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190 被引量:3,174H指数:25
相关作者:王春玺胡树祥黄刚谢玉进冯秀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3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5篇政治法律
  • 324篇文化科学
  • 189篇哲学宗教
  • 149篇经济管理
  • 49篇社会学
  • 38篇历史地理
  • 14篇医药卫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文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艺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64篇主义
  • 165篇政治
  • 126篇教育
  • 116篇社会主义
  • 112篇思想政治
  • 112篇共产党
  • 104篇马克思主义
  • 93篇国共
  • 91篇中国共产党
  • 80篇高校
  • 72篇政治教育
  • 72篇治教
  • 71篇思想政治教育
  • 69篇社会
  • 60篇文化
  • 55篇大学生
  • 55篇特色社会主义
  • 52篇中国特色社会...
  • 49篇教学
  • 44篇道德

机构

  • 1,150篇中央财经大学
  • 2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电子科技大学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深圳大学
  • 5篇曲阜师范大学
  • 5篇石家庄学院
  • 5篇中北大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新疆师范大学
  • 4篇中国领导科学...
  • 4篇内蒙古社会主...
  • 3篇东北大学

作者

  • 61篇王春玺
  • 45篇冯秀军
  • 45篇谢玉进
  • 42篇张世飞
  • 41篇黄刚
  • 39篇胡树祥
  • 30篇哈战荣
  • 26篇刘亚琼
  • 23篇陈文娟
  • 22篇武力
  • 21篇肖翔
  • 20篇王淼
  • 18篇蔡亚志
  • 18篇李志军
  • 17篇刘刚
  • 16篇朱家梅
  • 15篇申晓若
  • 15篇庞晓光
  • 14篇黄明伟
  • 13篇马桂花

传媒

  • 40篇思想理论教育...
  • 36篇思想教育研究
  • 31篇北京教育(德...
  • 2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9篇马克思主义研...
  • 19篇科学社会主义
  • 18篇高校马克思主...
  • 15篇改革与开放
  • 15篇广西社会科学
  • 15篇领导科学论坛
  • 15篇思想政治教育...
  • 14篇理论月刊
  • 14篇中国出版
  • 12篇学校党建与思...
  • 12篇江西科技师范...
  • 11篇人民论坛
  • 11篇教学与研究
  • 11篇北京党史
  • 1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0篇理论观察

年份

  • 4篇2024
  • 79篇2023
  • 76篇2022
  • 122篇2021
  • 110篇2020
  • 112篇2019
  • 92篇2018
  • 79篇2017
  • 70篇2016
  • 68篇2015
  • 64篇2014
  • 81篇2013
  • 47篇2012
  • 41篇2011
  • 47篇2010
  • 27篇2009
  • 17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1篇1999
1,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德资本:城市广播电视广告传播新视野被引量:1
2012年
在城市广播电视广告行业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人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广告投入与产出的具体可见数值,而忽略极其重要但却似乎无形的道德资本要素。其实,作为一种宝贵的内生型资本,道德资本不仅能够加速城市广播电视广告行业的财富创造,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广播电视广告行业的传播品质,进而实现城市广播电视媒介与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
邢国忠
关键词:电视广告传播城市广播道德资本广告行业资本要素财富创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诚信价值观建设变迁探析——基于央视春晚小品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央视春晚,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被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景缩影"。春晚小品既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艺术化、生活化展示我国价值观建设的风向标。本文基于诚信主题春晚小品的价值分析,从中管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诚信价值观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探析不同时期诚信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利益协调为根本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养成内生的个体诚信自觉等新时代诚信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路径。
冯秀军杨中英
关键词:春晚小品
基于学习视角的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育成的三维素养
2017年
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活跃,鱼龙混杂,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呈现纷繁杂乱的动态局面。在此情势下,关键问题还是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在现实中育成一大批具备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中,理论育成的三维素养——“高度”(即真理性)、
陈士勋
关键词:意识形态领域人民群众国家学说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2018年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涵丰富,方法多样,是古代思想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思并重、克己省察、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化民成俗等教育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学习和借鉴。通过对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吸收借鉴其中的优秀文明成果,推进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曹乃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潮互动被引量:10
2010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即滥觞一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也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后蔚然成风。"中国化"思潮的流行不仅启发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客观上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不仅为"中国化"思潮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也丰富了"中国化"思潮的内涵。
张世飞
关键词:互动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被引量:23
2011年
随着网络对人们社会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化,网络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却表明,近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着研究成果数量迅速增长而质量水平不升反降的不对称发展状况,进而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呈现出滞后于网络大发展的倾向。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须反思其存在的种种问题,明确和把握其深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即研究对象的深刻把握与重新定位、研究领域的深化与基础化、研究层次向学科层次的提升与发展,进而把握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突破口。
胡树祥谢玉进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主体关系的异化与新构
2023年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化历程是狭义人工智能向广义人工智能以至超级智能理想状态的演进。狭义人工智能只是增强人类主体交往的工具,广义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则可能形成具有“新主体”的智能社会新系统,这将可能引发主体关系的新变革。目前虽然仍处于狭义人工智能发展阶段,但是本该作为中介工具的人工智能似乎已经超越其工具属性,成为人所“膜拜”的“新神”,在现实中呈现出人的主体性消解下主体关系异化的困境,形成社会隔阂的新桎梏。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打破传统的“主-客”关系模式,建构“我们”意义上的主体交往新形态——“共同主体”关系,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拓智能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韩小谦梁晨
关键词:人工智能主体间性
近现代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团结文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内蒙古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随着中国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草原民族在"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协同经历了反帝反封建和反民族分裂等保家卫国的斗争,共同的命运和斗争把各族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领土、维护民族团结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形成了有内蒙古地区的独特的民族团结文化。
佟景洋
关键词:民族团结文化
《塑造与被塑造》笔谈
2015年
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切入,回溯了近百年五四阐释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五四阐释的意义功能。
陈金龙丁俊萍李永春周良书张世飞
关键词:历史过程中共党史研究历史回溯史学理论文化史研究五四运动史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1年
马克思的幸福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阶段,对幸福的本质、源泉以及追求幸福的现实路径进行了科学全面的阐释,其基本内容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旨归、现实的人的劳动实践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等方面。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从现实的人的需求出发,剖析新时代人们幸福的本质,纠正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误区,不仅有利于丰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时,对于现代化建设中我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提供理论指导,对全方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懈奋斗中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民幸福事业迈向新阶段具有重大意义。
王梅董宝兰
关键词:幸福观
共1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