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 作品数:11,452 被引量:37,184H指数:61
- 相关作者:沈一丁赵正言汤永民杜立中陈志敏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婴儿胃管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胃管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器及固定胶带。所述固定器上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固定器形成一个闭合环形;所述固定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挂耳固定带,且至少一侧的所述挂耳固定带上固定有第一辅助固定件...
- 陈丽骊
- 一种输液器防脱扣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器防脱扣。包括输液口固定部、收紧固定带、调整固定扣和底部防脱部,收紧固定带滑动连接在输液口固定部上,调整固定扣转动连接在多个输液口固定部上,收紧固定带与多个输液口固定部形成...
- 艾芸朱淑贞
- 一种造口旁伤口遮盖造口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口旁伤口遮盖造口袋,在造口袋的贴附在皮肤上的同时,对造口部位的旁边的伤口进行保护性的覆盖,避免对伤口造成感染和二次伤害,减轻患者疼痛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造口旁伤口遮盖造口袋,包括造口袋本体和粘...
- 凌云
- 文献传递
- 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
-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锌依赖内肽酶家族中的一员,可有多种细胞产生,分解细胞外基质,被认为通过分解内弹性膜层而在炎症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MMP-9在儿童全身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HSP)中的作用。...
- 邹朝春赵正言唐兰芳梁黎
- 文献传递
- 经会阴尿道吻合术治疗男童后尿道断裂
- 我院于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收治男童外伤后后尿道断裂9例,均为车祸伤,均不能自行尿道排尿或仅有尿道口滴血,其中5例为伤后我院首诊,耻骨上可及膨胀的膀胱;4例伤后在当地医院急诊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后转我院,入院在术后...
- 徐珊张聪黄勇唐达星吴德华李民驹
- 文献传递
- 中期因子(Midkine)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 中期因子(MK)是一种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其多种生物学活性与癌有关.近年来国外研究报道,多种人类实体肿瘤存在中期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并且其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但是MK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情...
- 贾明赵海招程玉萍骆泽斌徐晓军张晶樱李思思汤永民
- 肠道病毒性脑炎的患儿T细胞活化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
- 方春艳邹小杰袁哲锋黄明海高峰
- 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的手术矫治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9例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岁1个月~13岁6个月,中位年龄5岁4个月.阴茎下弯根据术中皮肤彻底脱套后情况分为4型:皮肤型(Ⅰ型)50例(45.9%),筋膜型(Ⅱ型)29例(26.6%),海绵体型(Ⅲ型)24例(22.0%),短尿道型(Ⅳ型)6例(5.5%).Ⅰ型予皮肤彻底脱套后行勃起试验显示阴茎可伸直;Ⅱ型在皮肤脱套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Buck's筋膜外异常肉膜,勃起试验显示阴茎可伸直;Ⅲ型去除皮肤、筋膜对下弯的影响后,行勃起试验仍显示阴茎下弯,行背侧中线白膜折叠术纠正;Ⅰ、Ⅱ、Ⅲ型中脱套后显露完整膜状尿道的患儿行尿道分叉海绵体对合修复,并采用包皮肉膜覆盖加固膜状尿道;若无法分离皮肤和膜状尿道,则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Ⅳ型予离断尿道,去除阴茎腹侧组织对阴茎下弯的影响,解除短尿道对阴茎下弯的影响,横裁包皮内板代替尿道,对于去除短尿道因素后仍有弯曲者予中线背侧阴茎白膜折叠术(<30.)或腹侧白膜切开睾丸鞘膜补片(≥30.)纠正阴茎下弯.结果 本组109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的外观: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包皮分布均匀;勃起后阴茎无下弯.37例尿道发育不良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尿道裂开、尿道狭窄,其中4例出现漏尿,术后6个月予尿瘘修补术治愈;1例横裁包皮内板代尿道术后出现尿道憩室,予憩室切除及尿道重建后治愈.26例行中线背侧阴茎白膜折叠术者,术后近期(1年)随访,1例残留阴茎下弯;中远期(1~9年,平均3.2年)随访,4例残留阴茎下弯,中远期治愈率为84.6%.结论 先天性单纯阴茎下弯需根据引起弯曲的不同病理类型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矫正,应重视中远期的随访效果.
- 沈一丁唐达星徐珊
- 关键词:阴茎下弯尿道下裂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PEDF表达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以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分为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新诊断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14、28天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PEDF、VEGF浓度并计算VEGF/PEDF的比值变化,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随病程逐渐增高,第7天达到最高浓度(214.72±55.95)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EDF浓度在入院后第1天最低(28.77±8.60)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随病程时间延长逐渐提高,第14天接近健康人正常水平。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VEGF/PEDF比值分别为7.48±1.98、7.86±2.83、7.39±2.18,均高于对照组5.9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63,P<0.001;t=3.68,P<0.001;t=3.24,P<0.01)。结论 VEGF/PEDF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检测指标,血清VEGF、PEDF浓度及其比值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金岗生卢一冯炯陈衍胡浩宇徐宾郑水红金姬
-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分析急性脑梗死
- 儿童甲状腺肿瘤11例分析
- 2005年
- 高志刚黄寿奖熊启星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儿童手术治疗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