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712 被引量:713H指数:9
相关作者:陈义学马续波李向宾张斌马雁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4篇期刊文章
  • 18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6篇核科学技术
  • 68篇电气工程
  • 42篇理学
  • 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9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文化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化学工程
  • 8篇机械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医药卫生
  • 5篇电子电信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4篇核电
  • 57篇水堆
  • 50篇压水堆
  • 47篇快堆
  • 38篇核电厂
  • 36篇AP1000
  • 35篇电厂
  • 34篇数值模拟
  • 34篇值模拟
  • 33篇反应堆
  • 29篇中子
  • 29篇蒙特卡罗
  • 23篇流固耦合
  • 22篇自然循环
  • 21篇电站
  • 21篇核电站
  • 21篇放射性
  • 19篇蒸汽发生器
  • 19篇屏蔽计算
  • 18篇燃耗

机构

  • 68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2篇东南大学
  • 22篇中国核动力研...
  • 21篇清华大学
  • 19篇西北核技术研...
  • 13篇北京大学
  • 1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2篇南华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原子能科...
  • 9篇北京应用物理...
  • 8篇国家电投集团...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等...
  • 7篇北京卫星环境...
  • 6篇华北电力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技术公司
  • 4篇国家核电技术...
  • 4篇国核电力规划...

作者

  • 159篇陈义学
  • 139篇陆道纲
  • 62篇马续波
  • 58篇周涛
  • 47篇张斌
  • 34篇牛风雷
  • 30篇周世梁
  • 28篇张钰浩
  • 27篇李向宾
  • 24篇韩静茹
  • 24篇曹博
  • 22篇袁龙军
  • 21篇张竞宇
  • 20篇曹琼
  • 20篇刘滨
  • 18篇陈涛
  • 18篇陈娟
  • 17篇杨寿海
  • 16篇欧阳晓平
  • 16篇吴军

传媒

  • 158篇原子能科学技...
  • 50篇核科学与工程
  • 42篇核动力工程
  • 22篇核技术
  • 17篇核科学与技术
  • 16篇第十五届全国...
  • 10篇华北电力大学...
  • 8篇中国辐射卫生
  • 8篇华北电力大学...
  • 8篇科技创新与应...
  • 7篇强激光与粒子...
  • 7篇湖北电力
  • 6篇黑龙江电力
  • 6篇华电技术
  • 6篇动力工程学报
  • 6篇第十三届反应...
  • 6篇中国核学会2...
  • 4篇辐射防护
  • 4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41篇2023
  • 26篇2022
  • 49篇2021
  • 49篇2020
  • 61篇2019
  • 43篇2018
  • 85篇2017
  • 25篇2016
  • 32篇2015
  • 28篇2014
  • 73篇2013
  • 68篇2012
  • 40篇2011
  • 33篇2010
  • 19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7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水堆核电厂活化与停堆辐射剂量率三维计算分析
本工作将基于三维蒙特卡罗方法与活化程序耦合的“严格两步法”(R2S)首次应用到压水堆设计分析中。初步验证了活化程序FISPACT-2007在压水堆中的应用可行性,建立了某压水堆三维模型,采用R2S 方法对其运行40年停堆...
韩静茹陈义学靳忠敏王继亮全国萍
关键词:压水堆
文献传递
三维离散纵标方法在RPV快中子注量率计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离散纵标(又称SN)方法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快中子注量率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三维离散纵标方法的不断完善,使得三维离散纵标法应用于工程设计成为可能。本文以某压水堆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三维全堆芯中子学程序SCIENCE的计算结果,使用三维离散纵标方法程序计算了压力容器内表面快中子注量率三维分布,并分别与采用传统的一维、二维方法合成三维方法及蒙特卡洛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对三维离散纵标法在压水堆RPV快中子注量率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验证。
杨寿海陈义学王伟金石生春陆道纲
关键词:快中子注量
ARES屏蔽程序中二维射线效应消除方法研究
在辐射输运屏蔽计算分析中,离散纵标法(S方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主要计算方法之一。由于S方法求解输运方程时只沿少数几个特定方向进行会产生射线效应,尤其对于孤立点源、大空腔模型、强吸收介质等问题,射线效应非常明显。基于首次...
陈蒙腾陈义学张斌张鹏鹤臧启勇袁龙军
关键词:粒子输运
基于可视化实验台架的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自然循环现象研究
对于传统压水堆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U型管热段热流密度大,冷段热流密度小,两侧不同的热流密度使得二次侧的热侧与冷侧的沸腾情况不一致,而真实的蒸汽发生器体型庞大,结构复杂,其内部真实的流动情况也不得而知.为弄清核电站蒸汽发生...
王聪陆道纲姚志鹏曹琼Awais Ahmad张曙明
关键词: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AP1000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贮存箱流固耦合动态特性实验和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地震作用下,AP1000的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贮存箱(PCCWST)的水与结构产生的流固耦合作用可能会对安全壳的完整性造成威胁。在AP1000屏蔽厂房的设计中,非规则形状的PCCWST被简化为圆柱体,采用Housner模型进行结构设计,但该简化对冲动质量的影响仍有待研究。本工作以PCCWST为原型,设计完全缩比试验模型和等体积缩比模型,分别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测量了水晃动频率、结构频率和阻尼比。通过实验数据反推出PCCWST内水的冲动质量和晃动频率等。最后针对AP1000混凝土安全壳建模,采用附加质量法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利用实体单元模拟水的冲动效应,进行了有限元建模以及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并将结果与其他两种流体单元(Fluid30和Fluid80)的结果进行对比。本文的研究对PCCWST的设计和评审具有参考价值。
刘雨党俊杰陆道纲曾晓佳
关键词:流固耦合
加强核电人才素质教育刍议被引量:3
2011年
发展核能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国家中长期核电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战略目标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核电专业人才,以解决我国核电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对匹配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核电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目前核电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赵珥希刘晓芳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生核电
AP1000典型燃料组件物理特性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AP1000堆芯首循环装料采用5种富集度的组件,使用IFBA、WABA可燃毒物,且部分组件两端设有轴向再生区,堆芯布置复杂。本文采用SCALE程序系统中三维蒙特卡罗输运程序KENO及二维离散纵标程序NEWT,进行了典型燃料组件的栅格物理计算。研究了深燃耗下不同富集度栅元、燃料组件无限增殖因子(kinf)及主要可燃耗核素核子密度随燃耗的变化规律,得到了AP1000典型燃料组件深燃耗物理特性。
曹博陈义学李晓静张顺张斌余慧
关键词:SCALE
堆芯补水箱地震易损性分析
2020年
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AP1000核电站堆芯补水箱(CMT)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其结构特征,采用时程分析法较为真实地模拟CMT地震下响应。通过地震易损性数学模型,对CMT的各项易损性参数进行分析,获得了其抗震能力中值A_m、随机性标准差β_R以及不确定性标准差β_U,计算出其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HCLPF)值。结果表明:CMT的HCLPF值明显高于设计安全停堆地震强度0.3g,说明其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且HCLPF值略高于采用确定论方法得到的值。对易损性参量误差敏感性分析发现β_R取值变化对CMT的条件失效概率和HCLPF值影响较小,可简化部分随机性误差的考虑,使得易损性分析更简洁。
鄂万江玉宇王鹏飞彭礼韬
关键词:地震易损性敏感性
AP1000灰棒燃料组件物理特性分析
以AP1000压水堆中的灰棒燃料组件为计算模型,采用SCALE 5.1程序系统中的TRITON计算模块对组件进行输运燃耗计算,分析不同材料组成的灰棒组对不同富集度燃料组件特征值及中子能谱的影响,研究灰棒吸收体主要核素核子...
李晓静陈义学张斌张顺曹博余慧
关键词:AP1000控制棒价值燃耗
文献传递
四种拉格朗日粒子浓度计算方法的评估——箱式计数法、高斯核、均匀核和抛物线核
2023年
通过对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137)Cs开展局部尺度的扩散模拟,研究了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的4种浓度计算方法(箱式计数法、高斯核、均匀核和抛物线核)的有效性.应用气象诊断模型CALMET生成诊断风场,以驱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APMOD,并将所计算的放射性核素^(137)Cs的浓度结果与双葉町和楢叶町监测站的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4种方法成功再现了2个监测站大部分的测量峰值(双葉町平均FAC10:0.57;楢叶町平均FAC10:0.55).箱式计数法、均匀核以及抛物线核结果更接近观测峰值且基本满足统计接受指标,但高斯核结果存在明显低估.浓度分布结果显示,箱式计数法、均匀核以及抛物线核在数值上趋势一致.此外,均匀核以及抛物线核烟羽扩散范围较广,而高斯核的浓度结果在下风向数值衰减迅速.
杨力王存友陈义学庄舒涵李新鹏方晟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共6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