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建筑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作品数:260 被引量:4,334H指数:37
相关作者:陈忠林李伟光李星时双喜李孟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环境保护系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4篇建筑科学
  • 1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化学工程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1篇水处理
  • 68篇废水
  • 53篇废水处理
  • 36篇给水
  • 31篇污染
  • 30篇污水
  • 29篇饮用水
  • 28篇污泥
  • 26篇饮用
  • 21篇活性污泥
  • 20篇给水处理
  • 18篇活性炭
  • 17篇混凝
  • 16篇污水处理
  • 14篇污染物
  • 12篇水管
  • 11篇锰酸钾
  • 11篇管网
  • 10篇高锰酸钾
  • 9篇消毒

机构

  • 260篇哈尔滨建筑大...
  • 5篇苏州城建环保...
  • 4篇哈尔滨理工大...
  • 4篇青岛建筑工程...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群马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华南建设学院
  • 3篇大庆石油化工...
  • 2篇北方交通大学
  • 2篇山东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建筑职...
  • 1篇兰州铁道学院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南京建筑工程...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5篇王宝贞
  • 30篇李圭白
  • 19篇彭永臻
  • 18篇赵洪宾
  • 17篇王淑莹
  • 14篇杜茂安
  • 14篇黄君礼
  • 12篇马军
  • 11篇任南琪
  • 10篇丁峰
  • 10篇陈忠林
  • 9篇吕炳南
  • 9篇崔福义
  • 9篇马放
  • 8篇姜安玺
  • 8篇李星
  • 8篇赵庆良
  • 8篇徐江兴
  • 7篇周利
  • 7篇李伟光

传媒

  • 144篇哈尔滨建筑大...
  • 29篇中国给水排水
  • 10篇哈尔滨建筑工...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给水排水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污染防治技术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传感器技术
  • 2篇中国沼气
  • 2篇青岛建筑工程...
  • 2篇全国暖通空调...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水利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1
  • 59篇2000
  • 68篇1999
  • 35篇1998
  • 31篇1997
  • 38篇1996
  • 20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00
2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H值对活性污泥沉降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00年
试验结果表明,沉降过程中混合液的 pH值对 SV%、 SVI的影响与活性污泥的类型相关,对于正常状态的污泥、粘性膨胀污泥、低 DO和低 F/M的丝状菌膨胀污泥, pH值高 (9.0)比 pH值低 (3.0)时沉降速度慢。而低 pH值引起的真菌型膨胀污泥,混合液的 pH值高比低时的沉降速度快,且与废水的种类无关。在 pH值分别为 9.0, 5.0, 3.0的混合液沉降试验中,低 DO和低 F/M引起的丝状菌膨胀污泥的 SV%相差最小。相应 SVI的差值也最小 (如啤酒废水的 SVI差值分别为 12.6mL/g, 14.2mL/g,化工废水的为 9.5mL/g, 10.5mL/g)。正常状态污泥和低 pH值引起的丝状真菌型膨胀污泥的 SV%、 SVI差别开始依次增大。因过量碳源存在引起的粘性膨胀污泥的 SV%、 SVI相差最大 (如以上两种废水污泥的 SVI分别相差 32.1mL/g和 21.5mL/g之多 )。在同样条件下啤酒废水略大于化工废水污泥的 SV%、 SVI差值,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
丁峰彭永臻于德爽
关键词:PH值沉降曲线沉降比活性污泥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强化混凝除藻室内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00年
通过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的室内试验表明,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将它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
石颖陈忠林李圭白
关键词:除藻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二相厌氧生物工艺相分离优越性的探讨被引量:23
1998年
通过对有关实验结果和有关资料的研究,从产酸相的效能、产甲烷相的运行状况及相分离对厌氧发酵菌群分布和组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产酸相与产甲烷相分离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实现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二相分离,能从两个主要方面提高整个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运行稳定性:1.产酸相为产甲烷相提供最佳发酵末端产物组成,提高产酸发酵的相对收率及产甲烷相的处理能力;2.二相分离使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各大类微生物群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彼此之间的制约作用得到削弱。
李建政任南琪王爱杰王莉赵丹陈晓蕾
关键词:二相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处理
两种序批式生物系统处理屠宰废水的对比试验被引量:22
2000年
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 ,考察了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对屠宰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生物膜系统的处理效果优于活性污泥系统。达到相同污染物去除率时 ,生物膜系统的运行管理更方便 ,且克服了活性污泥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方茜陈凤冈刘宏远徐桂琴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屠宰废水废水处理
关于污泥膨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2
1997年
活性污泥法是采用最普遍的污水处理工艺,而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则是该工艺污水处理中最易发生、危害最大的问题。简要地介绍了污泥膨胀的特点、危害和防止与控制的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污泥膨胀的研究进行了初步地分析;最后对该研究课题的进展方向提出了某些意见。
崔和平彭永臻周利高春娣付振强
关键词:污泥膨胀丝状菌活性污泥废水处理
SBR法处理工业废水中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被引量:41
2000年
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与絮状菌的竞争生长使污泥的性状发生变化.有机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一直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我们对此作了专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溶解氧(DO)充足时,低有机负荷易引起污泥膨胀,提高有机负荷能有效的控制膨胀;高负荷下,引起污泥膨胀的原因往往是DO浓度不足,而提高DO浓度则能使污泥膨胀得到控制.这一结果也解释了高有机负荷发生污泥膨胀的实质原因.
王淑莹高春娣彭永臻周利丁峰
关键词:污泥膨胀SBR工业废水废水处理
利用臭氧净化家庭室内空气的有关讨论
徐江兴
聚合氯化铝与CW-01阳离子破乳剂用于含油污水处理被引量:2
1999年
为提高含油污水处理效果,解决乳化废水对生化系统的影响,选用了CW-01阳离子破乳剂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复配。经对比实验及一系列条件试验表明:复配的最佳比例CW-01体积分数为8×10^(-3)~10×10^(-3)PAC质量浓度为30~50mg·L(-1),油的去除率可达50%~66%,而且浮渣量少,是简便、经济的处理方法。
王慎敏李建立张宝杰
关键词:聚合氯化铝炼油厂含油废水处理
房间表面间辐射换热计算的光照系数法
1995年
本文讨论了采用光照系数进行房间表面之间辐射换热计算的方法.采用光照系数的概念,不仅反映了表面之间的直接投射辐射,而且也同时考虑了其它表面的反射.这种方法对于表面温度动态变化时特别有效.当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冷热负荷模拟计算时,这种方法是最适合进行表面间的辐射计算.
何立群
关键词:换热
换热器在热水网路中的变工况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分析了换热器在间接连接热水网路中的工况变化情况,并推导了几种不同调节方式下的水温、水量变化公式。讨论了几种不同调节方式的适用性.
盛晓文
关键词:换热器供热系统热水网路采暖系统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