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

作品数:66 被引量:647H指数:16
相关作者:丰忠平宋新回王伟安罗小华金国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安顺学院浙江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0篇马尾松
  • 13篇种子园
  • 10篇无性系
  • 8篇杉木
  • 8篇种源
  • 7篇氮沉降
  • 7篇胁迫
  • 7篇磷效率
  • 7篇磷胁迫
  • 6篇低磷
  • 6篇低磷胁迫
  • 6篇生长性状
  • 6篇配合力
  • 6篇木材
  • 6篇斑螟
  • 5篇木材基本密度
  • 5篇基本密度
  • 4篇性状
  • 4篇杉木种子
  • 4篇杉木种子园

机构

  • 66篇浙江省淳安县...
  • 59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安顺学院
  • 3篇浙江林学院
  • 3篇遂昌县林业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科院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41篇周志春
  • 28篇金国庆
  • 23篇丰忠平
  • 22篇储德裕
  • 17篇秦国峰
  • 17篇张一
  • 13篇刘青华
  • 12篇赵锦年
  • 11篇黄辉
  • 7篇刘伟宏
  • 7篇庞丽
  • 6篇张蕊
  • 4篇陈胜
  • 3篇杨青
  • 3篇谭小梅
  • 3篇张振
  • 2篇宋新回
  • 2篇洪苏州
  • 2篇何玉友
  • 2篇张建忠

传媒

  • 19篇林业科学研究
  • 14篇林业科学
  • 4篇浙江林学院学...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浙江林业科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江西林业科技
  • 1篇森林病虫通讯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中国林学会林...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6篇199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种子园种子品质性状变异及遗传参数被引量:31
2005年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种子品质遗传变异规律,对浙江省22个不同世代不同类型种子园,连续4a采种、取样和测定,系统地分析了种子千粒质量、涩籽率、发芽率、发芽指数、芽苗长度和活力指数等6项品质性状的变异、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表型变异与遗传变异均最大,涩籽率变异次之,芽苗长度变异最小。种子千粒质量遗传力最大,涩籽率次之,其后依次为芽苗长度、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千粒质量与各性状具有轻度和中度的遗传相关关系,涩籽率在遗传上除与千粒质量呈轻度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没有相关关系,发芽率与发芽指数以及发芽指数、芽苗长度与活力指数遗传相关紧密。
孙鸿有郑勇平翁春媚罗小华涂武泰蔡克孝
关键词:杉木种子园种子遗传力
马尾松花粉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马尾松花粉重要仓贮害虫印度谷螟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印度谷螟在浙江省富阳市1年发生5代,以成熟幼虫散居包装箱、家具、室内墙角等缝隙和纸张等堆积物间越冬。成虫、幼虫行动极其敏捷,能迅速从存贮被害物的器物空隙中溜飞、爬离,扩散蔓延能力较强。越冬代成虫羽化呈现次高峰期、主高峰期两个高峰期,分别为5月12—13日和22—23日。第1、2、3和4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分别为7月3—4日、7月28—29日、8月27—29日和10月5—6日。雌、雄成虫平均交配时间为75.8 min·次-1。交配当天,雌成虫即可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28粒。成虫平均寿命8.0天,雌雄性比为1.0︰1.2。卵平均历期为4.9天。成熟幼虫平均爬行速度为25.2 cm·min-1,直线型爬行占总虫数的62.5%。每头幼虫平均取食花粉片的质量为0.055 g。幼虫食物缺乏或成熟时,迁移寻觅新食源或隐蔽场所化蛹。蛹平均历期为9.9天。
赵锦年何玉友李国松丰忠平俞文仙
关键词:印度谷螟生物学特性
浙粤两省六个杉木种子园施肥技术和效应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浙粤2省6个杉木种子园1983~1990年施肥试验结果是,在贫瘠土壤上施肥效果最显著,施肥种类和配方应根据当地土壤对症下药,施肥时间应配合种子发育节律和花芽分化期,以6月最关键,次为8月和4月;每年施2次较好,并提倡无机肥与农家肥相结合;施肥量依树龄和树体大小而异,一般结实中期每次每株施氮肥0.1~0.375kg(N40~170g)、磷肥0.375~1.0kg(P_2O_5100~250g)、钾肥0.1~0.2kg(K_2O 50~100g)。最佳施肥配方一般可增产种子30%~50%,出籽率、千粒重、发芽率也有所提高。
迟健胡德活谢正成王嫩良李锦清
关键词:杉木种子园施肥肥效
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生长和针叶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在土壤有效P匮乏的立地条件下,揭示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与马尾松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内30个无性系为试验对象,野外调查11年生时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性状与针叶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各生长性状在马尾松二代无性系间差异显著,且无性系重复力较高,均达到0.95以上。马尾松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含量及N/P在二代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相关分析表明,马尾松二代无性系树高、胸径与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含量、N/P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 6和0.542 8,与当年生针叶N/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 9和0.679 2;(3)基于主要生长性状、针叶N和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可将30个马尾松二代无性系聚为4类:类群1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优良,成熟针叶N/P较高,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低;类群2无性系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好,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值在30个无性系中居中间水平;类群3占试验无性系总数的一半,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一般,成熟针叶与当年生针叶N/P相差较大,大部分无性系成熟针叶N/P较低,而当年生针叶N/P相对较高;类群4树高、胸径等生长表现较差,成熟针叶和当年生针叶N/P均较低。[结论]在贫P立地下,马尾松二代亲本无性系C13(7750×1126)和C14(3201×1123)各生长指标均较高,可能是通过调整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养分分配,增加了当年生针叶对限制其生长的P素的再利用和再吸收,促进了N素的吸收,调整了当年生针叶和成熟针叶的N/P,以形成特定的养分分配机制。
庞丽周志春张一金国庆丰忠平
关键词:马尾松针叶
马尾松测交系杂交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2份不同测交系交配设计子代遗传测定林材料,对马尾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份测定材料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都极为显著。在材料Ⅰ(杂交亲本为随机选择)中,生长性状的遗传控制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显性基因效应次之;而材料Ⅱ(杂交亲本经过生长选择)中正好相反,显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加性基因效应次之。根据2份材料材积的GCA效应值,各选出4个优良母本和2个优良父本,而基于杂交组合材积配合力总效应值(TCA),2份材料各初选出10个优良杂交组合,其平均材积增益分别是测验群体的32.20%和33.90%,是对照的52.44%和103.69%。2份材料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全同胞家系遗传力值很高,分别为0.8819、0.9173和0.9204,与0.5614、0.6643和0.6769,说明马尾松生长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金国庆秦国峰刘伟宏储德裕洪苏州周志春
关键词:马尾松子代测定配合力遗传力
微红梢斑螟的发生和防治研究被引量:28
1992年
微红梢斑螟是危害松类的嫩梢、球果、芽和干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发生2至3代,以初龄幼虫在冬芽、枯梢或以中老龄幼虫在害梢中越冬。4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别是越冬代,第1、2代成虫出现期。在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园中的观察,了解了幼虫钻蛀芽、梢、果和干的不同习性,以及该虫发生与绒茧蜂、长体茧蜂等天敌的关系。通过研究,提出了灯诱杀虫、早春喷梢、打孔注射和保护天敌的防治措施。
赵锦年陈胜黄辉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害虫
芽梢斑螟危害马尾松雄球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松树,是组成亚热带地区大面积森林的主要针叶树种,也是淮河以南酸性土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马尾松花粉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
赵锦年何玉友储德裕丰忠平俞文仙
关键词:马尾松雄球花花粉败育
持续N沉降对低P下2年生马尾松苗木菌根共生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低P胁迫下N沉降持续增加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有效调控以充分发挥菌根潜力提高苗木对土壤P表的吸收、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为试材,设置持续2个生长季的N沉降与同质低P(介质表层与底层均缺P)、异质低P(介质表层P丰富、底层缺P)耦合条件下菌根共生的盆栽试验,量化分析不同低P胁迫下持续N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物量积累、根系发育、N和P效率以及菌根土养分等的影响。【结果】1)同质低P下,土壤中N素累积、P素相对严重匮缺,从而显著抑制马尾松苗木的菌根侵染,降低菌根化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异质低P下,土壤原有的N/P改变,从而促进菌根真菌对马尾松苗木的侵染及植株对N和P素的吸收,最终促进苗木生物量的增加。2)同质低P下,植株的N/P显著增加,导致苗木生长受P素的限制,而对N素的增加不敏感,从而抑制菌根化苗木的生长;异质低P下,持续的N输入增加菌根作用的有效性,促进苗木对土壤P素和N素的吸收,植株N/P降低,从而改善苗木的生长状况。3)同质低P下,菌根土养分状况改善,土壤N和P含量均增加,p H值未显著改变,这可能因为菌根对土壤作用的有效性增加;异质低P下,接种菌根菌对土壤养分的抑制程度降低,土壤p H值显著降低。【结论】2种P素环境下,菌根作用的有效性对持续增加的N沉降的响应不同:同质低P下,菌根土养分状况得以改善,但随着土壤有效N的不断累积,导致土壤P素相对严重匮缺,植株N/P显著增加,使苗木生长受P素的限制程度增加,最终抑制苗木的生长;异质低P下,持续N沉降降低菌根菌对土壤养分的抑制程度,改变土壤原有的N/P,增加菌根作用的有效性,最终显著增加苗木的生物量。
庞丽周志春张一丰忠平
关键词:马尾松土壤养分
姥山马尾松1代种子园良种选育被引量:3
1999年
经过10多年努力,姥山马尾松1代无性系种子园建成投产,经造林测定,6年生子代林的树高、胸径、村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5.2%、18.4%、56.8%.良种效益显著,并经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秦国峰金国庆徐高建储德裕
关键词:马尾松林木良种选育
异质低磷胁迫下马尾松家系根构型和磷效率的遗传变异被引量:21
2011年
以7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设置同质低磷(P)胁迫和异质低P胁迫模拟的盆栽试验,系统研究马尾松家系对不同类型低P胁迫的适应机制和P效率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参试马尾松家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P效率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家系变异,主要P效率指标的家系遗传力均较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0.80,揭示了马尾松P营养效率的较大遗传改良潜力。马尾松对不同类型低P胁迫的适应机制有所差异。在同质低P胁迫下,‘3201’、‘1217’等高P效率家系的根系主要参数均高于低P效率家系,表明整体根系参数的适应性变化是P效率和生物量形成的决定因素。在异质低P胁迫下,高P效率马尾松家系在表层富P介质的根系分布量、分布比例均显著增加,表层根系参数与马尾松家系P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揭示根系空间构型的适应性变化是决定马尾松高P效率的重要生物学基础。表层根系生物量、表层根相对比例的家系遗传力达0.88和0.72,证实了以马尾松根构型的适应变化为突破口,选育具有理想根构型和较高P效率的马尾松家系。
杨青张一周志春马雪红刘伟宏丰忠平
关键词:家系磷效率马尾松根构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