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品数:313 被引量:581H指数:9
相关作者:余高奇陈阳韩彦伟刘曜宁龙娟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炭材料及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5篇化学工程
  • 66篇理学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文化科学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0篇生物学
  • 13篇电气工程
  • 13篇医药卫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农业科学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9篇催化
  • 23篇纳米
  • 22篇催化剂
  • 16篇教学
  • 15篇分子
  • 14篇石墨
  • 14篇光催化
  • 12篇离子
  • 12篇改性
  • 11篇电化学
  • 11篇电容
  • 11篇电容器
  • 11篇金属
  • 11篇降解
  • 11篇复合材料
  • 10篇活性炭
  • 9篇电极
  • 8篇聚氨酯
  • 7篇石墨烯
  • 7篇聚苯

机构

  • 311篇武汉科技大学
  • 8篇湖北科技学院
  • 7篇湖北大学
  • 6篇湖南大学
  • 4篇武汉第二船舶...
  • 4篇煤转化与新型...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黄淮学院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冶金矿产资源...
  • 2篇石化盈科信息...

作者

  • 14篇李轩科
  • 8篇王光辉
  • 8篇李凌凌
  • 6篇丛野
  • 6篇袁观明
  • 6篇张江
  • 5篇李月生
  • 5篇董志军
  • 5篇田永胜
  • 5篇毛磊
  • 4篇李享成
  • 4篇左振宇
  • 4篇杨忠华
  • 4篇吕早生
  • 4篇杨之帆
  • 4篇曾丹林
  • 3篇崔正威
  • 3篇张海军
  • 3篇陈红祥
  • 3篇何选明

传媒

  • 26篇化工新型材料
  • 2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1篇现代化工
  • 14篇应用化工
  • 12篇广州化工
  • 9篇煤炭转化
  • 8篇工业安全与环...
  • 6篇分析科学学报
  • 6篇化学与生物工...
  • 5篇新型炭材料
  • 5篇无机盐工业
  • 5篇电源技术
  • 5篇国外医药(抗...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4篇化工进展
  • 4篇高校化学工程...
  • 4篇中国冶金教育
  • 3篇化学工业与工...
  • 3篇石油炼制与化...

年份

  • 2篇2024
  • 23篇2023
  • 45篇2022
  • 50篇2021
  • 36篇2020
  • 52篇2019
  • 52篇2018
  • 48篇2017
  • 3篇2016
3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烟气外循环对焦炉煤气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以JN-60型焦炉为研究对象,基于焦炉烟气外循环、煤气低氮燃烧的思路,设计出模拟焦炉狭长受限空间炉膛结构的燃烧炉及焦炉煤气燃烧实验平台,开展了空气过剩系数α、燃烧负荷和烟气外循环率λ对焦炉煤气燃烧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α和λ可有效减少该燃烧炉内局部高温区的形成,延缓燃烧反应速率,拉长火焰,使温度场更均匀,实现焦炉煤气的低氮燃烧。在该狭长受限空间炉膛结构的燃烧炉中,将α和λ分别控制在1.20和20%,可有效降低烟气中NO_(x)的体积分数。
闫自豪王光华王晴东李文兵王国成李享成
关键词:低氮燃烧空气过剩系数焦炉煤气
重组葡萄糖脱氢酶的表达及辅酶再生应用研究
2017年
为解决异源表达酮还原酶域EryKR1的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pET28a-eryKR1)催化环己酮还原时消耗的氢供体NADPH再生的问题,构建了克隆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的重组菌E.coli BL21(pET28a-gdh),其中的gdh基因经Nucleotide BLAST功能分析显示与枯草芽孢杆菌9902的gdh基因序列(登录号为EF626962.1)的一致性达到100%。SDS-PAGE检测显示该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可以高效表达出葡萄糖脱氢酶(GDH),其表达量占全菌可溶性蛋白质的64%。GDH粗酶液的比酶活为137.90U/mg。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添加了E.coli BL21(pET28a-gdh)的E.coli BL21(pET28a-eryKR1)环己酮还原反应体系中的环己醇含量,结果显示加入重组GDH的双重组菌耦合反应体系中环己醇的产率为82.21%,是未添加GDH的反应体系对应值的3.23倍,表明重组GDH可以为EryKR1还原环己酮系统解决辅酶再生问题。
李凌凌刘曜宁吕早生杨忠华左振宇宋采薇
关键词:葡萄糖脱氢酶重组菌异源表达辅酶再生生物催化环己酮
铜修饰钒酸铋/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脱硫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铜修饰钒酸铋/膨润土(Cu-BiVO_4/BTT)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DRS)对其进行表征。XRD分析显示,所制备的催化剂中BiVO_4均保持单斜结构,SEM结果证实了钒酸铋负载到了膨润土上,XPS结果显示Cu元素以CuO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DRS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增强。研究表明,当Cu与Bi的摩尔比为1.2时,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最高,经可见光照射3h,对模型汽油脱硫率达91%。
刘巍田永胜崔佳伟王光辉
关键词:钒酸铋膨润土可见光
褐煤焦与NaNO3对昭通褐煤微波提质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对昭通褐煤中添加褐煤焦和NaNO_3的微波提质实验,研究褐煤焦与褐煤质量比、NaNO_3质量分数和微波功率对昭通褐煤的微波提质特性的影响行为,用几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讨适合褐煤焦和NaNO_3对褐煤微波提质的最佳干燥模型,利用修改Arrhenius方程计算出褐煤干燥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褐煤焦与褐煤质量比、NaNO_3质量分数和微波功率的增大,褐煤干燥平衡时间减小,而褐煤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增大;Page模型最适合描述褐煤焦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行为,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最适合描述NaNO_3对褐煤微波提质的影响行为;用修改Arrhenius方程分别计算褐煤焦与褐煤质量比为0.25∶5的不同微波功率和NaNO_3的质量分数为5.0%的不同微波功率的表观活化能,数值分别为579.44W/g、286.87W/g。
胡林王光华何龙王晴东马志勇刘阳
关键词:褐煤褐煤焦硝酸钠表观活化能
隐钾锰矿型MnO_2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2019年
用乙醇室温还原KMnO_4得到MnO_2前驱体,通过煅烧制备得到了MnO_2,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为隐钾锰矿型MnO_2,微观形貌呈纳米棒状,煅烧时间为6 h时,产物具有最小的直径和最大的长径比,同时也具有最高的比电容和最低的阻抗。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327 F/g,经100次充放电比电容几乎没有损耗。
范宝安余凡郭芬王黎
关键词:MNO2超级电容器电容性能
表面改性对膨胀石墨电容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以膨胀石墨作为电容材料,研究了表面修饰和蚀刻对其电容行为的影响。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其电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表面化学基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H_2O_2表面修饰后,比电容由1.94 F/g提高至5.05 F/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处理后膨胀石墨表面产生了大量的羰基和羟基等含氧基团;经KOH蚀刻后,表面没有出现新的化学基团,但其表面被活化,更容易与H_2O_2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表面含氧官能团密度增大,故蚀刻后的膨胀石墨再经H_2O_2处理,其比电容由4.54 F/g提高至15.90 F/g,但电位窗口阈值由1.0 V下降至0.4 V。
向震范宝安史东辉张俊波吴子健
关键词:膨胀石墨超级电容器比电容表面改性
自源型铁细菌固化玄武岩残积土的室内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铁细菌能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生成以氢氧化铁为主的红棕色黏性物。利用铁细菌这一特性在贵州省毕威高速公路沿线赫章县境内的玄武岩残积土中筛选培养自源型铁细菌,对其进行环保固化处理。通过菌种筛选分析、直接剪切试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细观检测方法探究铁细菌固化对玄武岩残积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细胞呈杆状、整体呈丝状、具有共同鞘套的XT03菌种更适合用于土体的微生物固化;位于地表铁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红棕色玄武岩残积土铁细菌固化效果明显优于位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铁质含量相对较少的黄褐色玄武岩残积土;经铁细菌XT03固化后,在红棕色玄武岩残积土中形成了全面覆盖、无清晰边缘、具有一定脉络、局部有丝状连接物的空间网状胶结体系。
陈彦瑞雷学文孟庆山龚志伟徐建平
关键词:玄武岩残积土力学特性微细观结构
改性HZSM-5沸石分子筛对五氧化二氮硝化甲苯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五氧化二氮(N2O5)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硝化剂,可替代传统高污染的混酸,然而N2O5直接硝化收率较低。本文使用3种方法对HZSM-5沸石分子筛Z5进行改性,将催化剂用于N2O5硝化甲苯,并使用吡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引入催化剂后,一硝基甲苯收率明显提升,其中浸渍法(IM)改性效果优于离子交换法,Cu-Z5-IM(Z5为HZSM-5沸石)的活性最高,一硝基甲苯产率达到了67.7%,相比未改性(45.2%)提高了22.5%;经过5种不同浓度NaOH改性后,得出0.2 mol/L改性浓度最佳,硝化产率达到了58.5%。
洪钟吕早生程广斌
关键词:五氧化二氮HZSM-5
莲蓬壳活性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实验室自制的莲蓬壳活性炭,考察其对苯胺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苯胺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特征和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液pH值为8.0、莲蓬壳活性炭加入量1 g/L、吸附温度313K、吸附时间12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苯胺溶液,最大吸附量为22.4 mg/g;莲蓬壳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莲蓬壳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是吸热的过程,吸附前期由颗粒内扩散控制,后期由颗粒内扩散控制与膜扩散共同控制。
杨晓冉李凌凌王逸高连芬
关键词:活性炭苯胺
石墨烯基TiO_2复合材料的表征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氧化石墨烯与石墨烯为碳源,在熔盐介质中与钛粉反应原位生成石墨烯基TiC中间产物,并通过后续控制氧化制得石墨烯基TiO_2复合光催化剂,结合FTIR、XRD、Raman、SEM等手段,对两种石墨烯材料的结构及形貌差异进行表征,并分析了其对所制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复合材料仍保持碳源的层片状结构,TiC和TiO_2颗粒均匀包覆在碳源表面;以石墨烯为碳源更有利于表面原位生成TiC晶粒的生长,其晶体结构更为完善;两种结构的石墨烯基TiO_2复合材料均对目标污染物亚甲基蓝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可见光降解能力。
李跃祝立强陈佩华丁枭程良彪丛野李轩科
关键词:TIO2TIC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