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大学医学院

作品数:661 被引量:2,500H指数:19
相关作者:陈淼陈华标王文红吴敏严永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78篇期刊文章
  • 6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0篇医药卫生
  • 48篇文化科学
  • 12篇生物学
  • 7篇哲学宗教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5篇细胞
  • 52篇护理
  • 38篇肿瘤
  • 35篇胃癌
  • 35篇教学
  • 30篇蛋白
  • 26篇基因
  • 22篇腺癌
  • 21篇增殖
  • 21篇干细胞
  • 21篇癌细胞
  • 20篇综合征
  • 20篇小鼠
  • 20篇免疫
  • 18篇糖尿
  • 18篇糖尿病
  • 18篇教育
  • 17篇分子
  • 15篇预后
  • 14篇重症

机构

  • 644篇江苏大学
  • 115篇江苏大学附属...
  • 45篇江苏大学附属...
  • 23篇江苏大学京江...
  • 22篇镇江市第一人...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0篇南京中医药大...
  • 17篇镇江市急救中...
  • 16篇南京大学医学...
  • 14篇江苏大学附属...
  • 12篇昆山市第一人...
  • 10篇镇江市疾病预...
  • 6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6篇苏州大学附属...
  • 6篇常州市第一人...
  • 5篇苏州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5篇泰州市人民医...
  • 5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陆荣柱
  • 19篇许文荣
  • 18篇吕妃
  • 18篇邹圣强
  • 15篇钱晖
  • 14篇罗彩凤
  • 13篇苏兆亮
  • 13篇王胜军
  • 12篇曹松梅
  • 12篇许化溪
  • 11篇吴敏
  • 9篇王苏华
  • 9篇龚爱华
  • 9篇潘鑫
  • 8篇徐岷
  • 8篇孙小玲
  • 7篇张志坚
  • 7篇王静
  • 7篇张徐
  • 6篇黄新祥

传媒

  • 38篇临床检验杂志
  • 29篇江苏大学学报...
  • 29篇中华灾害救援...
  • 15篇中华现代护理...
  • 1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1篇护理学杂志
  • 10篇中国实用护理...
  • 9篇细胞与分子免...
  • 9篇中国细胞生物...
  • 9篇临床医学进展
  • 7篇广西医学
  • 6篇中华护理杂志
  • 6篇中国校医
  • 6篇江苏医药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解剖学杂志
  • 6篇免疫学杂志
  • 6篇中国护理管理
  • 6篇科教文汇

年份

  • 3篇2024
  • 52篇2023
  • 51篇2022
  • 45篇2021
  • 71篇2020
  • 57篇2019
  • 55篇2018
  • 75篇2017
  • 88篇2016
  • 81篇2015
  • 20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6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梯式临床见习对护理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学科,临床教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帮助护理学生(简称护生)在真实临床情境中获得知识、技能、态度,是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岗位胜任力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并取得成效的一种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态度、动机和行为等多个方面。临床见习环节,护生通过看、听、感、问、想,感知护理职业、临床工作。
徐剑鸥罗彩凤吕妃曹松梅张军张敏吴皎
关键词:临床见习岗位胜任力专业承诺专业课程护理学生
基于灰度差分法对首发轻度抑郁患者海马结构MRI信号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明确首发轻度抑郁患者海马结构的细微病变。方法对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的20例首发轻度抑郁患者(患者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1行头颅海马MRI T1扫描,以灰度差分法对海马各结构MRI信号灰度值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受试者海马头、体、尾部均可清晰辨认。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海马头部MRI信号灰度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均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海马体部及尾部MRI信号灰度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未见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双侧海马头部MRI信号欠均匀,信号灰度曲线波形形态异常,局部呈现由海马头部外侧向内侧(与杏仁核交界处)逐渐递减的征象;但双侧海马体部及尾部MRI信号灰度曲线波形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首发轻度抑郁患者海马结构存在细微病变,其MRI信号表现为海马头部灰度值呈递减式降低。
李月峰居胜红滕皋军李国海朱彦姜平王琳陈曦
关键词:海马
音猬因子缓释聚多巴胺纤维蛋白支架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
2020年
背景:近来多数研究将组织工程材料与干细胞或因子复合来改善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处的微环境,以增加作用时长、提高恢复效果与预后。目的:观察音猬因子-聚多巴胺-纤维蛋白支架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制作纤维蛋白胶,将其置入盐酸多巴胺溶液中浸泡24 h进行交联,再将交联后的支架置入音猬因子溶液中吸附交联24 h,制备音猬因子-聚多巴胺-纤维蛋白支架。取60只雌性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4组处理:A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植入纤维蛋白支架,C组植入聚多巴胺-纤维蛋白支架,D组植入音猬因子-聚多巴胺-纤维蛋白支架,术后12周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12周取脊髓损伤处组织,分别进行组织学观察(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检测。实验方案经江苏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从术后2周开始各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开始恢复,D组术后5-12周的BBB评分高于其他3组(P<0.05),D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好;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C、D组可见新生的神经纤维组织,C组新生神经纤维组织的量与密度低于D组;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组横断处可以观察到大量线性排列的新生神经纤维,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和神经丝蛋白阳性率高于其他3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低于其他3组;④Western blot检测显示,D组髓磷脂碱性蛋白、生长相关蛋白和神经丝蛋白高于其他3组(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其他3组(P<0.05);⑤结果表明,音猬因子-聚多巴胺-纤维蛋白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曹苏成徐晓峰陈奇陈奇王哲张睿王尧张志坚杨文静
关键词:音猬因子纤维蛋白胶缓释神经纤维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的构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团队前期证据总结的基础上,参考备孕妇女膳食指南,初步拟定方案初稿,并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8、0.9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18、0.22,显著性检验P<0.001。最终形成包含8个一级条目、25个二级条目和81个三级条目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和专家函询构建的PCOS不孕患者备孕期间的生活方式管理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客观具体的实施策略。
卢山孙小玲王静张宁孟芳芳刘才琪张成果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前保健循证医学德尔菲技术
MicroRNAs与肾相关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2015年
肾脏代偿功能强大,肾相关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延误治疗契机导致肾脏不可逆性病变,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研究表明,miRNA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iRNAs在肾相关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祝源张娇俞静贾浩源尹磊许文荣钱晖
关键词:微小RNA肾病
胸腰段爆裂骨折伤椎内植骨术后矢状面形态变化
2017年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对胸腰段爆裂骨折椎体矢状面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因胸腰段爆裂骨折在本科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内植骨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CT矢状面重建图像,比较分析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Cobb角的变化,同时分析椎体骨折块向椎管内压迫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3.31±9.12)%恢复至术后的(98.23±8.68)%(P<0.001),椎体中央高度由术前(64.14±8.79)%恢复至术后的(92.52±6.01)%(P<0.001),Cobb角由术前(22.92±6.88)°恢复至术后的(8.17±6.06)°(P<0.001),骨折块压迫程度由术前(31.12±11.66)%恢复至术后的(9.30±4.68)%(P<0.001),椎体前缘高度恢复量为(44.92±3.90)%,优于椎体中央高度恢复量(28.38±3.67)%(P<0.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能有效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通过间接复位的方式改善椎管内压迫,但并不能完全有效恢复椎体中央高度。
李大鹏李月峰孙继芾黄永辉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
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构建了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方案嵌入急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颜色分级提醒功能,实现了分级预警闭环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认为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提高了急救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需在医护协作、护理人力分配、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改进。
陈秋菊梅天舒柯菊青袁玲王清董珊罗彩凤陈雁
关键词:急诊信息化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免疫复合物的质谱鉴定与差异蛋白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典型的Ⅲ型超敏反应,可在滑膜组织中发现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的沉积,但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究RA血清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谱的表达情况。方法血清样本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和住院RA患者共55例为RA组。RA组分为2个亚组,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41例,抗CCP抗体(-)RA亚组14例。同时选取SLE患者41例血清样本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41例血清样本为健康对照组。用PEG沉淀法从4组混合血清中提取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免疫共沉淀、胶内酶解后进行质谱分析。用Vennny2.1.0进行各组之间总蛋白差异比对,结果以RA组蛋白FOT值大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FOT值的2倍即判定为上调蛋白,小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FOT值0.5倍判定为下调蛋白。利用STRING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进一步功能分析。结果在RA患者血清免疫复合物中共鉴定出277种蛋白,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162种蛋白,抗CCP抗体(-)RA亚组有248种蛋白。相对疾病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仅在RA组出现共有129种蛋白,其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38种蛋白,抗CCP抗体(-)RA亚组有109种蛋白,2亚组共有18种蛋白。RA组与对照组共有蛋白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2种蛋白上调,抗CCP抗体(-)RA亚组有11种蛋白上调。下调蛋白中,抗CCP抗体(+)RA亚组有17种蛋白表达下调,抗CCP抗体(-)RA亚组共计21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抗CCP抗体(-)RA亚组相对抗CCP抗体(+)RA亚组鉴定出更多的差异蛋白,差异蛋白的鉴定为探究RA发病机制寻找新的生物学标记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管晓龙王海永周莹徐羽中李昂宋淑圣李晓军虞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质谱免疫复合物
抗HIV-1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的体外功能研究
2016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特异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是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宿主细胞。由于HIV-1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反应的异质性,CTL有效抗HIV-1病毒反应的功能机制仍然不明确。为了研究HIV-1特异性CTL抗病毒反应的功能特性,本研究应用分离培养的HIV-1特异性CTL克隆细胞株在细胞水平直接测定抗原肽刺激CTL产生的多种功能反应。选取12株具有不同HLA分子和抗原识别表位的HIV-1特异性CTL克隆细胞平行进行多种体外功能实验,包括杀伤活性实验、脱颗粒功能实验、胞内多重细胞因子测定实验,并对CTL的细胞毒性颗粒成分和耗竭分子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发现HIV-1特异性CTL克隆细胞的杀伤活性与脱颗粒功能紧密相关,杀伤活性和脱颗粒功能又与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水平和多重功能性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IV-1特异性CTL克隆细胞的多种功能反应之间具有协同调节的机制特点。
金聪涂婷牟丹蕾李群辉宋杏张海霞汤涛李涛吴昊陈华标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胃癌细胞诱导脐带MSCs向癌相关MSCs转分化研究
2015年
该文探讨了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 MSCs)向癌相关MSCs转分化的作用及转分化后的MSCs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收集胃癌细胞HGC-27的培养液上清,与等体积的低糖DMEM混合后培养huc MSCs 48 h,检测处理后huc MSCs中癌相关MSCs蛋白及mi R-221表达的改变。用诱导后的huc MSCs培养液上清与等体积的高糖DMEM混合后培养HGC-27 48 h,检测处理前后HGC-27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将huc MSCs和HGC-27共培养,检测共培养后HGC-27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发现,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huc MSCs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表达增强,mi R-221表达上调。用处理后的huc MSCs培养液上清培养HGC-27,细胞增殖以及迁移能力增强。共培养后HGC-27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强。以上结果表明,胃癌细胞培养液上清可诱导huc MSCs获得癌相关MSCs样表型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功能,为肿瘤微环境细胞的重塑性和脐带MSCs应用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实验依据。
梁炜朱梦楚袁潇田伊卿王梅钱晖许文荣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肿瘤微环境胃癌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