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放军博士后管理信息中心

作品数:19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张玉韬金洁王松青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技术创新
  • 4篇企业
  • 4篇网络
  • 4篇技术创新网络
  • 4篇创新网络
  • 3篇知识
  • 2篇信息流
  • 1篇代理
  • 1篇等式
  • 1篇信息场
  • 1篇信息转化
  • 1篇行为经济
  • 1篇行为经济学
  • 1篇研究范式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营销
  • 1篇诱惑
  • 1篇原创
  • 1篇原创性
  • 1篇支持向量

机构

  • 19篇解放军博士后...
  • 11篇西安理工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15篇蒋军锋
  • 9篇王修来
  • 2篇王茜
  • 1篇张丽丽
  • 1篇程小燕
  • 1篇盛昭瀚
  • 1篇苏秦
  • 1篇蒲国利
  • 1篇郑登攀
  • 1篇韩明君
  • 1篇张稳
  • 1篇党兴华
  • 1篇张静
  • 1篇刘爱文
  • 1篇殷婷婷
  • 1篇屈霞
  • 1篇马宁玲
  • 1篇蒋倩
  • 1篇王松青
  • 1篇张玉韬

传媒

  • 3篇科研管理
  • 1篇工业工程与管...
  • 1篇软科学
  • 1篇系统工程学报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情报杂志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管理科学学报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管理工程学报
  • 1篇研究与发展管...
  • 1篇计算机与数字...
  • 1篇管理科学
  • 1篇管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创新网络中的知识-信息-知识作用过程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本篇论文首先推广了信息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知识与知识时空的概念,将跨组织学习的动力问题理解为信息场上某一特定知识时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利用能量的观点来研究技术创新网络跨组织学习的绩效,将其定义为知识时空能量的产生与转移,并分析了在此过程中模糊知识与明晰知识的转化过程;严格证明了对于给定知识来说,技术创新网络中两者之间的跨组织学习比通过第三者更为有效的结论。
刘爱文蒋军锋王修来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信息场知识
基于GA-SVM的银行客户流失预测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客户流失分析与预测是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银行实际客户流失数据中正负样本数量不平衡而且数据量大的特点,采用遗传算法对传统支持向量机进行改进,得到GA-SVM模型,并以国内某商业银行VIP客户流失预测为实例,与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逻辑回归和贝叶斯分类器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方法能获得最好的正确率、命中率、覆盖率和提升系数,是预测现有客户流失倾向的有效方法。
张稳张丽丽
关键词:客户流失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客户关系营销
基于能力不对称的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型被引量:15
2009年
在引入创新能力与运作能力不对称的前提下,考虑创新产品市场替代率的变化,将企业合作创新决策模型描述为0-1混合规划问题,并将其变形为博弈论的形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创新能力,运作能力及市场替代率变动对企业合作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市场替代率的增大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2)运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本企业的合作可能,但是会降低伙伴企业的合作可能;3)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提高本企业的合作可能,但也会降低伙伴企业的合作可能;4)在非对称能力情况下,创新卡特尔目标最大化并不能保证各个体企业的合作目标得以实现,非对称情况下的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收益转移机制来提高合作水平.
蒋军锋盛昭瀚王修来
关键词:合作创新
熊彼特竞争,交叉效应与创新激励被引量:11
2016年
论文引入行业熊彼特竞争,基于技术原创性与市场原创性,纳入技术与市场专业人员努力的交叉效应,研究创新激励合约的时间长度、激励实现的组织形式与创新团队剩余索取权分成系数的选择.研究显示:1)当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时,技术与市场专业人员的整合总是创新团队组织的优化选择;2)创新团队的组织形式对企业创新对象的复杂性选择与剩余索取权分配不产生影响;3)行业熊彼特竞争强度、创新原创性与创新激励合约时间长度负相关;4)交叉效应与技术和市场原创性3者的关系决定了最优创新激励的组织形式.研究提高了创新团队管理的可操作性,强化了创新激励对行业竞争的响应性.
蒋军锋王茜
行为经济学兴起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行为经济学兴起有助于主流经济学形成层次更高的逻辑演绎体系。本研究探讨其对主流经济学基础的影响,认为:(1)他涉偏好与概率框架下的传递性公理弱化为有限理性提供了公理化基础;(2)使人类经济循环过程扩展到"土地加劳动到商品再到劳动"图式;(3)异质性引发的互补性使得在选择空间中平移局部框架形成全局(一般)框架的途径不再可行;(4)局部框架和一般框架的联系基础转化为描述人类选择的局部框架的形式不变性。行为经济学使得基于人类个体选择行为的可传递性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同时也提供了基于个体选择行为的局部描述框架的形式不变性来重建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一致性与自洽性的方法与途径。本文对促进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严密化和框架发展趋势有积极意义。
蒋军锋殷婷婷
关键词:替代性参考系
技术创新网络:基于知识-信息转化的视角整合
2016年
[目的/意义]企业成长与网络扩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协调对于开放式创新中企业与网络的关系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提炼技术与企业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异同点,给出整合不同视角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然后从同一层次的知识-信息转化与创新网络不同层次转换的等效性出发,构造整合企业成长与网络扩张的理论基础。最后,综合整合框架、整合机制与整合方法三个维度提出了整合方案。[结果/结论]为整合技术创新网络相关研究提供基本平台,也为协调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等创新网络不同层次的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蒋军锋张静王修来
关键词:网络扩张
基于分形的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遗传与变异模型:时间与层次统一视角的考察被引量:8
2009年
从时空关系出发,建立时间过程与层次分解相统一的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引入时间标度变化,对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在不同观察尺度下的遗传与变异特性做出定性分析,从方法论上给出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的理论基础.研究发现:1)随着观察尺度变化,无论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还是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层次,其遗传特性与变异特性都存在此消彼涨关系;2)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层次之间的联系实质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其并不是确定性关系,存在着类似于时间过程中的变异作用;3)利用R/S分析来对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在应用层面实现我们构造的理论模型.
蒋军锋
关键词:网络结构分形时间标度
创业投资利益分割模型研究:基于创业企业家视角的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创业企业对创业企业家的激励是否有效决定着创新的成败。为了研究创业投资中的利益分割问题,从创业过程的特征出发,本文首先分析创业企业家的角色特征,应用间接定价理论和交易效率比较,结合委托-代理模型,构造了基于对创业企业家间接定价的创业企业利益分割的两部动态规划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债权型和股权型利益分割合约的使用条件和创业企业管理团队的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创业企业家和创业资本家的利益分割合约是基于两部动态规划的优化问题;债权型与股权型合约作为利益分割机制对于创业企业家和资本家的效用取决于各自对未来的预期;只有满足一定条件下,创业企业才倾向于选择能力较高的第三方团队充当企业管理者;在能力同等条件下,创业企业倾向于选择创业企业家充当创业企业的管理者。
蒋军锋王修来
关键词:剩余索取权人力资本委托-代理
战略导向转换与创新过程整合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转型期的调整激发了大量战略导向转换与创新过程整合的相关研究,并将其归结为基于产品创新特征的战略导向对创新过程整合的单方向作用过程。但是创新过程所蕴含的动态能力作为影响战略导向转换的关键因素以及大量产品组合的开发实践要求将这种单向作用扩展成基于产品组合创新特征的双向均衡模型。本文通过创新产品组合特征的中介作用,建立了战略导向与企业创新过程整合之间的双向均衡分析框架,总结了战略导向转换和创新过程整合的相关内容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建立创新过程整合基础框架对于研究二者双向作用关系的必要性;同时发展出适用于产业阶段发展和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下研究二者双向均衡变动的计算试验理论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蒋军锋韩明君程小燕
基于知识时空的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构建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确定知识-信息-知识相互转化在技术创新中的微观机制地位,以信息作为技术创新中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的载体,并以此展开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构建。本研究从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理论分析框架和概念组织三个方面来阐释基于知识时空的技术创新研究范式的认识功能与纲领功能。首先确定基于分形的不同层次相统一的技术创新网络是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其次以知识时空作为视角,建立技术创新的知识时空特征与信息流特征相联系的参考坐标系统,并进一步探讨以张量分析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综合三者构建了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研究相关概念的层次组织与展开,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概念体系。本研究为融合技术创新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统一的平台。
蒋军锋
关键词:技术创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