群
  • 8篇植物群落
  • 8篇生态系统
  • 8篇芦苇
  • 8篇绿化
  • 7篇多样性
  • 7篇生境
  • 7篇水体
  • 6篇微生物
  • 5篇生态恢复
  • 5篇土地利用

机构

  • 209篇上海市城市化...
  • 169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市园林科...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林学院
  • 3篇上海商学院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上海植物园
  • 2篇上海辰山植物...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上海勘测设计...

作者

  • 38篇达良俊
  • 24篇由文辉
  • 18篇王开运
  • 17篇李俊祥
  • 16篇李恺
  • 13篇方燕
  • 12篇张明
  • 11篇蔡永立
  • 10篇车越
  • 9篇宋坤
  • 7篇沈兴华
  • 7篇李铖
  • 6篇严剑芳
  • 6篇孙凤云
  • 6篇张超
  • 6篇邹春静
  • 6篇高艳娜
  • 5篇田志慧
  • 5篇马明睿
  • 5篇倪鑫鑫

传媒

  • 20篇生态学杂志
  • 1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3篇长江流域资源...
  • 9篇安徽农学通报
  • 8篇生态学报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生态与农村环...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城市环境与城...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复旦学报(自...
  • 4篇生态科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上海化工
  • 3篇城市问题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14篇2017
  • 21篇2016
  • 13篇2015
  • 23篇2014
  • 12篇2013
  • 11篇2012
  • 18篇2011
  • 16篇2010
  • 15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3篇2006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2009-2013年对崇明东滩围垦区芦苇湿地10cm和30cm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水分、温度和相关微气象因子进行了为期5a的原位同步连续监测,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湿地土壤盐分动态。结果如下:(1)在年际动态方面,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5a间逐年递减,年均降低8.10%,3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在前4a逐年递减,年均降低6.06%,但2013年较2012年上升了16.34%。各个年份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均值皆显著低于30cm土层,且年均值的差异逐年递增。(2)在季节动态方面,各年份内,两个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多表现为春、夏、秋升高,冬季下降的趋势,也多在秋季和冬季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各年份间,10cm土层春季和夏季以及30cm土层春季的土壤溶液电导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3)在日动态方面,10cm土层的土壤溶液电导率波动幅度大于30cm土层,并且30cm土层土壤溶液电导率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刻较10cm土层有一定的滞后性。综上所述,研究区在围垦后,耕层土壤每年都能以一定的速率脱盐,但在季节性气候影响下,严重的返盐现象仍可能在秋季发生,因而在秋季可以通过增加人工措施以防止土壤返盐。
周剑虹王江涛欧强仲启铖王开运姜楠李艳
上海临港新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为掌握上海临港新城地区不同干扰强度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临港新城土壤动物按不同季节进行了调查,分为人工林、荒地、草地、次生林和农田5种生境.共获得土壤动物1 663只,隶属于2门7纲25个大类;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Acarina)和弹尾目(Collembola),分别占总数的41.19%和19.00%,A/C值为2.16;常见类群有啮目(Psoc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双翅目(Diptera)、原尾目(Protura)、双尾目(Diplura)和等足目(Isopoda).从Shannon-Wiener指数看:人工林(1.990)>农田(1.950)>次生林(1.840)>草地(1.690)>荒地(1.400);春季和冬季比较接近,均大于夏季和秋季两季.可见,时空格局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绿化带中土壤动物的总体数量及种类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绿化进程对土壤动物多样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叶水送夏灵丹方燕李恺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基于RUSLE的环杭州湾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敏感因子识别被引量:24
2009年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以及GIS和RS技术,以环杭州湾地区为例,分别计算了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降雨侵蚀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以及坡长与坡度因子,综合评价了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降雨、土壤质地、坡度和高程4个自然因子对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并用叠加排序法对给定敏感区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环杭州湾地区的土壤侵蚀以不敏感和轻度敏感为主;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变化范围内,各土壤侵蚀敏感性等级的面积百分比不同,土壤侵蚀敏感性随降雨量、坡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在海拔200~500m,高敏感等级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面积百分比最大.叠加排序方法是识别给定敏感区关键影响因子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理解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
李铖李俊祥朱飞鸽曹璐陈朱吴彤吴明孙海菁
关键词:GIS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土壤动物种类和组成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崇明岛选择了苗圃、农田、公园和湿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崇明岛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共获得土壤动物1 179头,分属2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共483头,中小型土壤动物共696头.蜱螨目为最优势类群,弹尾纲为次优势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中后孔寡毛目是最优势类群,鞘翅目、蜘蛛目和等足目是次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出表聚性.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以苗圃和公园中多样性较高;农田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湿地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与其他利用类型的相似性指数较低,其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都高于农田,显示了湿地独特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点.
刘扬张岸严莹李恺方燕
关键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
“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体生态恢复与水景绿化建设
针对上海城市河流建设发展现状。阐述了城市“近自然型”城市河流、水体生态恢复与水景绿化建设的理念与模式,即以接近自然、模拟自然为建设理念,在建造人工驳岸时,充分考虑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将人工建造物与大自然有机结合;阐述了“近...
施文赖鸿宇余丽凡杨珏达良俊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河流治理景观环境
生态浮床在治理污染水体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体水质日益恶化,生态浮床技术已被用于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介绍了生态浮床含义、分类、构造、工作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并指出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污染水体治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华徐亚同
关键词:生态浮床污染水体
四环素耐药基因在猪粪便、堆肥和土壤中的归趋被引量:2
2017年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写为ARGs)是一种新兴的环境污染物[1],在我国禽畜养殖业中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禽畜粪便中ARGs广泛存在,但其在环境中归趋的研究还较少。四环素是我国禽畜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猪粪便中四环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TRGs)的分布以及迁移变化。通过普通PCR定性检测,发现在养猪场各样品中均检测出TRGs。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猪粪堆肥中tet(A)和tet(C)基因的含量相比于土壤中的tet(A)和tet(C)的含量均高0~1个数量级,而比新鲜猪粪中的分别低0~3和1~4个数量级。据此推测TRGs在新鲜猪粪、堆肥和土壤中总体呈逐级降低的趋势,堆肥处理有利于TRGs含量的消减。
王晓慧张明任雪丽黄雅楠王占诚时朝辉
关键词:四环素耐药基因猪粪便堆肥土壤定量PCR
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被引量:30
2009年
运用空间自相关的全域指标和局域指标,分析1990年和2000年上海市域及中心城区两个年份的人口密度的Moran's I和Getis's G*值。结果表明:从市域的尺度上看,10年间,人口集聚增强,即城市高密度集聚、农村低密度集聚,中心城区及其内部出现的人口密度相对分散的趋势只是表现在城市内部,而市域内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仍在不断扩大,表现为一种从农村向城市的向心型城市化过程,而且城市化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从中心城区的尺度看,1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不断降低,城区核心人口绝对量持续减少,城区外缘绝对量持续增加,上海市城区具有明显的郊区化特点,空间上表现出一种离心型城市化的特点。研究结果的可借鉴性表明空间自相关的统计分析能更好地揭示出人口的分布模式、人口集聚及其变化的热点和内在机制,对于人口的合理布局方案、城市化政策制定等政府宏观决策具有意义。
徐丽华岳文泽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
大都市卫星城的城市用地增长及其驱动力——以上海松江区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但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空间扩展如何响应大城市的这种影响却很少有研究。本文以上海松江区为例,应用遥感航片解译的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大城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大城市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上海市卫星城——松江区的城市用地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各向异性;城市形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向心性;城市用地增长呈加速度发展,并超过大城市的发展速度。研究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城市形态发展理论中的集中-扩散理论;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促进松江区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沈兴华李俊祥李铖朱飞鸽
关键词:大城市卫星城
上海乡土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15
2011年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发挥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自循环功能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建立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名录,并对其科属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生长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共计35科83属160种(含变种),单属科、单种属的比例较高,均达65%以上;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成分复杂,以热带成分占优势,达64.6%;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沉水植物次之,浮水植物最少;生长型类型丰富,以草本型、禾草型居多,20种生长型可进一步归为表征相似生态学特征和功能地位的6个生长型组。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仅有68.8%的景观水体有水生植物应用,且应用种类在2种以下的占79.2%。乡土水生植物应用不足,一半以上为观赏性强的外来物种,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挺水植物,对具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沉水植物重视不够。因此,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建议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的繁育栽培,在充分利用乡土水生植物资源配置群落的基础上,根据水质的富营养及基底状况,通过不同生长型组水生植物的应用,构建"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群落复合体,并通过"近自然型"护岸的营造,形成"水生-湿生"复合生态系统。运用植被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生态浮岛"、"生态沉岛"等技术营造水生植被,将强人工化的水景观建成具生命的水生生态系统。
王婕张净达良俊
关键词:生长型景观水体生态浮岛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